输液外渗?看这些皮肤信号,别让患者受罪!
创始人
2025-10-18 20:51:49

在医院的儿科病房,护士们每天都在忙碌着为小患者们输液。然而,您是否曾想过,当我们看到患者的手背发红、肿胀时,是否真的读懂了那背后的皮肤信号?输液外渗是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但我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症状,忽视了深层的信号。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输液外渗后,皮肤传递给我们的那些隐形信息。

在临床中,输液外渗常常以手背发红、肿胀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护士小周在给乐乐输液时,只是简单地放慢了输液速度,却没注意到乐乐手背的发红其实是深层损伤的早期信号。到傍晚时,乐乐的手背已经肿得像个小馒头,这让我们意识到,输液外渗并不是仅仅通过红肿来判断的。

首先,温度和颜色是判断外渗严重程度的关键。许多护士在发现输液部位发红时,第一反应是立即拔针,但其实,摸一摸皮肤的温度才是更为重要的步骤。比如,低温敏感药物如奥沙利铂外渗后,皮肤温度可能会降低,这意味着药液已经刺激了血管周围的组织。相反,高渗溶液如20%甘露醇外渗时,初期可能会出现苍白而非红肿,导致护理人员误判。因此,护士在处理外渗时,应该先摸温度,再看颜色,以此判断损伤类型。

其次,水肿消退后,皮肤的弹性也能反映出潜在的损伤。我们常常关注水肿的程度,按压是否凹陷,但水肿消退后,皮肤的弹性恢复情况才是关键。比如,一位心衰患者在输注利尿剂时出现水肿,消退后却发现皮肤变得硬邦邦的,说明可能已经出现了深层的纤维化。因此,在水肿消退后的24-48小时内,护士应当仔细观察皮肤的弹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特殊人群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和瘫痪患者在外渗后的反应也常常不典型。比如,婴幼儿可能只会哭闹而无法表达疼痛,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感知迟钝,外渗后可能不会有明显的红肿或疼痛。因此,对于这些特殊人群,护士需要更加主动观察,关注皮肤的温度变化、颜色变化以及是否有隐性凹陷,以避免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护理输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护士观察力的考验。小周在护理笔记中写道:“外渗后的皮肤像是在说话,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护士们需要保持耐心,关注每一个细节。多摸一次温度,多看一眼颜色,关注特殊人群的反应,虽然看似多花了几分钟,但却能有效避免患者后续的疼痛与损伤。

总之,面对输液外渗,我们不仅要处理表面的红肿,更要深入了解皮肤传递的信号。这不仅关乎患者的安全,更关乎他们对护理的信任。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关注,我们可以更好地守护患者的健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家属回应“罗大美遭抢劫遇害案”...   极目新闻记者 李贤诚  10月24日,“网红罗大美遭抢劫遇害案”迎来一审宣判。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
从消费“代际变迁”趋势,看健合... 中国消费品市场正处在代际更替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X、Y、Z三代消费者并存,价值取向与购买逻辑显著分...
vivo不能停 vivo不能停...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作者 | 楷楷以华为回归手机市场为分界线,国内手机市场正在明显走入...
可控核聚变板块震荡拉升 可控核... 可控核聚变板块震荡拉升,中国核建一度触及涨停,皖仪科技涨超13%,斯瑞新材、应流股份、景业智能、哈焊...
从保单到稻田:中国人寿在安徽的... 在合肥某绿色企业的车间里,新引进的节能设备正加速运转,产业工人们正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自动化设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