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BOSS直聘(NASDAQ: BZ, HK: 2076)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为此提供了有力注脚。财报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收21.6亿元,同比增长13.2%,付费企业客户数在过去12个月内增长13.3%至680万。一系列核心数据的增长,驱动BOSS直聘业绩后股价连续两天上涨。
宏观层面的暖意正逐步传导至就业市场。这一趋势在BOSS直聘的平台数据上得到微观验证:Q3新发布职位数同比增长25%,招聘者活跃度及人均发布职位数均呈上升态势。一个尤为关键的信号是,企业端日均活跃用户的环比增幅三年来首次超过求职者端,这表明企业招聘信心正在实质性恢复,市场供需天平向好发展。
宏观市场回暖叠加BOSS直聘发掘增量市场、投入AI等利好因素,多家券商机构看好BOSS直聘长期价值,予以“买入”评级或增持。
运营杠杆与技术投入并行,资本市场看好长期价值
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与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巩固,是BOSS直聘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
今年9月,高盛上调BOSS直聘(BZ)目标价至28美元,并首次覆盖其H股(2076.HK)评为买入。高盛分析师认为,BOSS直聘凭借对各类求职者和企业的全面覆盖,可实现持续的用户增长和网络效应。同时,BOSS直聘以AI为主导的招聘平台以及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占2025年收入的21%)将带来业务机会。
Q3财报发布后,华泰证券发布报告称,第三季度,BOSS直聘业务延续环比改善趋势,收入端增长有所提速。随着宏观经济目标逐渐确立,26 年宏观需求具有较强支撑,利润弹性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第三季度,Capital Group、T. Rowe Price、BlackRock等国际长线投资机构在第三季度继续增持了公司股份。
市场对BOSS直聘的信心,首先来自于公司稳固的用户基本盘。第三季度,BOSS直聘销售与营销费用同比下降了24.6%。但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6380万,仍同比增长10%。结合 QM 的数据显示,以 DAU 作为衡量标准,TOP30 招聘相关平台中 BOSS 直聘的 DAU 份额从 22Q3 的 34.1%提升至 25Q3 的 43.1%。这意味着平台的品牌效应和网络效应已进入自我驱动的良性循环,获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规模效应得以释放。


行业竞争压力趋缓,让BOSS直聘有足够余力降本,把节省下来的费用投入到决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领域——技术研发。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已成为公司最大的支出项,达到4.08亿元。这些投入正加速AI大模型技术在招聘求职场景的落地应用。无论是面向求职者的AI求职助手、模拟面试工具,还是赋能招聘者的“牛人优势”自动生成、AI面试总结等功能,都在切实提升平台的匹配效率和用户体验。
蓝领与下沉市场双轮驱动,构筑结构性增长新引擎
如果说宏观复苏与运营效率是本季财报的“基本盘”,那么对蓝领与下沉市场的深度布局,则构成了BOSS直聘未来结构性增长的“新引擎”。
从收入结构来看,蓝领与下沉市场已成为驱动BOSS直聘增长的两个核心引擎。第三季度,平台蓝领招聘业务的收入增速继续领跑,收入占比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作为实体经济基石的制造业景气度尤为突出,已连续五个季度成为收入增速最快的细分行业。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领域同样表现稳健。这表明,在产业升级和供应链稳定的推动下,基础岗位的用工需求具备强大的基本盘。通过“海螺优选”等服务,平台正高效地为大型制造商解决规模化招工的痛点。
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上透露,公司服务于制造业求职者和招聘者的战略,在优先级上是分为三个阶段的。第一,改善蓝领工人网络求职环境,第二,然后发展平台的用户规模,第三,寻求商业利益。2022年,公司启动了净化蓝领工人求职环境的“海螺计划”,追求招聘者、职位、待遇真实性,打击虚假信息,增进用户信任。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其成效已逐步显现。
在求职者端,BOSS直聘成为许多新蓝领的优先选择。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7月,BOSS直聘新蓝领人群月活跃用户规模约为行业第二、三、四名的总和。

在企业端,“海螺优选”获得了更多制造业客户的青睐。大型电子零部件制造商东莞领杰金属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海螺优选”计划,已成功招募超过3000名工人。其招聘相关负责人梁先生表示,加入“海螺优选”后“求职者对岗位真实性、好感有提升”“招聘线索收集效果更好”。
总的来说,BOSS直聘Q3财报不仅印证了就业市场的回暖趋势,更清晰地展示了其内生增长的动力。一方面,公司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加大技术投入,不断巩固其领导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深耕蓝领和下沉市场,公司仍在开辟增量空间。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预期下,BOSS直聘的长期价值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