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总台记者白杰戈 廖汨 百色融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9月底以来,广西百色市接连遭受“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三轮台风影响,罕见的持续强降雨加上当地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导致部分村庄严重内涝,至今没有完全消退。
广西壮族自治区派出应急管理、水利水文、地质岩溶、工程救援等方面的专家队伍赶赴内涝严重的德保、靖西开展技术指导,针对各内涝点实际情况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目前积水消退的进展如何?喀斯特地貌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内涝?
广西百色靖西市渠洋镇雅力村是本次受灾的村庄之一。昨天(19日)晚上,留守家中的村民覃辉通过电话告诉中国之声,自己60年来没有见过这样严重的内涝,他家的积水一度淹到二层。
覃辉说:“(当时)水深3米5、3米6左右,有几户都淹到二层。现在水还有1米多深,还有60多户泡在水中。当地政府送了粮、米、油、盐和猪肉过来,现在生活基本没问题。”
救援人员巡查内涝的村庄
渠洋镇镇长梁峙介绍,受灾的雅力村大力屯有村民700多人,像覃辉这样选择留守的接近十分之一。
梁峙说:“在中秋节前,大多数群众已经转移到了亲朋好友家,或者在县城的房子;有很小部分留下,有的人因为行动不便,还有人要照看家里面的牲畜。乡镇的干部去那边值守,到群众家里面去,一是送东西,二是有群众需要出来的,就一起开小船出来。”
百色水利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丽梅介绍,长时间的内涝与当地复杂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相关。百色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除了地表可见的河流,还有大量的地下暗河互联互通,平常可作为排水通道。
杨丽梅说:“在此次极端降雨的持续灌注下,区域的地下水位急剧抬升,超过了临界线,导致原本作为排水通道的地下河反而从下游或者低洼处向上反涌、反冒。一旦下游堵塞或容量有限,就会导致上游的来水在低洼村庄滞留,从而可能出现雨早就停了,内涝水不但没消退,反而上涨的现象。”
灾区部分道路受损
这样复杂的环境也为排涝工作带来挑战。负责雅力村抽排水工作的中国安能一局应急建设与产业发展部部长边防形容,原本可以向地下排水的“漏斗”被堵住,他们需要找到另一条畅通的地下河和它的“漏斗”口。
边防说:“就像这个村原来的‘漏斗’被堵了,现在找到了一个可以漏水的消水洞。6套大排量的排水设备采取接力抽排的方式,将积水引向1.5公里外的消水洞,实现了强排,将积水引入地下河。”
为此,他们出动了国内先进的设备,还要请熟悉当地环境的向导帮忙。
边防表示:“任务区域存在大量的地下暗河和溶洞,难以全面掌握水文信息的变化,在研判处置方案时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我们先派出了侦测组,携带无人机、水下测绘船,会同当地的水利专家对淹没区进行了勘察,经会商研判后,确定了可排的位置。”
挖掘机在灾区作业
边防说,在他二十多年的抗洪抢险经验中,这样的情况前所未有。在这次同样受灾严重的德保县那甲镇多睦村,抢险的关键是堵截上游来水。当地的多旁水库部分区域向地下暗河渗水,导致下游村庄内涝。中国安能一局高级工程师张轩庄介绍,他们的方案是筑起围堰,隔开渗水区域。
张轩庄说:“做这个防渗围堰有两个较大的困难,一个是位置在水库的中间,没有陆路的通道;再一个是对防渗要求比较高,要做双面防渗。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动力舟桥把救援装备和物料运到封堵现场,采取黏土加水泥毯的复合防渗形式。前期先填戗堤,大概用两天时间,剩余两天时间计划做防渗体,预计四天完成。水库也评估过,因为水库中的水主要靠地下水补充,现在是平稳的,没有上涨。”
动力舟桥运载工程机械驶过水面
张轩庄介绍,这个围堰工程不只为这次抢险服务,也对未来的防灾有效。
张轩庄:根据地方政府和水利专家会商,这个堤防是“永临结合”,把水体分开,对以后的防洪、排涝都有用。
记者:以后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张轩庄:至少80%的情况可以掌控。
根据百色市政府部门统计,截至19日12时,全市累计发生365个内涝点,已消退271个,比前一天新消退28个,还有94个未消退。昨晚(19日),靖西市渠洋镇镇长梁峙告诉中国之声,开始抽排水一天多来,当地监测的水位已经下降了超过四分之一。
梁峙说:“现在水位一直有下降的趋势,到19日19时30分一共退了30厘米,还剩78厘米,由中国安能一局完成人工抽排,另外每天自然落水也有7至8厘米。”
梁峙介绍,目前雅力村有部分村民的庄稼和畜禽受损,当地还将持续开展灾情统计、卫生防疫和房屋鉴定等工作。
梁峙说:“村里有六七十亩的玉米受到水淹。根据靖西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住建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已经对内涝村屯的房屋安全、饮水安全进行了鉴定,目前没有检测到危房。”
抢险工作24小时不间断开展。截稿前来自雅力村大力屯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从19日19时30分到20日7时30分,过去的12小时水位又下降了13.5厘米。自前天午后13时30分开始抽水以来,水位共下降43.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