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文共2334字,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
算法驱动的保险服务梦想,却在兑付拖延中出现了裂痕。
本文首发于21金融圈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作者 | 林汉垚 崔济鹏
编辑 | 肖嘉
新媒体运营 | 张舒惠
近日,一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写道,2025年6月18日购买百保君平台住家护理权益20份,合计8600元,平台承诺于2025年9月18日发放京东E卡100面值100张,却一直拖延至9月24日仍未兑现,客服以各种借口推脱。
目前该投诉平台涉及“百保君”的投诉均处于待分配状态,无法匹配到商家。
这并非孤例。近日,百保君平台违约事件引发关注,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及投诉平台反馈,其承诺的返利及退款未能如期兑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公开信息检索发现,截至2025年11月17日,百保君相关投诉已达数十起,涉及金额从数千到数万元不等。
据了解,公安机关已对百保君立案调查,目前处于侦查阶段,其法定代表人李雪峰也被带走调查。

承诺返利失约
百保君被投诉的导火索,是其“返利”模式的“失约”。
2025年9月开始,已有多位用户在社交平台及投诉平台发帖称,在百保君平台购买的“权益产品”,未能如期返还京东E卡。
根据百保君平台宣传,消费者支付数百元购买权益,即可获赠等额或更高价值的E卡,形成“稳赚不赔”的闭环。
黑猫投诉平台上一位消费者的投诉信息显示,其于2025年6月在百保君微信小程序购买了“平台任家护理权益(护理保障430版)”,合计20份,总额8600元。
百保君平台约定于2025年9月18日发放面值100元的京东E卡100张(合计1万元),但承诺到期后,百保君却未能如期发放京东卡,客服亦“各种借口拖延”。

记者发现,目前百保君服务号 “住家护理权益产品上线”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住家护理保障权益270版”产品。
根据介绍,如果消费者购买了“住家护理保障权益270版”产品,可以获得三项权益。
一是领取意外险权益,包括航空意外身故、伤残保障金;火车 (含地铁、轻轨)意外身故、伤残保障金;突发性疾病猝死保险金。
二是住家护理权益,权益有效期内,用户可以激活住家护理补贴权益,每份权益可以申请最高300元的护理补贴,消费者每周可申请1次权益补贴。
三是300元的京东充值卡权益,该权益分三期发放,购买日后60天-65天之间可领取第一期权益,即100元京东卡1张;购买日后90天-95天之间与购买日后120天-125天之间分别可领取第二期、第三期权益,均为100元京东卡1张。
也就是说,若百保君平台该权益产品正常运行,消费者不仅能以270元获得平台价值300元的住家护理权益及意外险保障,还可以通过百保君承诺返还的300元京东卡覆盖前期所付成本,在获得护理权益及意外险权益的同时还获利30元。
据了解,百保君平台其他权益产品模式皆与之类似。
据媒体报道,百保君平台公司主体百保(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保公司”)已在今年9月房租到期后搬离官网显示办公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申长路588号虹桥绿谷广场B座3A10室,其法定代表人李雪峰已被警方带走调查,涉案金额或超亿元。

困于“引流”卒于“兑付”
从业务模式上看,百保君的“爆雷”与其过度依赖“补贴换流量”的获客策略密切相关。
在官方介绍中,百保君将自身定位为“健康服务垂直搜索引擎”,其职能为连接消费者、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团队,重塑健康行业供需关系。
在其表述的“以需求为导向的用户主动式供应链”中,百保君整个业务流程分为三大步,分别是用户引流、需求挖掘、服务匹配。
用户引流环节,百保君称之为“触达用户”,百保君通过和百度等流量平台合作,通过搜索落地页等方式触达泛流量用户,投放权益产品,精准触达有潜在健康需求的用户,还在小红书等渠道运营推广自媒体视频,吸引触达有健康意向的用户。
对于需求挖掘环节,百保君介绍到,百保君对有明确健康需求的用户,通过表单直接收集需求;对没有明确健康需求的用户,通过智能风险场景模拟,激发用户的健康需求;通过互动游戏,增强用户黏性,在多次互动中,逐步激发用户健康需求。百保君将其称之为“需求挖掘”。
最核心的“需求交易”环节,百保君提出,基于用户的购买力模型和购买欲模型,生成精准的风险保障报告;基于用户需求和保顾能力模型,将需求推荐给最合适的保险顾问;通过需求定价模型和竞价策略模型,让需求交易公平、合理。百保君将其称之为“需求交易”。
最后,“数据大脑”统揽全流程。百保君官网表示:“以数据大脑为核心,控制用户触达、触动和需求交易的全流程;将健康需求数字化、标准化,变为可交易的数字资产;通过保顾能力模型和服务评估模型,实现健康服务的数字化管理。”
2021年11月,时任百保君COO苏炜鑫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介绍,用户可通过搜索网站、生活消费等流量平台的搜索入口,通过“我要买保险”等保险类关键词进入百保君,之后在保证个人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平台会通过百保君的数据大脑为用户分析风险保障需求,提供保险规划报告,根据用户需要匹配到最适合的保险顾问,进而达到为用户“帮买”的目的。
但从目前投诉信息来看,在实际运营中,百保君的盈利模式逐渐偏离初衷。
原本设计依靠保险销售分成的业务逻辑并未成型,且逐渐演变为“权益产品+返利”的资金盘模式,消费者投诉均为产品权益未能如约兑付,业务链断于引流环节。

科技初心败于返利获客
回头再看百保君发展,其诞生之初带着浓厚的“精英创业”色彩,创始团队拥有保险与科技的双重背景。
2020年10月,百保君由众安科技孵化成立。
记者就百保君违约一事向相关方进行求证,众安方面回应称,相关股权已于2025年5月完成退出。
百保君官网介绍,创始之初,百保君即定位于打造数据驱动的算法保险,并利用科技优势挖掘数字化的健康需求,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帮买”模式。
苏炜鑫曾表示,百保君将通过多年积累的科技能力,以及打造的数据智能平台,为保险需求用户更好地匹配专业保险服务。
2021年3月,百保君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并开始独立运行。同年6月,百保君又完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2022年3月,百保君又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
此外,百保君还在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第二批)”。
苏炜鑫接受采访时称,基于对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的前瞻洞察,作为保险科技平台的百保君早在孵化初期就确立了以行业合规展业诉求为原则探索新型服务模式,也就是现在推出的“帮买、帮找、帮设计”商业模式。
在苏炜鑫的叙述中,百保君不仅要帮助用户匹配保险顾问,还要通过数据能力赋能中小险企,为保险代理人打造了O2O服务模式,即通过线上为代理人寻找用户需求、线下开展服务的方式,来帮助险企或保险经纪公司扩展用户资源,不仅能缩短用户转化路径,也满足了监管政策要求。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差距。尽管百保君在公开宣传中强调“数据智能”“算法保险”,但本次违约却暴露了其在实际运营中“薅羊毛”式营销埋下的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