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小工具 ”
免费领取“40个赚钱工具资源包”
晚上好,我是简七~
最近读完一本很想分享的书,叫《会赚钱的妈妈》。很多内容都让我回想起,刚开始创业时的那些迷茫和探索。
虽然书里也有不少副业技巧,但它更像一本写给妈妈的创业启蒙书——
温柔而坚定地告诉我们:赚钱,是一种可以慢慢练习的能力。
01
很多人觉得,赚钱的人是因为有才华、有天赋、有资源,而自己一无所有。
但作者潘恩说:你不是没有价值,只是还没发现而已。
她在书里分享了很多从生活中「长出来」的真实例子:
她自己曾身处困境——怀着孩子、丈夫在上学,全家每月收入不到1000美元。那段时间,他们靠比价买菜、翻优惠券、甚至缩短洗澡时间来省钱。
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她把省钱经验写成博客,慢慢转化成了一份能支撑家庭的事业。
还有贝珊妮,擅长做饭。一个单身朋友请她每周末准备饭菜,她顺手就赚了一笔「私房钱」。
艾米从小喜欢写故事,白天上班、晚上写稿,从免费给公司写文案开始,最后成为「代笔人」,其中有不少最终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仔细想想,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
比如我就和艾米一样,是在业余时间写理财科普文章,越来越多人关注以后,有了现在的「简七读财」;
我加的育儿群里有一位妈妈,特别擅长选品比价,帮大家省钱,最近开始了自己的代购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如果你现在还毫无头绪,不妨先来做一份「自我盘点」——
朋友和家人总是请你帮忙做什么? 哪些事别人做得费劲,对你来说却顺手又不累? 小时候你特别喜欢和擅长的事是什么? 有没有你曾经不满意别人做的,自己学着上手做得还不错的事? 你有没有上过什么培训?有熟悉的工具、设备实操经验吗?
你会发现,答案其实早就藏在你的生活里了。
如果让12年前的我来回答,那就是:
从小喜欢讲故事、打比方;西南财大毕业,在德勤做过审计/税务,朋友们常找我聊钱的事;经常泡在豆瓣和Q群回答别人的问题,享受「化繁为简」讲明白的过程。
余额宝一出来,我就写了篇好玩的文章揭秘,成了创业的起点。
这些问题,你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请家人朋友帮你观察。
我们不需要一开始就很厉害,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慢慢把擅长的事,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来源。
02
习惯了工资这种相对固定、简单的收入模式,一旦开始构建自己的「赚钱系统」时,往往会被商业模式之类的术语吓退。
但其实,赚钱的本质并不复杂:你提供了价值,对方愿意为此付钱。
这个道理,我花了好几年才真正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书里的实用建议:
当你想把「能力」变成收入时,不妨问问自己——你到底想做哪种类型的工作?
是线上写作、开课、提供咨询? 还是线下接单、自由职业? 是自己做,还是加盟? 又或者想开一家店?
就拿我自己来说,在写了两年公众号文章之后,我推出了第一个付费产品——「跟简七学理财」系列课程,没想到当天就卖出了将近1000份。
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所谓「变现」,其实就是把你的能力,打磨成一个别人愿意买单的「解决方案」。
而这个解决方案,往往就是我们熟悉的——一套课、一个工具包、一套咨询方案,或者一项你能稳定提供的技能支持。
有了初步构想之后,书中还列出了五个关键的自我提问,帮你进一步把想法落到现实中:
1-你是否愿意为你的构想付出行动?
2-你的潜在客户是谁?
3-我能负担得起启动成本吗?
4-你做足调查了吗?
5-失败了怎么办?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创业课上的经典问题?
但我更愿意把它们看作是一张个人的小地图——既提醒你把事情想清楚,也鼓励你迈出第一步,开始探索。
比如我经常带孩子去的一家绘本馆,起点就是三个妈妈的共同心愿:想有个地方,让孩子爱上看书。她们有教学经验,懂孩子、懂绘本,也看到了市面上缺少真正温暖、耐心的阅读空间。
于是凑了十几万元,她们把店开了起来。孩子们可以来借书,也能围坐在老师身边,一起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
客户从哪来呢?她们没打过广告,就靠一场场公开的故事会,慢慢积累起口碑和信任。
七年过去,小教室变成了两层楼的沿街店铺,藏书超3万册,会员400多位,团队也越来越专业。
但最让我感慨的,不是这些数字,而是那些在绘本中长大的孩子,和那些把爱变成事业的女性。
我越来越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画出属于自己的商业画布。
03
到这里,或许你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做点什么了。
最后,我想再花一点时间,聊聊「财务自由」。
作者出身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拮据。小时候经历过一家七口住在拖车里,一到下雨天就要靠锅碗瓢盆接水。
她的父母从小就坚持一个理念:再紧也不欠债,靠节俭和计划把日子过好。
所以,当她谈「财务自由」时,说的不是我们常听到的那一套财富公式,而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版本:
不用每个月都为账单发愁,可以提前做计划,有一些储蓄,不欠债,能为孩子的教育攒点钱,也能应对突发的医疗支出。更重要的是,你有余力去帮助别人。
这也是我理想中的: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和潘恩一样,我们家不算富裕,但很快乐。
爸爸会学木匠活,亲手给我打造专属的一体式书柜书桌;后院里种满了各种蔬菜,根本吃不完;高中的时候妈妈下岗了,就开了个杂货店,我们一家人去广西进货顺便旅游。
这些成长记忆,在我的心里刻下了「幸福的人生,并不昂贵」的念头,让我能更真实纯粹地倾听内心的声音。
用大白话来说,即使每月只有一两千块也能想办法把生活过好,我应该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是我最底层的动力,理财真正的意义不仅是「变得有钱」,而是「变得踏实」——
你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被金钱困住,内心也不再时时焦虑,而是活在一种健康、有序、带着目标感的状态里。
当我们对财务有了清晰的安定感,再来思考「赚钱」这件事,或许会有新的视角。
祝你赚钱愉快,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