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次房改真的来了?三类人已彻夜难眠
创始人
2025-11-12 15:32:55

最近大家都在问:“住建部刚释放的信号,是不是意味着‘二次房改’真的来了?”从2025年1-10月最新的楼市数据来看,这波结构性变化确实让人不得不认真思考。全国配售型保障房供应同比激增120%,而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却同比下滑7.2%,这种“一增一减”的局面,让市场已经在悄悄重塑格局。

说白了,这次房改的冲击波,最先打到的,是那些扛着高负债的中小房企。上周我和山东的一位房企老板张总聊过,他的企业注册资本5亿元,在当地算中型企业,但他坦言,今年日子比2022年还难熬。原因很直接:配售型保障房实行“以需定建”,像济南、天津这样的城市都在批量开工,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参与资格。与此同时,融资成本比国企高出9个百分点,拿地成本高得惊人,手里三个项目资金链几乎全卡住了。

数据也很残酷:2025年已有32家中小房企破产,同比增加35%。保障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比例已达38%,这直接挤压了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可以说,这一类人彻夜难眠,是有充分理由的。

第二类焦虑的,是持有非核心区“老破小”的业主。很多人觉得保障房只影响刚需市场,其实低端二手房首当其冲。以广州白云区的李阿姨为例,她手里一套2000年建的60平老破小,2023年挂牌价180万卖不出去,现在同户型成交价掉到125万,还倒贴中介费。原因就在于,保障房对口普通学校、价格低廉,这让原本靠学区或地段溢价的老破小,吸引力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5年一线城市老破小挂牌周期平均182天,同比延长68天,这背后的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类担心的,是重仓文旅地产的投资者。去年还在喊文旅康养概念的中介,今年几乎集体沉默。比如云南某文旅项目,2021年投资320万,如今挂牌180万无人问津。文旅地产成交量同比下滑42%,部分项目价格较峰值跌超30%。背后的逻辑很清楚:住建部明确保障房要服务新市民和青年刚需,文旅、非居住属性项目正在失去政策红利,投资价值被剥离。

综合来看,这波变革并不是单纯打压房价,而是市场 保障房的双轨制在逐步成型。15个省份二手房成交量已超过新房,保障房占比持续提升。中小房企的失眠,是从高杠杆扩张到品质竞争的阵痛;老破小业主的焦虑,是附加价值缩水的体现;文旅投资者被套,是投机属性被剥离的必然结果。

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不必恐慌。房改的核心目标是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让家庭能安居。投资者则需要牢记“房住不炒”的底线,避开政策不支持的非核心项目。未来楼市,没有绝对赢家和输家,只有适应变化、合理配置资产的人,才能稳住阵脚。

总而言之,“二次房改”已经拉开帷幕,它不仅重新分配资源,也在提醒市场:房地产的终极使命不是造富,而是安居。理解这一点,才能在新格局下,做出理性的决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首... 差距初现:美日领跑中国起步 上世纪中叶,美国的财富杂志为了吸引更多读者,1955年首次推出美国企业5...
网上挣钱的方法:在小红书操作卖... 这东西也能赚大钱?真的 今天跟大家聊个特别实在的项目:在小红书上卖登山太阳镜。说白了,就是赚个信息差...
四川必可明科技董事长杨朝雄: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11月21日,以“智领健康未来...
从标准化服务到差异化布局,海底... 2025年11月23日,虎嗅F&M创新节在北京798园区顺利举行。活动现场,海底捞董事局副主席周兆呈...
前三季度净利润近乎“腰斩” 金... 中经记者 张家振 实习生 何文蕊 上海报道11月19日,金牌厨柜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