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兆寰 北京报道
进入7月以来,A股强势回暖,沪指迭创新高。日前,在以券商、银行、地产为代表的蓝筹股带动下,沪指成功站上3500点,再创年内新高3555点,向3600点发起进攻。
一时间,牛市热情包围整个A股。沪指能否在年内摸高4000点的讨论,在微信群炸了锅。
有投资者笑言:接下来的A股,缺的是一场让犹疑者汗颜、令观望者追悔的逼空壮举。当然,这绝非是不负责任的狂飙突进,而是一个类似于去年924行情般震撼人心的转折点。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行情是政策面、资金面和基本面“三力共振”的结果。政策上,央行专项再贷款工具和降准预期持续释放流动性;资金面看,北向资金和机构资金加速入场,7月10日单日主力净流入超20亿的板块达4个;基本面上,PMI连续扩张显示经济复苏态势稳固。特别是以四大行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成为资金“避风港”,推动指数突破。
中信证券最新报告认为,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包括投资者在港股、小微盘和产业赛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赚钱效应,新发产品开始温和回暖,反内卷和提振内需成为政策目标的明牌,具体政策的出台和思路调整只是时间问题。市场目前缺的只剩一个点火的催化,可能是中美政策超预期,或者科技产业新变化。
站上3500点
7月10日,沪指在大金融板块的带动下,拉出一根中阳线,收盘点位站稳3500点,工农中建等四大行股价陆续创历史新高。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48%,深成指涨0.47%,创业板指涨0.22%。全市场成交额15150亿元,较上日缩量124亿元,超2900只个股上涨。
据同花顺统计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入方面,证券、房地产、银行、光伏等行业流入均超过20亿。
7月11日,A股继续震荡走高,截至收盘,沪指收于3510.18点,上涨0.01%,盘中再创新高3555点。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冲破3500点后再创新高,主要受几点因素驱动,首先是权重股表现突出,推动上证指数上行,银行股持续走高,工农中建四大行等续创历史新高。其次是政策与产业趋势共振,人民币国际化利好银行跨境业务拓展,以及AI算力、光模块等科技板块受关注。
“此外,还有宏观政策面,财政政策积极发力、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资金面,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新成立基金数量和募集资金规模增长。这些基本面也为市场提供了支撑。不过当前突破的持续性仍需观察,因成交量未达历史突破时的高水位,且经济复苏力度有限。后续走势需关注量能能否维持、政策落地是否超预期以及外资流入趋势。”刘岩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股屡创新高并非A股独有的现象,其实全球银行股都在创新高。兴业证券报告显示,2024年至今,全球/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中国香港银行指数分别上涨52%/49%/65%/53%/59%/88%,当前均已逼近或超过2010年以来新高,且相对于大盘指数均跑出超额收益。
这一现象的背后首先是全球宏观环境的共性。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低增长时代、政策和地缘不确定性加剧,银行作为盈利稳定、分红可持续的“确定性资产”获得价值重估。
兴业证券认为,当前大多数中国银行资产处于破净状态,但ROE水平与全球主要银行水平相当。同时,主要银行股息率在5%左右,相较于全球大多数银行具备吸引力,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当前的低利率环境。同时,中国银行股与全球其他银行相比具备稳定分红的特征,内地主要银行近三年股利支付率均稳定在30%左右水平,中银香港和恒生银行能够稳定在50%以上水平,增强股东回报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
4000点的期待
近期,沪指在站上3500点后,其未来的走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年内能否冲击4000点,走出一轮真正的牛市,牵动着投资者们的心。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4月份,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研究院主任张志前在介绍最新发布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5)》时,已经乐观预测2025年A股将企稳上升,沪深300指数有望获得10%以上的涨幅,上证指数最高或可触及4000点。
高盛研报也曾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到2025年底将上涨20%左右,沪深300指数的目标点位为4600点;摩根大通预计2025年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有两位数的涨幅,其设定的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为4700点。
在田利辉看来,沪指冲上4000点目标需要三个关键条件:一是量能需稳定在1.5万亿以上,这意味着投资者信心和热度;二是科技、消费板块要形成接力,这需要科技的突破和消费的转向;三是地产等经济数据持续改善,这意味着经济政策的力度和周期的改变。基于当前经济态势,三季度或维持震荡格局。
刘岩认为,沪指年内能否突破4000点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积极的一面是,银行股持续走强、政策积极、经济复苏和资金流入等因素为沪指上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定程度上推动沪指向4000点迈进。特别是银行股在沪指中占有较大权重,其股价的稳步上涨将能直接带动沪指上升。
另外,政策面的利好信号不断释放,如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货币政策的稳健支持,都为市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同时,经济复苏步伐目前不断加快,大量企业盈利预期改善,都在吸引资金纷纷流入股市。而不确定的一面是,宏观经济复苏尚有一些不确定性、政策落实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市场成交量相对不足以及板块轮动协调性等问题,也为沪指能否突破4000点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刘岩如是说。
信达证券报告指出,当下的震荡市特征包括估值位置偏低、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各类主题机会活跃,这些更像2013—2014年中和2019年,后续有望迎来全面牛市。三季度后期或四季度,盈利和政策层面,只要有一个往乐观方向转变,市场有望回归牛市状态。但战术层面,指数快速突破去年10月8日以来震荡区间还需要时间。
飞旋兄弟投资总经理陈旋认为,当前A股已经冲破3500点,预计七月下旬会巩固站稳3500点后,继续向上再创新高,国内政策性的持续发力,国际外部环境持续转暖。多数企业中报业绩预增,多方因素普遍带来积极信号,市场做多情绪良好。
“在银行股的持续走强下,沪指年内预计能够走到3800—3900点。明年四五月有望站稳4000点。”陈旋如是说。
陈旋表示,目前市场持续回暖的情况下,3500点附近建议积极做多,每一次回调都是买入时机,有色,券商,机器人等科技细分龙头概念及行业龙头依然是持续重点买入标的。
小禹投资基金经理黎仕禹指出,3500必然不是今年的高点,指数走强有多重因素推动,其中一方面是外部利空靴子落地;另一方面是与指数强相关的金融股、银行股持续走强推动指数上涨。自去年924以后,一直坚信A股市场开始走牛,而这一轮市场回调是4月7日关税问题超预期导致的,当利空靴子落地后,市场再次回到牛市行情的节奏中。
“其次,是这轮指数走强有金融股和银行股加持,金融股是稳定币题材发酵推动,银行股是因为与当前机构资产配置策略有关。所以,总体来看,依然看好指数持续走强。”黎仕禹如是说。
“不过,当前谈论沪指年内能否走到4000点,有点言之过早了。”黎仕禹直言:因为在2020年那轮牛市中,2021年沪指也只是到了3731点,而且去年国庆节后沪指最高是3674点,在当前没有出现新的外力(重大利好)推动下,市场更可能走的是震荡慢牛行情。所以,应该把预期降低一点,沪指能否在年内突破国庆节的高点可能是市场更加关心的。
投资策略该如何
田利辉认为,投资者可以试着把握轮动节奏。短期关注银行、电力等高股息防御品种,中长期则应更多布局AI算力、半导体等成长赛道。投资者更需要控制仓位风险,避免追高已大幅上涨的金融股,可关注调整充分的消费、医药板块。
在田利辉看来,投资者还需要关注政策窗口,当心中美贸易变局,而且7月下旬政治局会议将释放重要信号,建议提前布局受益方向。当前市场已进入“指数搭台、个股唱戏”阶段,建议投资者保持均衡配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把握结构性机会。
刘岩认为,投资者可采用哑铃型投资策略,将一部分资金投向高股息、低估值特性的防御性板块,获取稳定收益并抵御市场波动。另一部分投向科技、消费等弹性较大的板块,捕捉市场上涨带来的回报。同时注重仓位管理与风险控制,合理控制整体仓位,避免过度集中投资带来的风险。
黎仕禹分析指出,近期市场可能会继续演绎低位补涨,当前持仓布局除了看主流题材板块以及包括业绩线外,还可以多关注低位的方向。低位的方向优势在于即使市场出现回调后,其回撤的幅度也相对较小,而出现一些产业消息催化后,其上涨空间会更大,性价比更高,典型代表就是最近的光伏板块。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宽裕的流动性支持是924行情以来行情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是低风险偏好的资金,也通过固收+,保险资金,间接部分地配置到了股市中,特别是银行等高股息品种上。高风险资金更多的是参与到了小微盘股。随着行情的深入,一旦趋势更为明确,也有可能有更多的居民个人资金直接投资股市,或通过基金等形式间接投入。
夏风光指出,A股的生态治理环境,制度性建设不断增强,特别是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和回购力度,A股逐渐地成为一个资本回报市场,但是行情要持续性的深入必然离不开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全面回暖,同时也能够带来分红进一步提升的预期。政策向PPI和ROE的传导是否顺畅,这也将是七八月份乃至下半年的一个主要看点。
在夏风光看来,当前市场的风险溢价还不高,市场谨慎心态还比较多,同时从顶层设计,外部环境,政策储备,人民币汇率,消费等多个角度来看,宏观经济企稳和上市公司盈利恢复增长确定性较高。可以高仓位配置A股资产,这是风险收益比很好的阶段,配置方向应以高ROE类资产为主。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