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4215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七饭
消费者吃不起了?
高端海鲜自助频频倒闭
五一期间,自助品类大爆特爆,每个赛道都有“自助重做”的大趋势,自助似乎成了餐饮人的灵丹妙药。但在海鲜火锅自助这个更细分的品类,频频传来倒闭的讯息。
如内参君曾报道过的京彩臻品(自助火锅顶流”营销频翻车,探店博主:“虚假宣传”),上海门店突然闭店,不少消费者还有大量充值余额无法消费,卡里最多的有将近5万元。
最新消息是品牌称停业是在装修,会新增加海鲜池,但被骗了很多次的消费者根本不信这一套,“海鲜池?那都是骗人的,借着装修的借口卷铺盖跑路了”。
京彩臻品之外,还有一些品牌没熬过今年,在2024年底就闭店了。
如开在福建地区人均400多的海鼎荟,泉州、厦门的3家门店在去年11月全部关停,关停前还搞了一波宣传,上了一波团购,不少消费者还握着三四千的储值卡。“一开始生意还不错,后来没什么人吃了,就降价到了200元,越来越不行了”,有消费者这样反馈。
同样命运的还有杭州的乾湖会,被称为杭州海鲜自助餐厅的天花板,曾经把帝王蟹、小青龙等放进畅吃清单,海胆、牡丹虾、鳌虾、三文鱼等刺身不限量供应,在发布“闭店通知”,全力寻找新的营业地点后,再无消息。
一边是快餐自助、寿司自助等新模式风风火火兴起,另一边是高端海鲜自助的“轰然倒地”,在这个细分赛道,“餐饮的灵丹妙药”似乎不管用了。
高成本,低品质,
高端海鲜自助怎么玩崩的?
这些轰然倒下的高端海鲜自助,都有一些与时代趋势不相符的部分。
先是品质问题。当下消费者不仅对价格敏感,对品质更敏感。各个倒闭的海鲜自助背后,大多有品质问题。
如海鼎荟,有消费者提到,“今天一进店活鲜池里没有虾,蟹是那种小得很,跟服务员反馈,他们直接说卖完了不补了,在排队的时候很多老客户都骂骂咧咧。”
如乾湖会,也有消费者提到,“杭州的餐厅基本都尝试过了,乾湖会的品质已经大不如前,一些热门菜品基本需要排队等候拿,体验感很差。”
号称高端自助天花板的京彩臻品,更是“两幅面孔”,请博主宣传时就把新鲜好食材摆在台面上,等到真正的消费者来体验时,就偷梁换柱,牡丹虾、鳌虾都没了,只有成本极低的冻虾,工业油鱼的白金枪鱼来冒充银鳕鱼,“沾边”金枪鱼,甜品全是冻品……
一些高端海鲜自助餐厅,像是固定套路一样,先是开业初期高品质的稀缺海鲜摆上台,服务好,环境好,体验好,门店生意大爆特爆。这之后再通过充值、团购活动,吸引消费者储值。
再之后为了“节约成本”,食材大变样,品质下滑,开业初期的热闹景象一去不复返。
为了再现火爆景象,人均直接砍半,看到大降价的消费者蜂拥而至,还有更大力度的促销活动,再吸引一波消费者入局储值。
而后是品质的再滑坡,再以房租到期、重新装修等各种理由闭店或者暂停营业。最终留下一地鸡毛,消费者储值卡中的余额也难以追回。
再者,就是与当下主流趋势相悖。大店带来的成本压力,与主流的“降本增效”逆向而行。
乾湖会开在杭州华峰国际大厦,包下了6层,整体营运面积达到了3500㎡。厦门的海鼎荟占地1000多平,雍容华丽的水晶吊灯,高档的皮质桌椅,光装修就花了一大笔钱。
巨大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食材成本,给运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高价自助的需求逐渐萎缩,消费者的自助预算逐渐降低。
《自助餐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2—2024年,全国自助餐人均消费呈下滑趋势。截至2024年7月,人均消费在100元及以下的自助餐门店占到了66.9%。
成本与营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后,品牌渐渐入不敷出,“窟窿”越来越大。餐饮品牌不得不调整食材或者加大营销力度来弥补,但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只会加速品牌的衰败速度。到最后,资金链断裂,门店彻底关停。
自助变自选,
海鲜生意有了新玩法
高端海鲜自助纷纷倒闭,海鲜生意还能做吗?
这一现象背后,另一重要原因是消费模式的改变,需求仍在,消费者正从自助变成自选,从“大拿特拿”到精挑细选,海鲜自选火锅正风靡全国。
如势头很猛的区域强品牌朱富贵火锅,门店多开在福建,集市、大排档等接地气的元素,再加上海鲜自选模式,让很多门店都大排长队。
朱富贵火出圈后,全国各地都诞生了各式各样的海鲜集市火锅,海鲜集市火锅已经在广深、上海、杭州、台州,乃至重庆、成都等城市遍地开花。
这种更新鲜的模式,恰好补足了海鲜自助的品质短板,也更具性价比,丰俭由人。选择权回归消费者,新不新鲜消费者会用选择投票,而非自选餐厅,餐厅给啥你吃啥,交了钱,进了门,只能“任人宰割”。
为了增强品质感,很多品牌还打出了“现杀”这一招。取餐区的活虾、活鲍鱼、活蟹等食材,可以现点现杀。活蹦乱跳的鱼虾蟹,比一些来路不明、滥竽充数的海鲜强太多了,价值感也高出了很多。
价格层面,虽然没有自助海鲜餐厅的那种“海鲜自由”的爽感,对小胃口的人来说,确实更适宜。
餐厅多以餐盘颜色来区分价格,像朱富贵火锅,是绿盘5元,黄盘10元,红盘15元,铁盘22元,还有不同会员体系的不同折扣。消费者自由选购,就餐完毕后再根据盘子来计算价格。价格透明,性价比更高。
从自助到自选,一字之变的背后是餐饮圈越来越透明,过往的信息差被抹平,消费者对产品有了更多认知,从而对品质有了更高要求,也对产品的价值感有了更理性的判断,知道自己一分钱能换来什么品质的货。
或许,在模式调整之前,先调整的是思维,餐饮人与消费者心智的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