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时间2025年5月20日,加密货币挖矿领域的创新企业嘉楠科技(CAN.US)公布了未经审计的第一季度财务报告(以下简称“财报”)。财报显示,在在比特币自营挖矿业务的强劲推动下,公司第一季度总营收达到8,278万美元,超出此前7,500万美元的财务预测指引,较去年同期增长135.9%。
财报显示,嘉楠科技第一季度的总销售算力高达550万TH/s,同比增长62.6%。公司在自营挖矿亦获得较好成绩:第一季度挖矿营收达2,425万美元,同比增长131.9%,共开采出259枚比特币,平均每枚比特币收入为93,466美元。
在毛利方面,嘉楠科技第一季度毛利约为65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毛亏损3,733万美元,大幅改善此前颓势。
针对此次财报公布,嘉楠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楠赓表示:"第一季度,受季节性业务疲软与美国新关税政策的叠加影响,整体行业经历了较为剧烈的波动。尽管如此,嘉楠科技仍实现了8,278万美元的总收入,大幅超出此前财务预测指引,主要得益于阿瓦隆A15系列产品的持续批量交付,截止第一季度末,公司成功售出超550万TH/s算力,同比增长62.6%。同时,公司北美的自营挖矿业务在扎实拓展与优化合作后,展现出强劲势头。截至2025年3月31日,我们成功将部署算力提升至6.6 EH/s。在比特币整体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公司第一季度挖矿收入创下单季2,425万美元的历史记录,环比增长58.6%。截至4月末,公司全球部署算力成功突破8 EH/s,其中北美地区超3 EH/s。"
“公司在第一季度刚推出若干新款面向个人消费者的Avalon Home系列矿机产品,在销售方面也取得喜人进展,共实现销售收入130万美元,交付产品近6,000台。鉴于北半球夏季已经临近,结合挖矿和家庭取暖功能的Avalon Home系列产品仍然热卖,这远超我们的预期。我们正在加紧排产以确保交付进度。”
"自2月美国关税政策调整以来,分层征收的关税对该地区挖矿行业造成重大冲击。虽然嘉楠科技全球分布的供应链部分缓解了新增关税成本压力,但矿工面临的整体运营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为此,我们积极跟踪政策变化,灵活探索供应链替代方案与区域多元化布局。面对逆风,我们始终坚定推进产品研发的决心,持续提升产品良率与产品创新能力,以强化产品销售和挖矿业务的双轮驱动。历经十数年跨越几个行业周期的韧性,使我们有信心度过这段动荡时期。"
嘉楠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营收: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8,278万美元,与2024年第四季度的8,877万美元相比有所下降,而与2024年同期的3,509万美元相比则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产品收入为5,832万美元,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7,345万美元环比下降,较2024年同期的2,345万美元相比显著提高;自营挖矿收入为2,425万美元,得益于投入运营的挖矿算力增加以及比特币价格上涨,较2024年同期的1,046万美元同比增长131.9%,创下公司单季自营挖矿营收记录。
成本: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成本为8,213万美元,较2024年第四季度为9,512万美元环比下降,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242万美元则同比有所上升。
毛利: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毛利65万美元,而2024年第四季度则为毛亏损635万美元,2024年同期则为毛亏损3,733万美元。
总运营费用:2025年第一季度总运营费用为3,828万美元,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4,929万美元有所下降,较2024年同期的3,072万美元则有所上升。
调整后EBITDA: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3,813万美元亏损,而2024年第四季度为1,927万美元盈利,2024年同期则为2,598万美元亏损。
每股净亏损:2025年第一季度每股美国存托股(“ADS”)基本和摊薄净亏损均为0.27美元。相比之下,2024年第四季度每股美国存托股(“ADS”)基本和摊薄净亏损为0.33美元,而2024年同期均为0.16美元。
加密货币资产公允价值: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公司共持有 1,468.1 个比特币。持有的加密货币资产及加密货币应收账款公允价值合计为1.259亿美元。
业务展望:鉴于美国政府近期实施的关税措施所引发的不确定性,这些措施对比特币挖矿行业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对区域内挖矿参与者的运营计划造成了干扰。因此,公司管理层决定撤销此前发布的2025年全年收入预测。
针对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目前预计总收入约为1亿美元。这一预期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的短期动态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但需注意,该预期仍可能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调整。
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全球政策环境和市场动态,并将根据未来政策的明确性和业务发展的可见性,适时对业务展望进行修订或更新。
受近期市场影响,特别是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公司认为当前股价严重低于其内在价值及长期增长潜力。为此,公司正在积极评估多项战略举措,包括但不限于可能的股份回购计划,旨在缩小估值差距。相关计划需经董事会批准,并将严格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公司后续将通过正式公告披露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