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希望中方不要将安世问题闹大,欧盟:放宽对欧稀土出口管制
创始人
2025-10-27 18:13:43

前言

2025年9月,欧洲工业的心脏正在减速。

一个月后,整个欧盟请求中国“手下留情”,希望中方不要将安世问题闹大,并且放宽对欧稀土出口管制

为何欧洲一边抢占中企资产一边又求助于它的供应链?这出矛盾的戏码谁在主导?

作者-常

德国工厂的灯光熄灭了,但恐慌才刚刚开始

德国狼堡工厂的夜班灯光,一盏盏熄灭了,但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恐慌。

在生产线停止之前,就已经在经理们的办公室里蔓延,供应链经理盯着屏幕上变红的库存预警,感觉自己像一个看着沙漏流尽的守财奴,空气里弥漫着机油和焦虑混合的味道。

这根供应链的关键一环,是一家名叫安世的半导体公司。

它的故事,要从一个月前,荷兰的一个深夜决定说起。

荷兰政府依据《物资供应法》,以一个模糊的“安全风险”为由,突然接管了这家由中国闻泰科技控股的企业,他们冻结了资产,更换了管理层,甚至暂停了中国籍执行董事的权力。

动作干净利落,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突袭。

理由冠冕堂皇,为了保护欧洲的工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但安世半导体的财报却在无声地反驳,它不仅没有亏损,反而在2024年实现了“零负债”,营收峰值达到23.6亿欧元。

中国的反应快得出奇,而且直击要害,商务部很快发布公告,对安世在中国生产的部分成品与零件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下,欧洲的汽车制造业彻底慌了,安世生产的芯片,绝大多数都供应给了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没有了这些关键的零部件,他们的生产线就得卡壳。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发声,警告说很多关键零部件的库存非常有限,如果供应被切断,欧洲整车厂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都可能面临生产线停摆的巨大风险。

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宝马和大众的库存开始吃紧,生产计划不得不调整。

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安世中国子公司干脆宣布独立运营,明确表示荷兰总部的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效力。

他们开始用人民币结算本地供应商的合同,这是一个无声但无比清晰的信号。

这根链条的断裂点,在一个月前,在荷兰。

欧洲企业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供应链不是单向的,中国一卡脖子,他们就得喘不过气,欧洲的焦虑,就此暴露无遗!

荷兰深夜亮剑,欧盟陷入“精神分裂”困局

荷兰的深夜亮剑,看似突然,实则这背后,是美国日益加大的压力。

俄乌冲突之后,欧洲的防务基本上被美国掌控,这种依赖关系有增无减,没有独立防卫权的欧洲,自然没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底气。

现在中美关系如此敏感,欧洲必须做足姿态,向美国交上一份“投名状”。

荷兰的所作所为,就是典型的例子,除了觊觎安世半导体的盈利能力外,对中资企业巧取豪夺。

很显然这是一种向美国看齐的政治姿态,然而,这种政治姿态与欧洲的经济现实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欧盟陷入了一个典型的“战略迷失陷阱”。

它一脚踩着美国的油门,要求与中国脱钩,另一脚却踩着中国的刹车,无法离开中国的供应链,结果就是在原地痛苦地打转,不断撕裂自己。

这种内在的逻辑撕裂,决定了其面对中国反制时的软弱。

欧盟的诉求变得无比矛盾,他们既希望中国不要将安世事件扩大化,又要求中国放宽对欧洲的稀土出口管制,这既想遏制打压中国的科技企业,又想享受中国供应链红利的矛盾心态,简直可笑至极。

欧盟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推动反胁迫措施,可能扩大对华制裁,但德国车企却在不断警告,中断的灾难性后果他们承受不起。

梅赛德斯奔驰则表示,正在监控进展,但情况太复杂,难以预测。

这种内部分歧,进一步削弱了欧盟的谈判地位,他们高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却又在安世问题上被指双标。

荷兰强行接管后,中国依法管制出口,欧盟却说中国破坏稳定,这让外界觉得欧洲在安全和经济间纠结。

然而,他们低估了对手,这种内在的逻辑撕裂,决定了其面对中国反制时的软弱!

中国精准亮剑,用“新武器”定义游戏规则

面对欧盟逻辑混乱的举动,中国的应对策略却异常清晰,核心就是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

解铃还须系铃人,安世半导体事件是荷兰方面单方面挑起的争端,那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由荷兰撤销其不合理的行政干预措施,

这是基本的是非问题,也是无法颠倒的先后顺序,中国同意与欧盟保持沟通和谈判,本身就已经展现了足够诚意,是给对方留的解决问题的窗口。

我们并没有因对方的无理就直接关上所有对话的大门,甚至在出口管制的大框架下,还为合规的欧洲企业保留了申请和审批的通道。

但我们的合作与灵活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

我们不可能任由欧洲肆意破坏规则,更不可能在西方国家侵犯我国合法权益的同时,还无条件继续供应战略资源,

这种反制,是一种全新的“武器”。

那就是“供应链权力”,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产能中占比超过90%,产量占70%,分离纯度稳定在99.99%以上。

欧盟27个国家90%的稀土进口都依赖中国,半导体所需的钕铁硼磁体更是90%依赖中国的供应,在新能源汽车、风电等绿色转型的核心产业,欧洲的命脉就握在中国手里。

中国的反制,精准地打击了欧洲的痛点,产品禁运,出口管制,审批暂停,每一步都踩在对方的痛点上。

不废话,只亮剑!

而西方的替代方案,短期内根本无法奏效,美国的精炼厂技术不达标,澳大利亚的相关工厂要等到2027年才能投产,并且仍然需要依赖中国的技术支持。

欧盟启动了关键原材料法案,试图在非洲和拉美开发替代来源,但评估显示,要完全独立至少得20到30年。

这不仅仅是战术胜利,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国际规则的预演!

旧世界正在崩塌,新秩序已在悄然孕育

欧盟的困境,根源就在于其战略自主权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完成了一次身份的悄然转变,从过去那个“规则接受者”,变成了一个在关键领域的“规则影响者”。

中国不是在挑战所有规则,而是在我们拥有核心优势的领域,成为了规则的“共同制定者”。

在稀土供应链领域,中国的出口管制,实际上就是在制定新的“游戏规则”,这种转变,是基于实力的,也是历史的必然。

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在稀土和半导体产业链上占主导地位,欧盟试图多元化,但短期难见效。

欧盟和G7伙伴虽然协调回应,但内部意见不一,这都预示着,未来的竞争,将是多维度的。

供应链优势,正在成为21世纪的地缘政治核心权力,谁能掌握关键供应链,谁就拥有了新的影响力,这场争端也预示着,供应链危机可能会常态化。

如果各方无法在安全与经济之间找到新的平衡,全球经济都将遭殃。

未来,欧盟有两条路可选。

第一条,是回归理性,正视现实,敦促荷兰方面撤回对安世半导体的无理干预,让商业问题回归商业轨道。

第二条,则是继续沉浸在矛盾逻辑中,将双重标准进行到底。

中国向来有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传统,如果欧洲选择非商业的政治操弄,那就要做好承受相应经济后果的准备,我们的牌桌上始终都放着合作与斗争这两种选择。

选择权,其实在他们自己手里,

当裁判员和运动员都上了场,一个崭新的、更复杂的博弈时代,已经开始了!

结语

这场争端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旧秩序的霸权逻辑与新世界的供应链权力之间的正面碰撞。

未来,谁能掌握关键产业链,谁就能拥有定义规则的权力,这已是不争的趋势。

当裁判员和运动员都上了场,你,准备好选边站了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人口抽样调查|门内门外:一... 自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以来,杭州的楼宇街巷间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他们身着统一马甲、手持...
金价反弹重燃牛市希望,华尔街研... 财联社11月12日讯(编辑 赵昊)三周前,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从每盎司4400美元的历史高位大幅回落,直...
芜湖鸠江人民公园地块12月2日... 观点网讯:11月12日,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2520号宗地拍卖公告,鸠江区人民公园周边4#地块...
探索地方文化的学校博物馆建设之...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分享小组即将于2025年11月14日(周五)晚举办第158期“阅读分享”活动,...
今年来公募新发大举冲高,哪类产... 财联社11月12日讯(记者 封其娟)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1月11日,在剔除转型基金、后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