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本报记者 张蓓 见习记者 黄指南 深圳报道
行业洗牌叠加战略底部,容百科技在亏损期绑定宁德时代,或许是兼顾生存与发展的最优解。
11月17日,宁波上市公司容百科技(688005.SH)发布公告,披露与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后者明确将其列为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
市场对该合作的价值预判迅速兑现,公告当日,容百科技股价斩获20%涨停,收报35.40元/股;次日开盘进一步冲高至38.78元/股,创下近两年来的股价新高。
截至11月19日收盘,以近五个交易日为区间,公司股价从28.48元/股攀升至35.63元/股,累计涨幅达25.1%,四年长单的预期提振效应充分释放。
但股价强势背后,是企业亟待改善的经营基本面。其三季度财报显示,在行业替代加速、材料价格失衡与自身战略错配的多重压力下,容百科技三元材料业务已陷入价格“上探乏力、下探受限”的困境,成为业绩承压的核心症结。
深度绑定宁德时代
与宁德时代的战略绑定,成为容百科技股价走强的关键变量,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市场对其业绩修复的分歧。
11月16日晚间,容百科技公告与宁德时代达成全面合作,核心条款直指钠电正极粉料供应。
公告内容显示,在满足技术、质量核心要求的前提下,宁德时代将其列为第一供应商,年度采购占比不低于60%;年采购量达50万吨及以上时,容百科技将通过降本提供更优惠价格,同时在原材料、产能端优先保障供货。
本次双方签署的协议有效期至2029年末,到期无异议将会自动续约,意味着双方锁定近四年合作框架,容百科技借此深度嵌入宁德时代钠电产业化进程。
这份合作协议的行业价值,已远超常规供货框架的范畴。从产业发展背景来看,宁德时代旗下钠新电池已率先完成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为钠电池商业化落地扫除了核心政策壁垒。
当前钠电行业仍面临正极材料良率低、产能稀缺的瓶颈,正如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所言,“谁拥有万吨级稳定供货能力,谁就能帮电池厂完成‘0→1’的规模化验证”。
他分析道,在三元正极材料价格腰斩、行业陷入调整周期的背景下,容百科技于业绩谷底拿下“第一供应商”地位,本质是“以技术换订单、以锁单换生存”的主动卡位,而非简单的短期避险。
“‘绑定龙头’从来都是技术领先者才能获得的行业入场券,更是周期底部的最优解。”他如是说道。
在记者观察中,本次双方合作的核心支撑,是容百科技在钠电领域的技术壁垒。其钠电正极材料在能量密度、循环性能等关键指标,以及工艺稳定性、成本控制层面的表现,已在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此外,协议中约定的高层互访机制、产能优先保障及全方位产品技术合作条款,进一步印证这种技术认可,也意味着容百科技将深度参与宁德时代钠电产业化全流程。
从行业博弈视角看,当前头部电池厂的集中度与资金实力已显著高于材料环节,此次协议中60%锁单叠加价格阶梯条款,客观上强化买方议价能力。
但柏文喜指出,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呈多元化格局,锰铁锂、钠电、富锂锰、固态等路线并行发展,一旦材料厂商在某一路线实现性能—成本的绝对领先,就能形成对电池厂的反向制约。
“容百科技在钠电层状氧化物正极的技术领先,正是宁德时代愿意提前四年锁单的核心原因”。他进一步分析,长期来看,材料企业的盈利弹性将源于“技术迭代溢价”,而非单纯的价格传导,无法持续实现技术突破的厂商才会陷入长期被压价的困境。
对于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容百科技既提示了宏观经济波动、产业政策调整等潜在履约风险,他也基于合作深度作出积极预判:“未来随着双方业务合作的进一步加深,预计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市场对这份长单战略价值的认可,直接转化为资金集中涌入,推动容百科技11月17日股价实现20%涨停,短期预期提振效应充分释放。
回顾今年中期以来的股价走势,容百科技从6月3日17.81元/股的阶段低点逐步震荡上行,截至11月19日收盘报35.63元/股,区间涨幅达100.06%;11月17日的涨停更使其股价突破前期震荡区间,创下自2023年6月以来的新高,形成清晰的上升趋势。
不难看出,其股价涨停并非短期情绪脉冲,而是前期底部震荡后市场价值重估的集中释放,然而股价的阶段性回升并未改变容百科技基本面的承压格局。
当前行业调整周期尚未结束,容百科技业绩层面的核心挑战依旧突出,经营困境仍处于高压区间,短期压力尚未得到实质性缓解。
这场由战略绑定引发的股价上涨,本质是市场对其未来成长确定性的提前定价,而业绩能否如期兑现,仍取决于钠电商业化落地节奏、技术迭代进展及成本控制成效等多重变量。
业绩增长隐忧
锂电行业的深秋再添一重寒意,容百科技2025年三季度财报交出的亏损答卷,成为众锂电企业承压的具象化缩影。
这份业绩压力的根源,在于三元正极材料价格的深度探底,以及行业转型周期中成本与需求的双重制约。
从价格传导逻辑看,三元622/811正极材料已陷入低位博弈。东莞证券、集邦咨询等机构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1月该类材料主流报价集中在14万—15万元/吨,较2022年36万—40万元/吨的高点跌幅超60%,价格线已逼近小型厂商现金成本。
而核心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预期更放大后续压力,上海钢联等机构曾预测2026年碳酸锂价格或回落至7万—10万元/吨,而其在三元正极成本中占比达40%—50%,据此测算,正极材料价格仍有10%左右的下调空间,行业成本压力将持续向企业端传导。
视角从行业转向企业,容百科技的三季度财报折射出材料端企业的经营困境。2025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89.86亿元,同比减少20.64%;归母净利润亏损2.03亿元,按年下滑274.96%。
单季数据更显严峻,第三季度营收27.37亿元同比减少38.29%,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盈利转为亏损1.35亿元,业绩下滑呈现加速态势。
从更长周期的财务数据观察,容百科技的盈利能力呈加速弱化态势。2022年至2024年,其营业收入从301.2亿元逐年下滑至150.9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3.53亿元收缩至2.96亿元,今年业绩突破盈利底线。核心财务指标的全面恶化,暴露出经营层面的深层问题。
盈利能力的显著恶化,是其经营承压最核心的警示信号。2025年前三季度,容百科技毛利率仅为7.28%,较上年同期减少超20%;净利率下探至-1.94%的负值区间,同比降幅达250.39%。
拆分至单季,第三季度毛利率进一步收窄至4.35%,净利率低至-5.13%,对制造企业而言,该盈利水平已不足以覆盖固定成本,已陷入“销量越高、亏损越大”的经营困境。
成本端压力与费用端刚性形成反向挤压,容百科技利润空间持续收窄。前三季度在营业收入显著下滑的背景下,期间费用率逆势攀升至8.93%,较上年同期增幅33%。
其中管理费用3.53亿元,同比增长7.2%;财务费用0.95亿元,同比增长7.8%,仅销售费用同比减少9.8%至0.26亿元,费用结构失衡特征突出。
财务费用的逆势增长,核心驱动因素为有息负债规模的持续扩张。截至9月末,其有息负债规模增至78.92亿元,较年初进一步增加23%,持续加重的债务压力也成为侵蚀利润的核心因素之一。
在柏文喜看来,容百科技扣非净利降幅远超同行,核心症结在于“高镍三元+新产线”的双重重资产压力。前三季度行业平均扣非净利下滑约150%,而容百科技跌幅高达348.89%。
“利润受减值及费用化投入双重冲击,高镍三元产能利用率不足60%,折旧与存货减值合计约1.1亿元;磷酸锰铁锂、钠电、固态电解质等新产线尚处于客户验证期,费用化投入约0.9亿元。”他进一步指出,在产品迭代期同步扩张多路线产能,导致固定成本激增,最终形成“规模越大、亏损越多”的困局。
资产质量维度亦暴露显著风险。2025年前三季度,容百科技存货规模涨超11%,至21.16亿元,叠加下游需求持续低迷的行业环境,存货跌价风险敞口持续扩大。
中期数据显示,其已计提的0.4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叠加三季度的0.1亿元,今年累计减值达0.66亿元,已对该风险形成实质性印证。
前三季度,应收账款规模从上年51.44亿元收缩至30.72亿元,降幅达40.28%,表面呈现资金回笼改善的态势。
但结合同期营业收入的下滑幅度,应收账款的变动更可能源于销量萎缩导致的应收款项自然减少,而非回款能力的实质性增强。
容百科技的业绩承压既是三元材料价格下行的行业共性结果,也源于自身多路线转型中的战略阵痛。短期需求修复乏力与长期转型投入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决定其能否走出困局的关键。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上一篇:688669、002963,被证监会立案!下周解禁股名单出炉,6股业绩亏损 688669、002963,被证监会立案!下周解禁股名单出炉,6股业绩亏损
下一篇:达拉斯联储主席:预计不久后重新扩张资产负债表,12月降息难,资产估值偏高 达拉斯联储主席:预计不久后重新扩张资产负债表,12月降息难,资产估值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