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永远不“公平”,我们先思考如何“活”
我们介绍过金融市场最大的不公平来自于涨跌因素的不对称,说白了,就是下跌的时候基数总是高于上涨的,即下跌后涨回来的幅度总是需要更大的。比如说,跌50%,涨回去却要100%,这其实在告诉我们,本金是非常重要的,本金损失之后,需要长时间来修复,那么赚钱也会放缓;这就是很多时候不是追求赚得多(因为弹性的大另一面是亏得多),而是保护本金,活得久,才会堆积财富。

与单一押宝不同的是,定投实际上就是一种典型的分散投资,持续低吸的模式,这种操作机制本身也是对本金的保护。比如说,如果设定每次下跌10%,就加仓初始本金的10%,那么经历5次加仓后,持仓价格上涨50%即可回本,远好于单一重仓需要的69.35%涨幅回本。当然,如果分批止损减仓,最后一次性加回,也有类似的效果。当然,也说明任何投资都不值得100%重仓,那本身就是一种“赌”了。

股民要避免的是趋之若鹜,而是要有独立思考。散户都有什么行为特征?你拿一块石头,往鸡圈里一扔,那鸡什么行为,散户就什么行为。那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不服气。打个雷能吓死一大片鸡,同样市场一个子虚乌有的消息也能吓走一大堆散户。鸡死了,旁边的鸡该吃吃该喝喝,丝毫不影响。市场一个散户亏完走人了,其他散户也是该干嘛干嘛。鸡场主人端一盆食,鸡一拥而上,市场上庄拉升一下,一堆散户就蜂拥而上。这有区别吗?散户就是市场上的鸡,能寿终正寝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免不了被屠宰的命运。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如何去“活”!

底层逻辑是我们的关键,而且这个不依靠所谓的“抱团”,在《底层逻辑配置思路与标的研究(名单)》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92881105436879中也是提到过类似的因素。股息因素不会因为很多人认知,就失效了?其实,股息是源于行业放弃成长性后换取的稳定性,以及将利润分红而非扩大再生产而换取的稳定模式,恰恰是因为接受了空间有限,才有了持续性产出。所以,这种模式类似于母鸡下蛋,果树结果等,即不在乎鸡肉的价值而是持续下蛋的收益,不在乎树木的价值而是持续结果的产出,这才是关键。

生活中总有我们无法掌控的一部分,这不是研究过往历史,或某某企业数据足够充分,就能改变的现实。永远为风险做好准备,因为无论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风险总会到来,与其逃避,不妨面对,想好对策。时间越短,越难以预测,因为他是无数人,互相影响的结果。哪怕是在更长的周期中,股市也是充满随机性的。所以,底层逻辑是让我们拥有稳定的基础后,有机会博弈更大的空间。而在选择修复周期的热点时,也有类似的思路,我们不追求每次都能涨幅居前的品种,而是追求一种修复的大概率,以及稳定修复,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从而提供可持续性的利润,接下来我们利用这样的思路来梳理历次修复周期热点特征,以及为本次修复提供思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