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转岗、裁员、跳槽……近年来,金融行业并不平静。在行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券商出现了越来越多元化的转型热潮, “券商人”赶考公务员、出海创业等典型转型路径先后刷屏。
日前,中泰证券研究所前助理分析师周寒阳的离职感言火爆出圈,这一新鲜的转行方向引发广泛讨论,有从业者共鸣感慨,有曾经的同仁送上祝福,也有游离圈外的“吃瓜群众”存在不解。
从一位券商研究所的助理分析师,到一名讲堂上的教师,周寒阳进行了一次跨度颇大的转行。南都·湾财社记者联系到周寒阳本人进行了采访,以了解“券商人”转行背后的动机, 探访“转行人”心中的机遇与选择。
券商的时代变了
转行的人越来越多
“我并不是个例,券商转行的人很多。”在外界看来颇为“新鲜”的转行路径,在周寒阳看来已经不是新鲜事。“券商转行出去的人很多,有卖化妆品的、有卖保险的、有开餐馆的,也有做教培的。比如我之前认识的一位朋友,他也是从券商转行,选择了出国留学咨询这个赛道。”
在多数人眼中,就职于券商研究所是一份颇为“光鲜”的工作,事实上,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研究员目前也只是一份普通工作而已。
与大众认知中的 “高薪”不同,目前助理分析师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如果再算上工作强度和压力,这一薪酬还得再失色几分。而这份工作的好处是,带着这个title,可以和一些上市公司的高层进行交流,而这是其他普通工作所无法接触到的。
周寒阳是上海交大大学的本科、复旦大学研究生(在读)。据记者了解,金融行业高学历非常普遍,清北本硕博的人也很多,其中不少人也曾荣获过数学、物理竞赛等国家级奖项。
近年来,金融行业尤其是券商研究所“人才过剩”的观点在圈内已经尤为普遍,在行情下滑、薪酬下降的背景下,想要在激烈竞争中再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
有从业人员表示,目前金融行业的红利期可以说一去不复返了。早些年入行的老人还能相对工作得比较舒坦,对于近几年入行的新人而言,前行的路充满挑战。
教培工作强度较低
且更自由、更有成就感
“时间较为自由,单位时薪较高,总体赚得也不少。”这是周寒阳对于教培行业最直观的感受。
尤其是暑假的到来,为周寒阳的这次转行提供了更有利的契机。周寒阳告诉湾财社,他现在主要做1V1,虽然1V1单位时薪并不划算,和1V2、1V4等小班课的时薪有着巨大差距,但他认为1V1永远都存在市场需求,而且1V1正是新人老师入行最好的门槛,满足个人日常所需,赚到一份普通工作的薪水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培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且“养生”。
但是教培工作也有其压力的一面,比如教学效果不理想,家长立马会把你fire掉。另外比如几节课后,小朋友成绩没有提升,家长也会对教培老师有压力。其他工作不至于每个月都面临开除的压力。
报酬之外,教育学生带来的成就感是周寒阳尤为看重的一点,他表示,每节课会花2-6小时去备课,博采众长,最后形成自己的课件以及教学套路,“教培工作毕竟是靠手艺吃饭,我们实打实是靠效果来说话的” 。
周寒阳补充道,“前几天帮一个小朋友进行中考前的突击培训,3天时间下来,那考生估分比原先开运考多了三四十分,家长也很感谢我,我自己也很开心”。
“券商人”多元化转型
周寒阳:券商转型并不是个例,请大家不要过多关注
近年来,“券商人”转行的方向越来越多:考公、出海创业、前往上市公司就职、成为自媒体博主等。
2024年7月,顾仔枫从保荐代表人转变为驻村第一书记,一度冲上热搜, “宇宙尽头是编制”再添典型案例;2024年9月,前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施毅宣称前往非洲创业,成立化妆品公司,这一消息也迅速出圈。
湾财社注意到在“券商人”考公上岸、下海创业等多元化转型的背后,券商“减员”已成行业现象。此前,湾财社曾根据Wind数据对26家券商的员工总数进行统计,其中,有19家券商相较于2023年出现员工总数的下滑,占比达到了73.08%。
越来越多的“券商人”选择离开,他们是否后悔过、留恋过?一位从研究所跳槽到企业的前分析师告诉湾财社,他已经离开多年,但还是会回想起曾经在研究所工作的日子,谈不上后悔,但会有一丝留恋。
相较于前者,周寒阳看得更开,他表示,“下定决心出来后,对于过去就不再留恋,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结合自己能力、热爱以及社会给与的报酬,孔乙己的长衫,早就可以脱下来了”。
在身份完成转变后,周寒阳更多是聚焦于自己的教师身份,他希望自己能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踏踏实实做点事情,如果后续有需要,就成了个小工作室,踏踏实实赚点钱。
此外,对于还留着券商行业,又有转行念头的“券商人”,周寒阳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自己要想清楚,一旦出来半年、一年,简历就花了,再想回归正常职场就比较难了”。周寒阳同时强调道,在目前普通物质基础初步满足的情况下,让自己活得开心,活出精彩,是自己最为看重的。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