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财长放话:如果中国在稀土上“出尔反尔”,美国将随时准备动手
创始人
2025-11-17 04:21:26

“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加征关税。”

2025年11月2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福克斯新闻的镜头前,话说得斩钉截铁。

这番表态,针对的是大洋彼岸的中国,以及那个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稀土。

贝森特口中的“最大杠杆”,就是关税大棒,威胁的靶心直指中国可能在稀土出口问题上“出尔反尔”。

这话说得够狠,也够有爆点。

但凡对最近中美经贸有点了解的人,恐怕都会觉得有点懵。

就在几天前,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才刚刚报道,中美在经过多轮密集磋商后,达成了一项重要的缓和共识。

中方同意将原定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延后一年执行,而美方则承诺暂停部分商品关税、备受争议的“50%穿透规则”以及港口附加费。

这边刚握手言和,那边就磨刀霍霍。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贝森特这番看似强硬的喊话,究竟是胸有成竹的最后通牒,还是一场精心算计的政治表演?

贝森特将关税称为“最大杠杆”,听起来威慑力十足。

但任何杠杆都需要一个支点,如果这个支点本身就不稳,那杠杆挥舞起来,砸到的可能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脚。

今天美国的稀土困境,就是这个不稳的支点。

我们先来看一组被行业内反复提及,却又不得不提的数据。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的报告,美国本土的稀土储量占全球约15%,不算少。

但尴尬的是,其加工产能仅占全球的3%。

这意味着挖出来的矿,绝大部分都得送到别人家里去加工成能用的材料。这个“别人家”,主要就是中国。

数据更加直白:美国市场上90%的稀土加工产品,依赖从中国进口。

而放眼全球,中国掌控着约70%的稀土开采、以及超过90%的精炼与分离产能。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份额领先,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全产业链的深度绑定。

更要命的是技术差距。

稀土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土疙瘩,从矿石到应用材料,需要经过极其复杂的分离提纯过程。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技术积累,稀土分离提纯的纯度可以稳定达到99.999%,这是制造尖端芯片、军工雷达、精密仪器所必需的“超纯”级别。

而目前美国本土企业能达到的最高纯度,仅为99.9%。

这0.099%的差距,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就是“能用”与“不能用”的天壤之别。

看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品品贝森特的“关税威胁”。

对一个自己90%都依赖进口、且在核心技术上存在代差的产品加征关税,这无异于对自己国内的制造业成本进行“精准打击”。

通胀高企、物价难降本就是特朗普政府头疼的难题,贝森特自己前不久也亲口承认,美国部分产业已开始萎缩,若美联储不降息,衰退可能蔓延。

在这种背景下,再人为推高从芯片到电动汽车、从风力发电机到军工装备等一系列产品的核心原料成本,这究竟是在威慑中国,还是在给本就脆弱的制造业复苏雪上加霜?

有趣的是,就在放出这番狠话的几天前,贝森特还曾自信地宣称,中国对美国的稀土影响力最多持续2年,美国很快就能建立自己的产业链。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与其说是战略定力,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内心焦虑的公开流露。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美国经济的致命缺陷,正牢牢攥在稀土这条供应链上。

当然,美国也并非坐以待毙。

贝森特嘴上说着“不脱钩”,但身体却很诚实地在推动“去风险化”,核心策略就是拉拢盟友,组建一个绕开中国的“稀土联盟”。

这个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

先看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是除中国外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商之一。

美澳合作听起来是天作之合。

但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因环保问题常年遭到当地居民抗议,而在美国本土与美方合作建立加工厂的项目,也因环保组织的阻挠而长期拖延。

更关键的是,即便澳大利亚能挖出矿,其80%的原矿石依然需要运到中国进行复杂的加工。远水解不了近渴。

再看加拿大。

加拿大的稀土项目要么是储量不足,要么是开采成本过高,再加上同样棘手的原住民权益和环保抗议问题,多个项目已经陷入停工。

一圈盟友看下来,大家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挖矿或许不是最大的难题,真正的壁垒在于中国所建立的、从分离提纯到深加工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这个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而是几十年技术、人才、资本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4年,美国从所谓的“联盟国家”进口的稀土加工品,仅占其总进口量的7%,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一切。

盟友指望不上,那就自己干。

美国本土最著名的稀土矿——加州芒廷帕斯矿,作为全球第二大稀土矿,其重启之路同样坎坷。

仅仅是环保评估就耗费了两年多时间仍未完全通过。

这座矿山过去就曾因环保成本高昂和技术落后,被迫将原矿运往中国加工,如今想要“重获新生”,面临的挑战只多不少。

成本和时间是更现实的阻碍。

业内测算,在美国本土建设一个稀土提纯车间,成本就超过10亿美元,从动工到投产至少需要5年时间。

更别提缺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这让贝森特“两年建成”的豪言壮语,听起来更像是一句安抚国内情绪的“政治口号”,而非基于产业现实的判断。

最新的进展是,MP材料公司正在得克萨斯州建设一座稀土磁铁工厂,Adamas Intelligence等分析机构也预测美国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部分磁铁产品的自给自足。

这固然是进步,但对于解决当前高端制造业对超纯稀土材料的燃眉之急,显然是“远水难救近火”。

当“外援”靠不住,“内功”又跟不上时,美国发现自己除了回到谈判桌前,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

这或许才是此前中美达成缓和共识的根本原因。

而共识达成之后,贝森特再次挥舞起关税大棒,其姿态就显得格外微妙了。

这更像是一种“找补”,一种对国内鹰派势力的安抚,一场旨在表现“我们并未妥协”的政治表演。

他深知,这张牌打出去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

说到底,真正“出尔反尔”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似乎有些牵强。

中国此次同意延后执行稀土出口管制新规,与其说是被动妥协,不如看作是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今天,作为全球最大稀土供应国,主动为稳定全球供应链做出的战略考量。

贝森特的狠话,或许能登上新闻头条,却无法改变美国在稀土领域“受制于人”的现实。

参考资料:

美财长:若北京阻止稀土出口 美国准备提高关税

2025年11月3日 联合早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1月25日区块链50(399...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5日,区块链50(399286)指数报收于3979.25点,涨1.11%,成交...
原创 全... 11月的最后一周,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不小的震荡。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再次释放了降息信号,市场反...
今年以来15家险企获批增资 本报记者 杨笑寒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行政批复,同意太平养老保...
谷歌市值冲击四万亿美元,超过微... 11月25日晚,谷歌(GOOGL.US)美股盘前大涨超4%,若开盘保持该涨幅,谷歌总市值将首次突破4...
中国奢侈品市场出现复苏微光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朱咏玲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自2023年下半年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