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的股东“含酒量”将下降。
近日,华西证券(002926.SZ)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之一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剑南春”),将以集中竞价方式、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2625万股的公司股份,即减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截至9月25日收盘,华西证券股价收报9.53元/股,若以此为标准计算,剑南春此次减持将套现约2.50亿元。
华西证券遭剑南春25年来首次减持 泸州老窖依然是最大股东
根据公告,剑南春目前持有华西证券1.78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79%。值得注意的是,剑南春自2000年入股华西证券以后从未有过减持动作,此次为25年以来首次计划减持华西证券。对于减持的原因,公告中披露称系剑南春的流动资金需求。
华西证券则表示,本次减持计划系公司股东根据自身经营发展需要进行的减持,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情况产生重大影响。
从华西证券刚刚交出半年报来看,上半年其业绩确实喜人。上半年,华西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0.73亿元,同比增长46.72%;实现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同比增长1195.02%。其中,占营收比重过半的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实现收入11.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25% ;投资业务收入3.93亿元,同比涨幅更是高达7358.56%。
不过,此次剑南春的减持并未动摇华西证券股东较高的“含酒量”。
据半年报,华西证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泸州老窖集团、华能资本和泸州老窖股份,三家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8.13%、11.34%和10.39%,三者合计持股近40%,且自2018年上市以来上述股东未发生减持。
目前,剑南春持股比例为6.79%,位列华西证券第四大股东;减持后,其持股比例降至5.79%,但仍位列第四大股东。
多家券商面临股东减持 股东方不乏国资背景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券商曾发布股东减持公告,其中不乏国资的身影。
据此前报道,8月21日晚,中银证券发布公告称,股东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铜股份”)因自身经营发展需要,计划减持部分公司股份。根据公告,江铜股份持有中银证券无限售流通股1.31亿股,占总股本的4.70%,其拟在8月28日至11月27日期间,减持不超过8334万股。中银证券表示,此次江铜股份减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财达证券也遭遇了股东减持,且减持已实施完毕。据其公告,河北国控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河北省国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7月8日至9月12日,减持财达证券2633.61万股,占总股本0.81%;9月13日至9月22日,继续减持3111.54万股,占总股本0.96%。两次合计减持5745.15万股,累计减持1.77%,减持后合计持股比例由13.67%下降至11.90%。
据悉,河北国控公司本次减持是为了履行财达证券6月11日披露的减持计划,拟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9735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3%,减持原因是业务发展需要,被减持股份来源于IPO前取得。
此外,与券商“同呼吸”的同花顺近日也披露了股东减持计划。根据同花顺9月5日发布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易峥及股东杭州凯士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凯士顺”)拟减持部分公司股份。根据公告,易峥拟减持不超过68.4万股,占同花顺总股本的0.13%,减持后仍为公司实控人;凯士顺拟减持不超过69.91万股,占总股本的0.13%。
其中,对于易峥的减持,同花顺披露称,其当前的减持是对既定目标的落实。实际控制人通过适度减持优化个人资源配置,旨在让渡市场参与机会,释放流动性,激活市场活力,为后续市值管理创造更有利的空间。
不过,在外界对“让渡市场参与机会”这一说法质疑声中,仅一个交易日后,同花顺于9月9日再次公告称,鉴于各种因素,董事长易峥决定提前终止本次减持计划,本次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并称,公司上市至今近16年,董事长易峥从未减持公司股份。
各券商股东的减持原因不尽相同,公告中表述多为“业务发展需要”“流动资金需求”或“自身经营发展需要”。这意味着,减持多缘于股东自身的资金安排,而非对券商基本面的看空。有业内人士称,近年来,监管层面鼓励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部分国资股东可能通过减持释放股权空间,为后续战略投资者引入铺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