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叶,美国的财富杂志为了吸引更多读者,1955年首次推出美国企业500强排名,主要是看营收规模啥的。起初就限于本土公司,影响力还没扩散开。到了1957年,才开始单独列出美国以外的企业,1976年又有国际版,但都不带美国企业。
真正全球综合版等到1995年才面世,这也算得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那一年,美国企业上榜151家,日本149家,中国就3家国企,排名还挺靠后。这差距大得像断崖一样,让人一看就觉得中国经济当时还处在起步阶段。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落差呢?美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经济底子厚实,企业多是跨国巨头,营收高自然上榜多。日本呢,虽然二战后是战败国,但从50年代开始,通过技术引进和出口导向,经济高速增长。
尤其是8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后,企业市值一时风头无两,在榜单上紧咬美国不放。中国那时刚改革开放没多久,市场经济还在探索,国企为主,国际竞争力弱,上榜少也正常。不少西方经济学家看到这数据,就觉得中国短期内难追上,但事实证明,经济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个榜单的创始人亨利·卢斯,本人对中国有点渊源,他1898年出生在山东蓬莱,父母是传教士,在当地住了几年。他小时候在烟台上学,8岁回美国,长大后办了时代周刊和财富杂志。卢斯对出版业有天分,1923年创办时代,1929年又搞财富,面对商业周刊竞争,1954年提出企业排名的想法,次年就推美国版。
从这开始,财富杂志销量上去了,排名成了固定项目。1995年全球版出来时,美国企业占大头,日本次之,中国少得可怜。这反映出当时全球经济格局,美日主导发达市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在积累实力。
时间拉到90年代,日本经济看着风光,其实隐患埋得深。1985年广场协议一签,日元升值快,企业出口受挫,泡沫经济膨胀又破灭,从1990年起,日本陷入长期低迷,企业上榜数逐年下滑。
到2012年,日本只剩68家,中国则升到73家,首次超过日本。这变化来得快,让人感慨经济周期的无常。中国那边,改革开放深入,市场活力释放,企业规模扩大,营收增长稳健。
具体看数据,1995年中国3家,2000年左右增到10多家,2010年超60家。2019年,中国上榜129家,超过美国121家,从此稳居第一。2020年疫情来袭,全球经济都受冲击,中国控制得力,2021年成唯一贸易正增长主要经济体,企业韧性强,上榜数继续领跑。
相比日本,从149家降到2025年的38家,差距拉大。美国虽强,但上榜从151降到2025年的138,中国130家紧随,俩国遥遥领先其他。
为什么中国能逆转?靠的是持续改革,吸引外资,技术升级,企业从低端制造转向中高端,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等领域冒出巨头。日本则受人口老龄、债务高企拖累,创新乏力,企业竞争力弱。
中国企业上榜多,还在前十占位多,如能源、银行类,营收稳定。日本企业多在汽车、电子,但市场份额缩水。这过程,中国没走弯路,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
现在看2025年榜单,美国138家,中国130家,日本38家,这格局稳了,但竞争没停。未来,中国企业得加快转型,专注高科技、绿色发展,提升国际份额。美国在创新上领先,中国正追赶,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人才。全球经济变局中,中国抓住机遇,从追赶到并肩,甚至领先某些领域。
企业要增强竞争力,靠创新驱动,优化产业链。国家政策扶持,资金倾斜新兴产业,如芯片、新能源。中国经济底蕴深,市场大,潜力足,未来上榜数有望保持优势。日本难短期反弹,美国压力大,但中美博弈会推动双方进步。总之,这从3家到130家的路,证明坚持发展就能逆转,未来还得看谁更能适应变化。
上一篇:网上挣钱的方法:在小红书操作卖登山太阳镜一单赚7元累计到手11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