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开年,金价像坐上火箭一样飞。
国际金价突破每克800元大关,创下历史纪录,一年内涨幅接近30%。
朋友圈里“买金豆豆”的帖子一波接一波,直播间金条秒光,金饰柜台挤满了人。
按常理,这么旺的行情,卖金首饰的应该笑开花才对。
可偏偏,在金价“日进斗金”的背景下,黄金珠宝大王周大福,却在全国范围掀起“关店潮”。
有人调侃:金价涨了,买金的人多了,结果金店倒了,这逻辑有点像猪肉涨价,猪场亏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价格越高、生意越难”的怪象?
答案不在金价本身,而在金价背后是消费心理、行业模式、品牌逻辑的全面重构。
这场黄金风暴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金价越涨越买这句话,曾经在黄金圈是铁律,可到了2025年,这条规律彻底被颠覆。
这一年,全球经济波动不断,通胀阴影笼罩,资本避险情绪高涨。
黄金,成了最安全的资产。
中老年人为了保值,买金条、买金币,年轻人也开始凑热闹,买金豆豆、金瓜子当理财。
金铺柜台前一度人满为患。
但如果仔细看交易数据,你会发现,这波黄金热,更多是投资需求上升,不是首饰消费复苏。
年轻人买金,不戴;老年人买金,不换;婚礼、节庆等“刚需金饰”市场,反而萎缩。
在社交平台上,“买金豆豆”“囤小金条”成了新潮流。
很多人买金,不是为了装饰自己,而是为了存钱,几十个攒起来,不贵又有收藏感。
这种微型投资热潮,看似给黄金带来了人气,但对珠宝门店来说,根本赚不到钱。
金豆豆的利润极薄,顾客在线上直播间、拼多多、京东自营就能买到,比门店便宜10%到15%。
门店卖不动高价金饰,也分不到投资型黄金的红利。
看似“全民买金”的浪潮,其实把珠宝门店逼到了角落。
一句话:金价涨了,热度有了,但消费逻辑已经彻底变了。
十年前的金饰,是面子消费的典型代表。
结婚要买三金、拜年要送金条、公司周年送金镯,那时候,戴金就是体面、有钱、有身份的象征。
但时代在变。
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把戴金当作地位标签,他们要的是设计感、轻奢感和独特感。
你让他们花两三千买个传统金镯子,他们宁愿去买香奈儿的耳坠、戴个潮牌项链。
周大福、周生生这些老品牌,过去的优势恰恰成了包袱。
品牌老、调性稳、款式保守,主打婚嫁、传承,完全对不上现在20-30岁人群的需求。
年轻人不需要传家宝,他们要社交符号。
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怎么表达自我,才是消费动机。
而黄金首饰,对他们来说太严肃、太老气。
尤其是当金价飙到800元每克,一条金链子动辄上万,年轻人干脆说:买不起,也不想买。
另一方面,信息透明化也让金饰溢价这套逻辑难以为继。
以前消费者不清楚金价,买一条金项链被多收几百也不觉得贵。
现在打开手机随时能查实时金价,金饰加工费、品牌溢价都一目了然。
当他们意识到那条“999金项链”里,有近三成是品牌溢价,自然就犹豫了。
过去靠品牌信任和金价神话就能卖货的时代,结束了。
金价涨不一定是好事,对品牌尤其是大品牌来说,更可能是双刃剑。
过去几年,周大福疯狂扩张,全国门店数突破7000家,甚至连县城、乡镇都能看到它的招牌。
表面看门店越多越强势,实际上这是一场“被动内卷”。
首先是成本问题。
开一个金店,从租金、装修、设备、押货、人工,一家店起步资金少则300万,多则千万。
当金价上涨,进货成本直接翻倍,但销量跟不上,库存压力就像雪球。
金子不是不值钱,但压在柜台里,它就是现金流的坟墓。
其次是加盟模式的“隐形毒”。
为了扩张,周大福开放加盟,推出省代制度,允许地方投资人加盟开店。
问题是,加盟店的利润结构不同,很多加盟商宁愿打折促销,也不愿维持品牌定价。
价格体系一乱,品牌就塌,消费者开始货比三家,去小众品牌买更便宜的同款。
再者,高金价让顾客观望,金店靠的是“周转率”,不是单价。
你一天能卖10件小首饰,利润比卖1件大金镯子还高。
可当金价涨到心理临界点,顾客不出手,现金流立刻断档。
于是,关店就成了不得不做的“手术”。
数据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周大福关闭了239家门店,内地同店销售额下降25%。
关店不仅是节流,更是瘦身重组,这场看似尴尬的调整,其实是行业重塑的信号。
金价可以继续涨,黄金仍然稀缺,但黄金首饰的故事,必须重写。
首先,品牌得从金价逻辑,转向设计逻辑。
过去消费者关心金值多少钱,现在他们在乎戴在我身上好不好看。
黄金不是只属于婚嫁场景,而要进入年轻人的日常,轻金、薄金、小克重饰品,会成为趋势。
其次,渠道要从“铺点”转向“体验”。
门店不再只是卖货的柜台,而是体验空间、社交场,让顾客能试戴、拍照、打卡、分享,在情绪中完成购买。
开一千家低效门店,不如开一百家高质量体验店。
第三,品牌要敢于“破圈”。
黄金珠宝的对手,不再是同行,而是美妆、潮牌、数码、甚至茶饮。
年轻人愿意花三千买一台手机,却不愿花同样的钱买金镯,因为前者能晒、能拍、能分享。
让黄金重新变得社交化,才有重新被喜欢的机会。
最后,数字化必须提速。
黄金品牌不能再依赖柜台导购,而要用数据预测、AI推荐、线上互动。
消费者不一定逛店,但一定逛手机。
谁能把金子卖到直播间、卖进短视频里,谁就能赢得下一个时代。
周大福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推出故宫系列、敢爱系列,在天猫、京东销售同比增长近九成。
推出AI设计、数据预测的智能选款系统,甚至计划推出再生金系列,这些动作都说明,它在努力年轻化。
这条路难走,但别无选择。
金子还是那块金子,只是买金的人,换了一代。
金价的暴涨,揭开了一个更大的真相,消费不再跟着价格走,而是跟着情绪和价值走。
过去人们买金,是为了面子、保值、传家。
如今人们买金,是为了表达自己、寻找安全感、纪念生活。
黄金依旧闪光,但消费者的目光,已经不再被金色本身吸引。
周大福的关店,不是衰败,而是一次迟来的换气。
从“卖金子”到“卖感觉”,从“传家宝”到“生活饰品”,这家百年老店,正重新学习如何与新时代对话。
金价涨到800元一克,不过是一个数据,而黄金的未来,属于那些能理解年轻人心里闪光点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