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敢信吗?以前咱们觉得最踏实的银行存款,现在正被越来越多人“抛弃”。
明明前7个月大家还往银行存了近10万亿,可单7月一个月,就有1.11万亿存款从银行“跑”了!
原因很简单,一年期存款利率直接跌破1%,10万块存一年利息还不到1000块。
活期存款更是离谱,1万存一年最多就20块利息,连买两斤肉都不够。
这波“存款大逃亡”里,没人愿意让钱躺着贬值。
那些转走的钱,也没没闲着,全往能赚更多的地方去了,而且选的还都是普通人能摸得着的路子!
普通人的钱袋子:从“躺银行”到“找路子”
北京做个体生意的王先生,之前在银行存了5万块定期,前阵子特意提前取了出来,连本带利才125块。
他说现在一年期定期利率才1.10%,5万块存一年利息就550块,还不如买红利基金。
朋友去年买的一款年化收益快5%,5万块投进去一年能有2500块左右收益,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他身边的个体户朋友也都在聊这事,有的买基金,有的试股票,还有的选银行理财,都不想让钱在银行“睡大觉”。
山西退休的刘阿姨更是算得明白。
之前20万存3年定期,年利率2.45%,到期能拿1万4千7的利息,现在同款定期利率降到1.55%,到期利息少了5400块。
这可是她一个月的生活费!
所以到期后她没续存,一半买了银行理财,一半换成了金条。
年初买的时候金价660块一克,现在涨到830块,黄金赚了不少!
理财预期利率3%也比定期划算,她觉得 “风险能接受,收益更实在”。
身边的退休老姐妹也这样,有的买国债,有的跟她一样选黄金理财,都想让手里的钱能多生点“钱”。
数据里的趋势:钱往哪儿流,活力怎么涨
不光是身边人的变化,从央行发布的数据里也能清楚看到这股趋势。
今年前7个月,全国人民币存款一共多了18.44万亿元,其中老百姓的住户存款多了9.66万亿元,可单看7月份,住户存款就少了1.11万亿元。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前7个月多了4.69万亿元!
一减一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老百姓的钱正从银行往其他金融地方流。
还有两个专业指标也能说明问题。
7月末,M1(咱们能随时花、随时投的“活钱”)余额111.0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5.6%。
M2(市场上所有的钱,包括定期、活期)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多了8.8%。
M1涨得快,说明企业愿意把钱放活期方便进货付工资,老百姓也愿意把定期转成活期,随时能投去赚钱。
另外,M1-M2的剪刀差今年一直在变小,1月份还是-3.2,7月份变成-3.0。
这意味着“活钱”越来越多,企业生意更热闹,老百姓也更愿意花钱投资,经济活力在慢慢涨。
这些钱具体去了哪儿呢?
股市是不少人的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比去年同期多70.54%,到7月底全年新开户已经1456.13万户。
理财市场更是大家选择的“第一站”。
到2025年6月底银行理财规模30.67万亿元,比去年年底多7000亿元,大部分人买的都是风险小的固定收益类理财。
基金和保险也很受欢迎,货币基金规模12.3万亿元,不少人把短期闲钱放进去。
9月1日不少保险产品要降预定利率,很多人赶在之前买,增额终身寿险保费同比涨了30%以上。
年轻人还玩起了“新三金”,货币基金、短债基金、黄金基金搭配着来,既灵活又能多赚点!
结语
居民存款“搬家”,不是大家突然不想存钱了,而是利率下行后,大家想让手里的钱更“值钱”。
从普通个体户到退休老人,再到年轻白领,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日子,找适合的钱袋子打理方式。
而从宏观数据来看,这笔“搬家”的钱,不仅让金融市场更热闹,也让经济多了些活力。
未来随着市场上的理财选择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钱袋子或许会有更多新玩法。
但不管怎么变,“踏实赚钱、好好过日子”,始终是大家最实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