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天科技,这个名字乍一看很唬人,紫色有神秘、超自然的意思,再配上“科技”二字,感觉这家公司干的事情一定挺高大上的。
但实际上,既不高,也不大,更不上。
先看资料,紫天科技全名福建紫天传媒科技,归属文化传媒板块下的营销服务业,再看财报,主要收入来自互联网广告。
也就是说,紫天科技的本质就是个广告公司,虽然没有规定说广告公司不能用“科技”取名,但直白地讲,多少有点不道义的成分。
而翻开紫天科技的过往,恐怕还不只是“有点不道义”,光是从2023年至今就已被证监会3次立案调查,又被公安局1次立案侦查。
更出人意料的是,紫天科技的话事人居然公开对抗证监会和公安局的调查,把胆大妄为演绎到了极致。
而正是这胆大妄为引得证监会直接制裁,给紫天科技下达了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要求限期自证清白,否则,就终止上市。
如今离终止上市期限已只剩两个月,对于紫天科技及其话事人来说这本是罪有应得,但让人愤愤不平的是,他们把几万股民生生推进了死胡同。
紫天科技最新的公告显示,对于证监会要求的限期改正,紫天科技既没有整改,也没有聘请审计会计师,看起来已经在摆烂了。
紫天科技现在的实控人是姚海燕、郑岚,两个已70多岁的退休老太太,惹出麻烦并对抗调查这种事情自然不是她们所为,而是二人的儿子,两个手段非凡的企二代。
目前任职财务总监的李想就是姚海燕的儿子,2023年底刚卸任的前董事长姚小欣就是郑岚的儿子,可以说,紫天科技从头到尾的事情,都是这两个企二代运作出来的。
紫天科技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其当前的主营业务广告肯定是没法进创业板的,所以,还得从紫天科技的前身南通锻压讲起。
南通锻压上市于2011年,主营液压机械设备,倒是比现在的紫天科技更有科技含量些,不过,南通锻压也是带着疑问上市的。
历史信息显示,南通锻压上市前一年紧急通过增资引入了两家PE机构,这个“送钱”行为,被质疑为虚假增资、“PE腐败”。
而PE机构得以上市前入股分钱的原因是自身背景深厚,拥有协助公司顺利上市的资源,可以规避掉很多审核风险。
现在往回看,南通锻压上市业确实是为了卖公司而来,IPO后第三年就开始扣非亏损,实控人郭庆2016年就通过协议转让一次性套现16亿离场了。
郭庆完美抽身后,南通锻压就落到了姚海燕、郑岚的手上。
公开资料显示,姚海燕、郑岚是姑嫂关系,郑岚的丈夫是姚海燕的兄弟,成为实控人的时候,姚海燕68岁,郑岚65岁,都已经退休了。
家族的财富据说是来自于房地产,姚家在南京发家,之后转让金融投资行业,号称管理着数十亿资产。
一代退休了,正好培养二代,于是,二人的儿子就成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如前所说,姚海燕的儿子姚小欣任职董事长、法人,郑岚的儿子李想任职总经理、财务总监。
但从履历来看,两个企二代都没经营过实业,此前一直都在投资行业工作,擅长的也就是资本运作,接掌南通锻压后就开始大肆并购。
2016-2018年,耗资数十亿,先后高溢价并购了多家广告公司,2019年又剥离了液压机械业务,更名紫天科技,成为了一家纯粹的广告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液压机械业务的接盘者不是别人,正是前实控人郭庆,郭老板这场IPO可谓是出神入化,自己什么也没少,白赚了十几亿。
相比之下,后来接手的姚小欣、李想表兄弟俩就要逊色多了,虽然花样不少,但漏洞也不少,最终搞成了一地鸡毛。
仅从数字来看,广告业务确实曾让紫天科技焕然一新,营收一路飙升,从2016年的2.5亿增长到2023年的21.9亿。
不过,与营收一起增长的还有应收账款,最离谱的是2022年,应收账款高达21.9亿,而那一年的营收也才17.5亿。
营收这么反常,就难免惹人怀疑,到底是紫天科技习惯于先干活后收钱,还是有些客户压根儿就不存在。
2023年,随着紫天科技计提了6个亿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大家对于其财务造假的怀疑就更深了。
实际上,涉嫌造假的账目还不止于此。
2022年,紫天科技的账上多出了一笔8个多亿的预付款,面对证监会询问,紫天科技表示这是其用于购买高端服务器布局数据中心用的。
这个回复让紫天科技立刻顶上了“数据中心”、“AI算力”的帽子,半年股价飙涨了300%。
然而,半年之后紫天科技却站出来解释说,采购的服务器是云存储服务器,而且是帮客户买的,自己就是当个中间二道贩子。
这还不算完,就算是二道贩子,至少也能增加一笔收入,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至今紫天科技的账上还躺着9个亿的存货,其中就包括了那批服务器。
大家都有一个疑问,那8个亿真的买成服务器了吗?
疑问一个接一个,面对证监会的询问,紫天科技又一拖再拖,证监会只能主动发起了立案调查,只是,证监会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立案调查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调查首先得找到调查对象,但当福建证监局按照紫天科技注册的办公地点找过去准备进行现场检查的时候,却发现那里既没有公司也没有工作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紫天科技2022年就从江苏如皋搬到了福建福州,难道是虚假搬迁,只是为了获取某些补贴的假动作?
现场找不到那就电话联系吧,结果高管给出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身体不好,不能接受当面调查。
等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到了真正的办公地点开始调查了,又以各种理由不提供所需的文件和材料,甚至还串通审计机构拒不提供审计底稿。
实际上,会计师本来是已经给证监会邮寄了审计底稿的,但在某些人的操纵下,已经寄出的底稿又被撤单退回。
然后无论证监会再怎么要,会计师那边也不给了。
行政手段受到阻碍,就升级到刑事来处理,2024年9月,福州公安局以涉嫌隐匿会计凭证、财务报告为由对紫天科技进行立案调查。
然而,姚小欣、李想等几个高管对于警方的调查同样拒绝,无论办案人员打电话还是发短信,都不回应,甚至对于被公安局立案调查的事情都不发公告披露。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以预见,所有的对抗终究都是徒劳,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可怜了几万股民,如今在死胡同里,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