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公子,掏走老外208亿 腾讯大公子,掏走老外208亿
创始人
2025-11-23 16:31:36

“真有钱啊。”

第三季度的财报一出,腾讯又引来了人们的感慨、同行的羡慕。

同时人们也很关心:钱从哪来?怎么来的?

第一个功臣是AI。在财报里,AI一词被提到了11次。腾讯总裁刘炽平指出,AI给腾讯的营收和毛利都做了不小的贡献。



第二个功臣则是老面孔,其地位一直以来都可以说是腾讯顶梁柱、大公子般的存在:游戏。第三季度,腾讯游戏收入超过600亿元,其中海外收入为208亿元,同比增长43%,堪称最大亮点。

腾讯游戏业务负责人马晓轶曾表示,“以前我只花大约20%的时间在海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现在我将60%的时间花在了全球市场上。”

原因很简单,全球市场才是星辰大海。

举个例子,很多人应该都刷到过《无尽冬日》的广告。Sensor Tower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该游戏全球累计收入(不含国内安卓市场和小程序数据)已超过35亿美元。它背后的世纪华通,也借此成为当下A股最赚钱的游戏公司。



腾讯游戏的海外业绩,也是一次比一次彪悍。贡献最大的,当属腾讯在2016年收购的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在全球就有超3亿的月活用户。



腾讯游戏的体面,越来越离不开老外的支持了。



马化腾的愿望,

就快实现了



时间拨回到去年1月,腾讯游戏还是个“反面教材”。

当时马化腾对游戏业务的评价是“毫无建树”“好像是躺在成功的功劳簿上”。说这些话的背景是,2023年腾讯游戏业务收入仅同比增长5.4%,远低于游戏行业的整体增速。



之所以低迷,也并非全因为腾讯游戏不争气。

一方面,2018年国内游戏版号收紧,同比减少了78%;另一方面,2021年起,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限制愈发严格,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比如2022年二季度,《王者荣耀》首次出现收入下滑。

再加上后来,米哈游带火了二次元游戏,腾讯却迟迟拿不出对应的爆款。网易的《蛋仔派对》,仅一年半就实现了月活破亿,结果腾讯与之对标的《元梦之星》,虽然豪掷十几亿在全网做推广,也没能后来居上。



这样的环境下,游戏出海就从可有可无变成了必须抓住的第二曲线了。

其实腾讯很早就出海了,但最初基本只是锦上添花,毕竟单靠国内市场就足以让其成为“全球最大游戏公司”。所以虽然腾讯投资了许多国际知名游戏公司,但对国际市场暂时没有太多想法,更多是为了自动获得这些公司旗下热门游戏的国区发行权。

但环境变了,强如腾讯也得跟着变。

早在2019年,马化腾就曾在腾讯内部会上提出了游戏业务收入“国内一半、海外一半”的说法,当时的占比是9:1。

去年批评游戏业务“毫无建树”时,马化腾话锋一转,又提到了出海:“游戏出海其实是我们公司目前出海国际化的最大希望。”

既然是希望,总是不好把握的,即使是腾讯也不能例外。

腾讯的强项是手游,然而在国际市场,主机端加上PC端的游戏占了半壁江山。在这一块业务上不突破,出海就困难重重。2022年腾讯游戏和罗技G联手推出过一款PC掌机,但并未在市场上引起太多水花。



更关键的是,腾讯游戏能在国内大杀四方,离不开微信和QQ庞大的流量。到了海外,这种优势几乎荡然无存。

好在腾讯有个优点:不差钱。

据不完全统计,腾讯在海外的游戏投资近100起,投向了80余家公司,并且收获颇丰。

例如2010年成立的Supercell,至今只发布了6款手游,但爆款率惊人。除了去年发布的《爆裂小队》,其余每款游戏的营收都超过了10亿美元,最爆的《部落冲突》累计收入更是超100亿美元。



在海外市场的推动下,今年马化腾对游戏业务的评价变成了“精气神都得到了很大改观”“非常争气”



搞定老外,

“买买买”只是第一步



国内游戏业界曾流传过一个传闻:字节跳动最初本想收购成熟的游戏团队,结果海内外谈了一圈,却发现这些公司不是接受了腾讯的投资,就是不接受投资,这才选择了自建游戏研发团队。

腾讯在海外的布局,手笔之大可见一斑。

据晚点报道,2020年初,在一次游戏投资策略会上,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切尔复盘了腾讯近年来在游戏领域的投资,统计显示回报率极佳。但他却认为这不是好迹象。



“游戏行业不应该有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一位在场人士转述道,“这只能说明我们投资的失败案例不够多。为什么失败案例不多?那是因为我们看的不够多,投资太保守。”

于是接下来,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寻找投资目标。一位知情人士回忆:“有的甚至连产品都没有,但只要看好团队,就可以投。”还有人表示,“即便在凌晨三四点发出审批邮件, Pony(马化腾)、Martin(刘炽平)在多数情况下也能立即批复。”

在腾讯“钞能力”的扫荡下,动视暴雪、育碧、Supercell等知名厂商,以及一系列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工作室,都成了腾讯的投资对象。



但“买买买”只是第一步。

腾讯游戏在海外做得风生水起,有个重要原因在于聚焦长青游戏

这是腾讯2023年底开始提出的概念,是腾讯对于平均日活超过500万的手游,以及超过200万的端游,且年流水超过40亿的游戏统称。



所以腾讯游戏业务演化出了两个重点,一个是打造长青游戏,另一个是维持长青游戏的影响力。

为此,腾讯一方面把国内爆款复制到海外。

《王者荣耀》《暗区突围》《三角洲行动》等长青游戏,被推广到海外市场。为了打出影响力,去年1月,《王者荣耀》发布了2024年全球赛事计划,预计投入1500万美元。到了今年,《王者荣耀》还成为了沙特电竞世界杯的比赛项目。



除此之外,腾讯旗下的光子、天美等工作室也直接跑到欧美成立海外工作室,推进自研游戏的本地化改造,从而能符合老外的口味。

数据显示,2025年《王者荣耀》全球月活用户超过2.6亿,创下了全球游戏产品月活跃用户最高纪录。

另一方面,对海外游戏厂商不瞎指挥。

腾讯的投资向来有个还不错的名声,因为虽然它很有钱,但很少把自己当成爷,避免外行指导内行。

2008年,腾讯投资《英雄联盟》开发商拳头游戏的时候,后者的团队只有寥寥几人,手头的资源只够做一个DEMO。但在腾讯面前,对方没感觉自己人微言轻,其中一位创始人对腾讯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称腾讯不过多干涉公司运营,因此他们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发上。



还有开发《夜莺传说》的加拿大工作室Inflexion Games,在被腾讯收购之后,其CEO也把腾讯夸上了天,“腾讯很可能是我们见过的目光最长远的公司”。

据一位北欧的被投工作室CEO透露,腾讯的要求通常只有“做一个全球化的、更大量级的游戏”。

结果就是:腾讯的长青游戏,从2023年的12款增加到了14款。



出海17年,

杀手锏却从没变过



就在昨天,育碧公布了2025-2026财年的上半年财报,同时也确认了将接受腾讯11.6亿欧元投资。

玩家们不由感慨,腾讯又救了育碧一命。

2018年,腾讯阻止了维旺迪对育碧的恶意收购。而这一次,在育碧最脆弱的财务周期里,腾讯直接为其托底,投资金额甚至比开盘前的育碧市值还高。



腾讯的不瞎指挥,不代表什么都不做,而是专心打辅助

腾讯的投资遍布各行各业,但游戏公司是腾讯少有的在投资后,会成立专门对接部门服务的对象。此前腾讯在育碧中只占了5%的投资份额,也专门为其成立了一个合作部。

也因此,腾讯的辅助来得总是很及时。

像育碧这样的,缺钱就注资。

有的海外游戏厂商是技术有所欠缺,满足起来更是没太大挑战性。

比如云服务、支付手段、防外挂、防破解以及游戏防DDOS等技术。知名游戏内容创作者“国电武术馆馆长”在一个视频中曾提到,腾讯的“反外挂”技术,或许是促使《绝地求生》开发商蓝洞接受腾讯投资的一大诱因。



包括关键的产品研发,有些时候腾讯也会直接下场。

腾讯收购的瑞典Stunlock工作室,此前是一家人手和经验都不足的初创团队,在PC版《夜族崛起》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已经在准备主机游戏的改编研发工作,遇到了很大阻碍。于是他们向腾讯申请了员工支持,让腾讯旗下的其它工作室来负责主机版本开发。

此外,对于一些初创公司和小工作室,腾讯有时直接提供完整的发行服务,以及出面替他们与平台沟通,获得平台更多支持。

为了更好地打辅助,2021年腾讯还专门成立了海外游戏发行品牌Level Infinite,提供各种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要钱给钱,要技术、营销、运营等也基本有求必应。

腾讯自己很清楚,诞生一个爆款有多难。马晓轶2024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一款游戏从立项到上线,差不多要面临1500个不同层面的决策,其中要做对至少1200个,游戏才能大成。

每个关键环节都不掉链子,才可能出爆款。

在实现躺赚之前,一切都不轻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首... 差距初现:美日领跑中国起步 上世纪中叶,美国的财富杂志为了吸引更多读者,1955年首次推出美国企业5...
网上挣钱的方法:在小红书操作卖... 这东西也能赚大钱?真的 今天跟大家聊个特别实在的项目:在小红书上卖登山太阳镜。说白了,就是赚个信息差...
四川必可明科技董事长杨朝雄: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11月21日,以“智领健康未来...
从标准化服务到差异化布局,海底... 2025年11月23日,虎嗅F&M创新节在北京798园区顺利举行。活动现场,海底捞董事局副主席周兆呈...
前三季度净利润近乎“腰斩” 金... 中经记者 张家振 实习生 何文蕊 上海报道11月19日,金牌厨柜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