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上海报道
在经历调整与低迷后,亚太私募股权(PE)显现复苏迹象。交易活跃度回升、大型并购频现,投资人对中长期前景的信心正逐步恢复。
贝恩发布的《2025年亚太私募股权报告》显示,2024年亚太PE市场交易额增长11%至1760亿美元。不仅如此,区域内的平均交易规模相比于2023年增加22%到1.33亿美元,单笔超10亿美元的超大额投资交易量的增长幅度达50%。
谈到亚洲市场,近年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全球机构对印度和日本市场的配置。前述报告显示,2024年印度和日本市场的活跃PE机构数量相对2023年分别增加了29%和14%。
尽管如此,大中华地区仍是亚太交易规模占比最高的地区,PE交易总额较2023年有所回升,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交易总额上升7%达到470亿美元。成长型投资仍是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主力交易类型,但控股型投资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以投资交易总额29%的占比创下历史新高。
贝恩认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调整进入下半场,并正处于“转型待启新章”的阶段。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基金业务主席周浩分析表示,中国私募基金从传统成长型投资向控股型投资战略转向,这主要受三方面影响:第一,经济增长放缓,促使基金转向;第二,私募基金持有公司的数量增多,带来了更多控股型投资机会;第三,创始人更注重专业管理和业务规模,因此对控股型投资持更开放的态度。
Vistra卓佳基金解决方案大中华区业务拓展负责人王贇璐致力于支持全球投资机构将其业务本地化以适应中国市场,并协助中国私募基金进行跨境投资。她告诉记者,全球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在印度、日本的配置趋势的确明显,与此同时,这些机构在中国的投资活动仍在持续,当前不乏全球机构的中国团队正在筹备设立新的人民币基金配置中国境内资产。
探索跨境并购与平台型投资
近年来中国私募股权行业挑战重重,贝恩的报告让我们看到积极信号:受单笔交易额上升的推动,中国PE交易总额开始出现回升。
“在经营环境承压的情况下,私募基金纷纷寻求新的策略打法。”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兼并收购业务主席郑思远观察到,除了从成长型投资转向控股型投资,私募基金也在探索更多跨境和平台型投资。
2024年,国内基金的跨境投资交易出现强劲反弹。贝恩团队将这类交易的切入角度总结为三点:第一,利用对于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和本地资源网络助力全球企业在中国业务的快速增长;第二,利用中国特有的供应链优势和研发能力、加快产品开发和进入新市场步伐;第三,与现有被投资产组合,从产业共赢的角度最大化释放被投企业的产业链协作。
一位控股型PE机构的投资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企业代际传承挑战为管理层并购(MBO)及战略投资者入场创造条件,跨国公司分拆在华业务也为本土产业资本与人民币基金带来具备控制权的整合型机会。
“在非共识里面找到投资的机会,今年是要开始行动的时候。”另一位长期从事控股并购交易的PE投资人进一步表示,中国已涌现出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主导地位和技术竞争力的企业,加之流动性趋紧带来的估值回调,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价格合理、竞争力强的优质标的。
回到整个亚洲市场,2024年以来,新的大型基金还在加速设立。这些基金之中,CVC第六期亚太基金的募资规模达68亿美元,较上一期增长50%,将专注于对亚洲核心消费和服务领域的高质量企业进行控股、联合控股和合作投资。
在前述一线投资人看来,中国并购市场的兴起将为盘活PE/VC行业存量资产、打通退出通道提供关键支撑。监管层已意识到并购市场的重要性,相关政策也在持续出台,“并购作为一个资产投资类别,今年会是一个大主题。”
价值创造与数字化能力建设
新的变化还体现在投资机构对运营能力的投入上。2024年,凯雷分别任命Masahiko Fukasawa和Anuj Poddar为全球投资组合解决方案日本区主管和全球投资组合解决方案亚洲区联席主管,通过运营价值创造来推动投资组合公司的变革与绩效提升。
为适应亚太市场从增长导向型投资向运营导向型并购模式的转变,基金管理人正加快内部运营能力建设,以更有效推动投后价值创造。在中国的股权投资一线人士和行业观察者们看来,随着投资策略的调整,GP团队不仅需转变思维方式,还需应对决策流程与管理能力的系统性变革。
不仅如此,随着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新技术和数据驱动理念正加速渗透至金融行业全链条,深刻重塑业务形态、运营模式及价值创造逻辑。
贝恩曾在2024年对全球30名私募股权投资者进行调研,这些投资者的资产管理规模(AUM)总计达3.2万亿美元。结果显示,私募股权投资者已开始大胆部署生成式AI工具,并在被投公司中进行试点;95%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三年内将在尽调中审慎评估AI相关风险或机会。
中国市场上,在银行和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化阶段的同时,证券、基金及资产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也在提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同样正加快数字能力建设,致力于通过技术赋能应对市场变化、提升投后管理效率和机构运营能力,推动核心竞争力的持续进化。
王贇璐的供职机构近年在会计、报告和现金管理等环节全面推进自动化,并采用人工智能工具如Geni和基于云的解决方案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她表示,中国的头部私募机构一直有为基金外包服务付费的习惯,“我们也在持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支持私募投资基金客户的高效配置和稳健运营。”
随着监管部门不断提升对金融机构的合规要求,中国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水平也逐步加强。王贇璐透露,她的团队正将成熟市场的私募基金管理经验分享给中国市场的人民币基金管理人,并相信这些实践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实现稳健且健康的发展。
数字化能力持续演进、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亚洲私募市场正经历结构重塑,中国股权投资行业也进入了新一轮周期。随着市场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基金管理人之间在资源整合、投后管理与战略判断上的差距更快显现,效率提升和策略转型已经成为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发展的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