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有个二八定律,就是大部分投资者在长期并不赚钱,或者说,投资赚钱的总是少数,为什么?
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恐慌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慌”。这里的“别人”就是大多数人,巴菲特这句话表明他的投资思维方式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他是股神,靠炒股成为世界首富,那么他的投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
2014年5月我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海,五年漫长熊市之后,当时市场上一片悲歌,上证综指只有2000点,我在一片悲歌的熊市之中发布《论对熊市的最后一战》,预测“5000点不是梦”,随后A股在绝望中开启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2015年4月,当市场即将突破5000点,在市场一片狂热之中,提出“我理性了,市场疯了”,随后A股出现罕见股灾。当年我带领团队荣获资本市场大满贯冠军,横扫所有的第一名,创造历史记录,同时为知识分子打破薪酬天花板。
2024年9月,在市场最悲观的时期,提出“信心牛”和“东升西落”的观点,预判未来将启动新一轮大牛市,并引发广泛关注和论战。笔者提出,924以来宏观政策的历史性放松拐点,带来风险偏好的大幅提升,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降,进而引爆新一轮牛市。随后A股量价齐升,连创新高,赚钱效应明显。这是继2014年“5000点不是梦”之后,再次从宏观层面成功预测牛市。
前些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未来是否可以预测?》,应出版社之邀纪念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式人物——周金涛,探讨了对股票市场和经济周期的思维方式。
这里介绍两种思维方式: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但是我觉得叫顺人性和反人性可能更准确,只是会有歧义。
思维改变,黄金万两。
我们来看看股票投资这种行为跟人类的其他活动有什么不同?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够生存,比如原始社会时代的打猎,必须群体合作行动,才能提高打猎物的胜算,才有希望生存下来。家庭内部也是,必须求同存异,男耕女织,夫唱妇随,才能家和万事兴。所以人类的大部分经济社会活动都是顺向思维,顺人性,这就是流行的情商课和成功学经常教给大家的。说的好听点叫情商高,不好听叫随大溜。
但是,股票投资恰恰相反,当股票市场形成高度乐观的共识时,往往估值过高,风险过大。同理,当股票市场形成高度悲观的共识时,往往估值偏低,机会大于风险。所以股票投资本质上是逆向思维,赚的是反人性、逆周期的钱,股票市场如此,个股也是如此,都适用。
所以,股市总是在绝望中重生,在争议中上涨,在狂欢中崩盘。我们要在炮火中挺进,在烟花中撤退。
举个例子,平时不关注股票的广场舞大妈开始给你推荐股票,你应该怎么想?
采用顺向思维,你可能会想,那么多人看好这只股票,那肯定没问题了,买!
采用逆向思维,你可能会想,既然连平时都不关注股票的人都看好,那肯定贵了,卖!
这就是彼得林奇著名的“鸡尾酒会”隐喻,马云说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巴菲特、芒格一生都生活在远离华尔街的奥马哈小镇,离群索居,进行独立思考和调研,保持内心的安静。而国内投资机构扎堆在热闹的上海和深圳,每天被各种信息充斥着,被买方各种路演推荐,有多少能保持独立思考?前些年,有的大型机构采取赌赛道的投机策略,哪个赌赢了就重点打造哪个明星基金经理,掩盖了其他基金业绩的一地鸡毛,而这种捧出来、赌出来的基金经理第二年往往爆出巨亏,其实是大散户风格,离真正的价值投资相距甚远,现在被多次教育后的普通投资者也不吃这一套了。
2015年还有个插曲,在A股陷入狂热时,很多人甚至长期在股市上活跃的知名人士提出“卖房炒股”的疯狂想法,我当时在给A股泼冷水的同时,提出“一线房价翻一倍”,因为根据逆向思维,股市涨了这么多,楼市刚刚启动,“卖股买房”才是理性选择,随后果然验证了我的想法。
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关于新能源,我在2019年开始看多新能源,就是比亚迪王传福在500万辆车发布会上泪洒现场“担心迎不来春天”的至暗时刻,催化剂是当年国家发布“双碳”战略。我在2020年还出了一本畅销书《新基建》,重点说明为什么看好新能源、人工智能,该书后来荣获中组部“第五届全国党员培训创新教材奖”。随后新能源股票开启了史诗级的上涨,中国新能源行业迎来大爆发。我在2021年常州举办的新财富新能源峰会上提出“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称赞常州为“新能源之都”。直到2022年4-6月,新能源股票上涨达到狂热时期,市场把我前几年的观点拿来炒作。至今不少人误解,以为我是在2022年6月才看多新能源,才提出的“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事实上那都是一两年前的事,观点传播有时滞,当这些观点到了人尽皆知的时候,市场已经见顶。我也懒得回应市场上的争议,小孩子忙着争对错,大人忙着干正事,有那功夫,做一些踏实的研究多好,人生的时间多么宝贵。
2020年我出版《新基建》,战略性看多以新能源、人工智能领衔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先后成为股票市场最大的风口,以及科技投资领域最受追捧的赛道。
2023年以来基于经济社会大周期尾声,在逆全球化的时代,战略性看多黄金和军工,随后黄金启动长达两年多的历史性上涨。
当然,我也有看错的时候,我擅长的是宏观研究、基本面研究和逆向思维,20多年,从上到下看机会,只要保持理性,状态在线。但是一旦出了自己的能力圈,就会犯错。所以,还是要专注于把一件事情干到极致,保证胜率。分散精力、多元化都很难成功。就像可口可乐、茅台、特斯拉,那些伟大的公司都是长期专注主业,少即是多。
执铁铸剑,无我不执。正心正念,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最终就会开花结果。人生是一趟心灵的伟大旅程,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世界终将属于长期理性乐观主义者。
我们很幸运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保持长期的专注,在某个领域就有望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