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过去两年,山东日企减少229家
创始人
2025-11-19 22:38:33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剧,日企在华投资布局显著调整——多数省份日企数量减少、日企对华投资规模下滑。

行业研报显示,2023年到2025年两年间,日企数量十强省份中除天津和湖北外,其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山东减少229家,跌幅最大。

与此同时,日企对华投资规模波动下降,从2018年约1.9万亿日元降至2019年的1.6万亿日元。到2023年,这个数字已降至约6千亿日元。

山东减少229家上海减少164家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期刊《日本研究》,在今年9月刊登一篇论文,其中援引日本外务省数据,称在华日企数量从2019年的33341个降至2022年的31060个。

最近两年,在华日企数量继续下行。基于在中国公开的日资企业法人登记信息,利墨(上海)咨询公司统计显示:在华日企数量从2023年4月的27968个降至2025年4月的27148个。

截至今年4月,日企数量最多的十省分别是上海、江苏、广东、辽宁、北京、山东、浙江、天津、四川、湖北。与2023年同期相比,除天津和湖北(分别新增25家、1家)外,其余八个省份日企数量均有所下降。

日企数量最多的上海,减少了164家。而跌幅最大的山东,两年间减少229家,占在华日企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调查,山东日企认为,与其他地区相比,当地竞争加剧、人工成本上升、对日本出口需求萎缩,是导致业绩恶化的重要因素,而这往往触发企业撤离。

从整体分布密度看,这些日企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特别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在苏州、无锡、宁波等地形成强大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则在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上吸引大量日本投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与湖北,则成为新的增长焦点,而西北布局依旧稀少。

日企减少之外,投资规模也在下降。上述论文透露,日企对华投资规模从2018年的高峰19151亿日元降至2019年的16433亿日元,尽管2021年有所回升,但随后再度下滑。同时撤回规模逐年扩大,从2019年的3326亿日元上升至2023年的7725亿日元。

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显示,2023年,日企对华实际投资38.9亿美元(约合6000亿日元),同比减少15.5%,占中国当年外资总额2.4%。据日媒报道,2024年日企对华净投资额约5100亿日元。

本田广州武汉工厂转型新能源

日企区域分布和投资规模并非简单波动,而是日企在华战略重心从“生产基地、出口中心”转向更注重本土需求的“消费中心”。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调查显示,六成以上受访日企看重中国庞大市场规模,过半看重未来增长潜力,使“地产地销”成为主流路径。

从区域上看,这一转向呈现“东部升级、中西部加速”格局。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日资集聚区,企业由扩张规模转向提升产业结构。松下将电饭煲生产线转至杭州,大金在沪苏之后在惠州建设其在华第三大基地,住友商事在深圳加码数字化与绿色转型业务。

丰田在上海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被视为日企押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关键信号。

2023年起新设立日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粤沪苏,三地合计占比近半,行业以零售、餐饮、批发为主。制造业仍是日企在华投资主体,但规模明显收缩,从2020年的7905亿日元降至2023年的2005亿日元;非制造业投资占比升至49%。

产业结构内部“换挡”同样明显。随着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降低,相关投资大幅减少。本田关闭广州的一家工厂、暂停武汉的另一家生产,并同步在广州和武汉投产两座新能源专用工厂;日产关闭常州工厂并投入百亿建设新能源产线;松下在上海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与此同时,永旺、7-Eleven、罗森等持续扩张门店,药妆、健康食品等消费升级领域成为新热点。永旺继武汉江夏布局后,又在长沙星沙开设新店;另外,成渝地区吸引电子信息、化工等行业新增投资,东洋炭素在成都扩大产能。

苏州深圳袭击事件成投资考量

上述论文认为,日企在华布局调整主要受三大因素推动:成本变化、竞争压力及外部不确定性。随着劳动力、土地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和高污染企业运营压力加大,如汕特矢崎关闭在华工厂,本田部分零部件生产环节转向东南亚。

地缘政治和社会安全风险也进入企业考量。去年苏州、深圳发生个别针对日本国民的袭击事件,虽属偶发,但被部分日企视为“非经济性风险”,提高了其在投资决策中对安全因素的敏感度。

国际环境同样使日企趋向谨慎。论文指出“特朗普二次执政后,中美日关系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推动日企强化“中国+1”“中国+N”模式,分散关键零部件生产,以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

尽管风险上升,中日经济仍保持高度互依。中社科日本所陈静静接受中青报采访时称,基于双方现实需求与区域合作机制作用,中日在经贸、环保、多边议题上仍有可能维持“有限务实合作”。

今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逆势增长59%,分析认为主要受中日关系阶段性回暖影响,尽管未来仍存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日企在华布局调整的新动向》,《日本研究》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中日建交50年回顾、思考与展望》,《日本经济研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浦发银行收购泽州村镇银行“变身... 【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11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晋城监管分局发布《关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
中方当场驳回!不接受日方提出的... 澎湃新闻记者 杨文钦 于潇清 11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1...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万高·完... 《商道创投网》2025年11月19日从官方获悉:万高(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高”)近日...
同日停牌!三大券商官宣:合并! 【导读】中金公司官宣合并信达证券、东兴证券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汇金系券商大整合迈出第一步! 11...
碳市场配额方案落地,钢铁等三大... 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