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 郭于玮 蔡琦晟(鲁政委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十五五”,宏观经济
在经济增速方面,从政策目标来看,假设2025年GDP增速达到5%的增长目标,那么2025-2030年期间年均增长4.5%左右,2030-2035年期间年均增长4.0%左右,就能够实现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从潜在增速来看,预计“十五五”期间潜在增速的中枢仍保持在4.5%左右,但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过程中存在实际增速阶段性低于潜在增速的风险。
在经济结构方面,基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十五五”期间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将逐步提升,其中服务消费在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也将上升,投资占比则相应下降。但服务消费通常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服务消费的增长可能呈现K型分化的状态。同时,“十五五”期间,我国出口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企业出海的版图和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在物价方面,“十五五”期间,若无地缘风险等超预期事件干扰,在老龄化、全球贸易格局重塑、部分领域存在闲置劳动力的情况下,我国物价或低位运行。
一、“十五五”经济增速
我们从政策目标和潜在增速两个角度分析“十五五”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
从政策目标来看,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经济增速呈现放缓,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目标也对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增速提出了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综合IMF、联合国定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平均值,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入门水平约为2万美元左右(张永军,2021)[1]。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0年我国人均GDP以不变价计算为1.04万美元。若2020-2035年我国人均GDP翻番,达到2.08万美元,则我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21-2035年间我国实际GDP年均增速需达到4.7%左右。2021-2024期间我国实际GDP年均增速为5.5%,假设2025年GDP增速达到5%的增长目标,那么2025-2030年期间年均增长4.5%左右,2030-2035年期间年均增长4.0%左右,就能够实现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从潜在增速来看,经济的潜在增速是自然失业率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其捕捉了经济增速的趋势性变化,一般而言,实际经济增速围绕潜在增速上下波动。因此,我们通过估计中国在“十五五”期间的潜在经济增速来刻画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状况。
关于测算中国潜在增速的研究方法已较为丰富,其中滤波法是较为常用的估计方法。其原理在于运用计量技术将实际产出序列分解为趋势成分与周期成分,其中的趋势成分即潜在产出。本文借鉴张连城和韩蓓(2009)的做法,使用HP滤波法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估计。
我们首先使用HP滤波法将我国1985-2024年的实际GDP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其中模型参数的设定同张连城和韩蓓(2009)一致。随后我们将2020-2024年的趋势项线性外推,进而得到2025-2030年的潜在经济增速。
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得到我国在2026-2030年各年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8%、4.7%、4.5%、4.4%、4.3%。“十五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延续放缓,但潜在增速的中枢仍保持在4.5%左右的较高水平。
其他研究机构的测算结果与我们相近。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肖宏伟2024年12月发表的文章建议2026—2030年和2031—203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定为年均增长4.8%左右和4.3%左右。[2]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预测2026—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4.88%(肖宏伟,2024)。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以来国际贸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过程中,我国“十五五”期间的实际增速存在阶段性低于潜在水平的风险。
二、“十五五”经济结构
支出法GDP分为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三个部分。
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7%,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1%。从变化趋势来看,2010年后我国GDP中消费占比重逐步上升,投资占比则有所下降。
和其他发达经济体横向对比来看,在相同的人均GDP发展水平下,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而资本形成占比则相对较高。以美元现价计算的人均GDP来看,2023年我国人均GDP约为1.3万亿美元,美国、德国、法国在人均GDP达到1.3万亿美元时的消费占GDP比例分别为77%、77%、75%,日本、韩国分别为65%、62%,皆高于我国当前57%的水平。而从资本形成占比来看,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在人均GDP为1.3万亿美元时,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23%、25%、26%、31%、38%,低于我国同期41%的占比。
“十五五”期间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将逐步提升。一方面,从发达经济体的发展规律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消费在GDP中将占据主导地位。如上所述,我国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显著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同期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大力提振消费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关键着力点。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排在全方位扩大内需各项任务的第一位。可见,未来消费将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中将扮演主要的角色,消费在我国经济中的位置将更加突出。
“十五五”期间我国服务消费比重也将逐步提升。参考发达经济体的经验,随着人均GDP的提升,居民消费呈现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的规律,居民服务消费在总消费的比重将逐步上升。美国、韩国、日本在人均GDP从1.3万美元向2.0万美元提升的过程中,居民服务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分别从54%、53%、46%提高至60%、59%、48%。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46%,可见我国服务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服务消费通常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服务消费的增长可能呈现K型分化的状态。一方面,收入增长较为稳定的消费者对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产生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面临收入波动的消费者可能更多地压缩服务消费支出,仅保留必要的服务支出或追求更具性价比的服务消费类型。
“十五五”期间,我国出口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一方面,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以来已对我国加征关税幅度累计达到145%,虽然当前美国对我国加征的高关税在未来可能下降,但美国贸易壁垒上升的趋势恐难完全扭转,我国对美出口占比也将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受特朗普对全球征收“对等关税”的影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进而导致全球贸易需求转弱。根据IMF在2025年4月发布的预测,2026-2030年间全球GDP平均增速为3.1%,全球贸易增速为3.0%,低于2010-2024年平均3.4%和3.8%的水平。
“十五五”期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快。受逆全球化潮流、地缘政治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逻辑逐渐从以效率优先转向兼顾效率和安全,全球的生产分工格局逐渐呈现出以中、美、欧为中心,周边多个新兴经济体承接多样生产环节的多国、多中心趋势。在当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这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趋势将进一步加快。
在此趋势下,我国企业的出海步伐也将进一步加速,企业出海的版图和领域也将不断扩大。当前我国企业出海主要体现在对东盟等经济体转移部分生产环节。2023年我国对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最高,达到241.2亿美元,其中91.5亿美元投向制造业,占2023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3.5%。从日本的经验来看,贸易摩擦后日本企业加速将产业链转向海外,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增长。为了规避美国高关税的影响,我国也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一些生产环节外迁至东盟等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同时,在发达经济体推行本土化、友岸化的产业链布局战略下,我国企业出海的版图也将向世界不同地区延伸,并从出海布局向扎根本地化经营转变。而随着我国企业出海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出海模式也将从产能出海向技术出海、品牌出海、服务出海转变。
三、“十五五”物价形势
“十五五”期间,若无超预期事件干扰(如地缘政治冲突、大宗商品供给冲击等),我国物价或低位运行。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或使物价中枢低于过去。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在中等情景下,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8.3%,较2020年的13.5%上升4.8个百分点。从日本、韩国、德国等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经济体经验来看,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5%后,物价总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二是作为全球贸易中的生产国,逆全球化可能加剧供需结构性矛盾,使工业品价格承压。全球制造业需求同我国PPI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未来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加剧可能影响全球需求,从而对我国的PPI产生影响。当然,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如前文所述,我国的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消费升级也将对物价形成一定支撑。
三是如果未来需求重新步入上行周期,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的闲置劳动力能够成为物价上行的“缓冲垫”。2023年以来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呈现出总失业率平稳、本地户籍失业率较高、外来农业户籍失业率较低的现象,可能表明一些失业的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返乡,暂时离开了城镇劳动力市场。待需求进一步复苏之后,闲置劳动力返回劳动力市场,可能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综合来看,“十五五”期间我国物价可能处于较为温和的水平。
参考文献
张连城,韩蓓,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HP滤波平滑参数的选择及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22-28。
注:
[1]料来源:张永军,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1/1/13)[2025/5/8],https://www.cciee.org.cn/Detail.aspx?newsId=18672&TId=233
[2]资料来源:肖宏伟,人口要素变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测研究,(2025/2/4)[2025/5/8],https://www.ndrc.gov.cn/wsdwhfz/202502/t20250224_139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