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近期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从7月5日起,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征收最高可达34.9%的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五年。这一政策的发布标志着之前提出的调查已不再停留于口头,具体措施终于得以落实,表示中国在应对欧盟请求时的严肃态度。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十分明显。在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欧洲的期间,他与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和外长卡拉斯进行了会谈,期间,欧盟方面提出了四项严峻的要求:首先,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对俄罗斯军工领域的所谓“援助”,宣称若继续支持俄方,欧洲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其次,施压中国撤销对稀土的出口限制,声称这些措施让欧洲企业面临“严峻风险”;第三,要求中方提出具体的方案,重新审视和构建中欧贸易关系的框架;最后,还要求中方施加压力于伊朗,意图迫使其签署核协议。这种强硬且傲慢的态度,显然是中国无法接受的,甚至连美国都没有资格如此要求,欧盟凭什么?
中国方面明确表示,许多外媒将电动汽车事件和白兰地事件联系在一起,这暗示着两起案件之间可能会互相影响。无论是哪一个案件,中国维护自身企业利益的决心始终如一。当然,对于白兰地事件的解决,欧洲方面也应该引以为戒。
那么,这事对于谁产生的影响最大呢?无疑是法国的白兰地商,尤其是那些专注于干邑生产的人士。中国市场是他们的第二大市场,销量占其全球销售的将近四分之一。因此,中国增税的措施无疑会对法国白兰地产业造成严重冲击。一旦中国市场的销量受到限制,整个产业供应链,包括农场、酿酒厂及贸易商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订单减少,甚至可能引发裁员,情况相当严峻。
在处理白兰地案时,中国始终表现出善意,然而如果欧洲方面不领情,中国不介意将电动车的议题与之挂钩,这样空间就会更大。简单来说,就是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中国的电动车与欧盟的白兰地、猪肉甚至大飞机,都是表面看得见的交易。如果欧盟继续装糊涂、不正视中国的利益,反而表现出不给面子的态度,那么中国将:奉陪到底。
对欧盟白兰地反倾销的裁定,显然比中欧新能源谈判的结果更早,这是先发制人的一招,表明中国不打算轻易退让。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坚持通过合作寻求共赢的局面。如果你方看不清形势,那么中国就有必要给你敲打警钟,让你面对前景和风险,指明道路,走不走就靠你自己决定。
纵观此事,马克龙及法国干邑行业协会对于中国的这一决定表示了欢迎,可能他们意识到了中方的“示好”。希望未来他们能够以善意回应,接受我们关于电动车最低价格承诺代替关税的建议。
在技术层面上,现在一切都已经不成问题,关键在于欧方接下来的政治推动或许会带来积极的结果,但仍需等待进一步的确切信息。因此,“白兰地案件”实际上从今天开始已正式进入征税阶段,调查到期时间是7号,恰好与中国下一次与法国的会面时间重合。其实,与德法的谈判要比与欧盟的交涉更有实际意义,冯德莱恩和卡拉斯似乎误以为只要平息特朗普的情绪,欧美的关税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而实际上,从对日本的30-35%关税威胁中可知,欧洲作为肥肉,必然逃不过美国的“嘴”。
此次反倾销税政策的实施,深远影响着市场的动态,其中有人欢喜有人愁,商业竞争的残酷性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