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笑寒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行政批复,同意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养老”)增加注册资本约3.3亿元,同时同意比利时富杰保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利时富杰”)认购该公司10%股权。增资后,太平养老的注册资本由30亿元变更为约33.33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1月25日,已有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险企获批增资,合计增资166.91亿元。
去年5月份,中国太平与比利时富杰集团在香港举行签约仪式,比利时富杰拟向中国太平旗下子公司太平养老投资10.75亿元,获得太平养老10%的股权。另据中国太平公告,其已授予比利时富杰对太平养老的增持选择权。依据股东协议,在股东协议签署日后至交割之日的第3个周年日止的任何时间,比利时富杰有权选择通过随时和不时一次性或分多次行权,自行认购或提名其一家或多家符合法律的附属公司认购太平养老将发行的某一数量的股份,从而将比利时富杰及其附属公司的持股比例最高增至(含)24.99%。
根据太平养老披露的信息,此次增资后,太平养老约33.33亿元注册资本中,中国太平出资额为29.997亿元,占比为89.99%;龙璧工业区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出资额为30万元,占比为0.01%;比利时富杰出资额约为3.33亿元,占比为10%。这意味着,增资完成后,比利时富杰成为太平养老第二大股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从长期来看,险企的增资、发债等资本补充行为受到自身业务需求、战略规划、监管政策变化以及资本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险企可能需要更多资本来支持其业务扩张和风险控制。同时,监管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影响险企的增资发债策略。若监管机构进一步提高对险企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险企可能需通过增资、发债等资本补充方式以达标。
另外,今年以来外资通过增资、设立新保险机构等多种方式布局我国保险行业。
例如,国民养老和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均通过增加注册资本的方式新增了外资股东。另有多家中外合资险企或外资独资险企获批增加注册资本,且其外资股东均参与增资。
据记者统计,年内获批增资的15家险企中,有6家具有外资背景。另有4家新保险机构获发保险许可证,其中,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设立均有外资参与。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对保险行业而言,外资的深度参与将带来以下三方面影响:一是加剧市场竞争,促使本土险企在产品创新、服务体验和科技应用等方面加速升级,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二是外资带来的先进风控理念、精算技术以及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实践,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并促进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的整体优化。三是外资通过“合转外”或独资运营,可能重塑股权结构和治理模式,推动行业治理标准与国际接轨;同时,其服务高净值客户的经验也将促进财富管理型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