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冲刺A股,山西“煤老板”薛靛民掌舵的这家炭黑企业能成功上市吗?
今年3月,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集团)因财报更新短暂“中止”。
6月30日,阳光集团对上交所主板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进行了更新,标志着其再一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事实上,阳光集团在2020年11月开始接受上市辅导,并在2022年1月披露了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正式启动了A股IPO的进程。几经波折,阳光集团排队上市逾三年。
这一次,阳光集团能够如愿登陆A股吗?
▍寒门出英才:农民之子到创业先锋
要讲明白阳光集团,还得从其创始人、董事长薛靛民说起。
薛靛民于1959年1月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市北方平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一步步成长为山西民营企业家。1976年5月,薛靛民开始参加工作,曾先后在河津县老夭头煤矿、玻璃厂工作。
1979年,年仅二十岁的薛靛民,不顾父母亲友的反对,毅然“下海” 搞运输行业,迈出了弃农从商的第一步。1986年,随着“乡办、村办、联办、户办” 兴起,薛靛民集资创办了西铁商贸清涧洗煤厂,该厂也是阳光集团的前身,后于1990年应聘为河津市焦化厂副厂长。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掀起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薛靛民顺势而为正式组建阳光集团并担任董事长。进入21世纪,薛靛民认识到落后焦化设备成为企业发展 “瓶颈”,随即率先拆除了小洗煤、小焦炉、小水泥等,成为全省焦化行业中的佼佼者。
在薛靛民的带领下,阳光集团逐步成长为集“煤炭开采、原煤洗选、焦炭冶炼、焦油加工、炭黑生产、精细化工、碳新材料、自备电厂、铁路专线发运、物流商贸、国际贸易”等为一体的清洁环保型煤焦化工与碳基新材料企业集团。
不仅如此,从2001年至2007年,集团员工总数、利税总额、产业规模均实现了近十倍的翻番。2006年,阳光集团纳税额跃居全国民营企业第二位,2007年达到全国民营企业第一位。薛靛民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焦炭大王”。
随着阳光集团的迅猛发展,自2007年起,市场上便不时传出其筹备IPO的相关消息。
2007年,阳光集团迎来重要的资本动作,引入了一轮高达3.7亿元的私募股权融资。雅戈尔投资、正泰集团、上海弘晖等9家公司纷纷入局,成为其股东。彼时,资本市场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是,阳光集团正积极借助外部资本的力量,加快推动公司上市的节奏。
然而,命运的轨迹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场经济领域的 “浩劫” 如乌云般笼罩,焦化行业也未能幸免,陷入低谷期。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阳光集团无奈做出抉择,暂时放弃IPO计划。2009年,阳光集团又将目光投向借壳上市这一路径,筹划通过借“ST金顶”的壳来上市。可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复杂原因,这一计划最终也未能如愿以偿。
2019年前后,阳光集团又引入新一轮资金,试图重新盘活上市事宜。当年4月,薛靛民在阳光集团首次成为运城“龙榜”企业时表示,将“争取2021年实现企业上市,2025年跻身全国百强民营企业”,但上市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巨额募资:70亿规划锁定焦化主业升级
2020年11月,阳光集团在山西证监局进行了IPO辅导备案登记,这标志着其正式启动了上市筹备工作,向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筹备,2022年,阳光集团正式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其上市进程进一步加速。
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内容来看,阳光集团此次首次公开发行拟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且不超过14675万股,同时明确表示本次发行不涉及老股转让。
在募集资金的规划使用上,充分展现了阳光集团的战略布局。阳光集团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高达70.18亿元,其中计划投入募集资金60亿元。按照10%股份募资约60亿计算,本次发行市值约为600亿元。
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一系列关键项目,包括369万吨/年炭化室高度6.78米捣固焦化项目、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及合成氨项目、备煤系统及焦炭储运系统改造项目、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以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据当时数据披露,2019年—2021年这三年,阳光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是107.27亿元、116.25亿元、159.92亿元,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是6.95亿元、12.99亿元、21.36亿元。
其中,煤化工业务焦炭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0.97%、73.84%和73.24%,为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2022年7月,中国证监会官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其中提到历史上的股权代持情况及实际控制人认定问题。
阳光集团曾存在股权代持情况,薛靛民委托赵蛮信、薛电龙、张富英代持阳光有限部分股权,涉及人员与薛靛民存在亲属关系。该代持情况已于2004年11月解除,且相关人员将代持股权转让给了薛靛民的配偶赵仙叶及儿子薛国飞。但证监会要求发行人说明此次代持是否彻底清理,是否存在未披露的代持情形,并要求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进行核查并给出明确意见。
2019年12月31日,薛靛民将其所持阳光集团587万股股份无偿转让给兄弟薛电龙。在实际控制人认定方面,薛靛民持有发行人81.28%的股份且担任董事长,其子薛国飞持有0.60%股份且任董事兼总经理,二者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而赵仙叶(薛靛民配偶)、薛电龙(薛靛民兄弟)未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证监会要求发行人说明未将赵仙叶、薛电龙认定为实控人的原因,以及实控人认定的准确性和理由是否充分,同时要求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注意到,时至今日,阳光集团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仍是薛靛民、薛国飞父子,二人掌控着公司 81.88% 的股份。公司第8大股东赵仙叶,持股0.60%,是薛靛民的配偶;第7大股东薛电龙,持股1.00%,是薛靛民的兄弟。也就是说,阳光集团前十大股东中仍有亲属。
▍募资缩水:募资额下调20亿
根据最新一版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阳光集团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4675.00万股,拟募集资金为40.00亿元,较此前已下调20亿元。
募集资金拟用于369万吨/年炭化室高度6.78米捣固焦化项目、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及合成氨项目、备煤系统及焦炭储运系统改造项目、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具体如下表。
注意到,第一版中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已被删除,该项目此前拟投资16亿元。
2022年—2024年,阳光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204.38亿元、181.94亿元、15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76亿元、6.76亿元、3.81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阳光集团目前处在高负债以及资金流受限的情况下,申请IPO属于拆东墙补西墙。
对于此次冲刺IPO,阳光集团表示,公司上市是充分把握并紧紧抓住山西省高质量发展、产业变革和能源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不断做大做强煤化工与精细化工主业的重要举措。同时,以本次上市为契机,扩大公司品牌影响力,通过进一步做优做精主营业务并延伸产业链,提升行业影响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此外,通过上市引入更加市场化的治理体系,推进公司运行体制优化,为社会和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传统能源化工行业的态度较为谨慎,新增的化工行业企业IPO数量稀少。一方面,受 “双碳” 目标影响,市场对传统能源化工企业的未来发展存在一定担忧;另一方面,监管政策的变化也使得证监会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晋商头条由以下单位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