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价面包“回潮”,泡沫还是未来? 高价面包会涨价吗 贵价面包噱头揭秘
创始人
2025-05-17 10:14:28

文|筷玩思维 王颖丽

早在2023年,当"消费降级"成为热搜常客,年轻人开始精打细算每一笔开支时,就有敏锐的观察者预言,认为消费者将回归理性,高溢价面包恐难再有大市场。

彼时,老牌的克莉丝汀、lady M;新中式的虎头局、墨茉点心局;高端奢牌的LEN TRE雷诺特、小樽洋菓子铺LeTAO、昂司蛋糕、Dikka……这些都是轰轰烈烈开店、冷冷清清关门。中国年轻人不再接受被天价网红面包背刺,用实际行动送走了一大波贵价面包店。

然而,2024年,中国烘焙市场的高价风又开始刮起来,均价60元以上的高端烘焙品牌以更凶猛的速度卷土重来——上海B&C的"绿袋子"排队盛况重现、武汉UH祐禾单店日销破10万、济南石头先生的烤炉在新一线城市疯狂拓店……社交媒体上,"30元一个的吐司值不值"吵上热搜,年轻人一边抱怨"面包刺客",一边为了一块限量款"咕咕霍夫"甘愿排队两小时。


新一批贵价面包品牌带着更大的野心、更"狠"的营销和更复杂的供应链卷土重来。市场数据也给出了矛盾的信号:一方面,中国烘焙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6000亿,高端烘焙增速远超行业平均;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仍在攀升,"平替"搜索量同比增长200%。这背后是Z世代"既要性价比,又要情绪价值"的撕裂消费观,让品牌在"高端化"与"日常化"之间做艰难平衡。

当下,我们再看这波回潮,是昙花一现还是长红生意?贵价面包该如何避免重蹈曾经的速朽命运?答案或许藏在一个反常识的事实里:最赚钱的面包店可能根本不是在卖面包。


贵价面包新趋势:烘焙行业的"快时尚"

在筷玩思维(www.kwthink.cn)看来,基于消费主义浪潮,快时尚与高价烘焙看似分属不同赛道,实则共享同一套底层逻辑——用快速迭代制造稀缺感,用短暂流行收割溢价。两者的结合,催生了当代烘焙行业"既奢侈又速食"的奇特现象。

可以看到,能够赚到钱的品牌都善于快速上新,以此来制造"限时狂欢"。就像快时尚品牌的核心策略是高频推新,通过每周上新刺激和迎合消费者"怕错过"的心理,高价烘焙品牌同样如此:B&C每两个月会有一次产品更新,每个季度会有一次跨界合作 ,过季即下架。这种策略让消费者形成"现在不买就永远买不到"的紧迫感,从而忽略价格敏感。

此外,高价烘焙品牌还十分擅长打造产品和店铺的视觉效果,强调视觉优先、产品即内容。快时尚依赖"Instagram风"设计,高价烘焙则把面包变成拍照道具:B&C的"绿袋子"、趁热集合的"巨型可颂塔",本质是社交货币,用户购买后第一动作是拍照而非品尝。


与此同时,这些品牌还将新产品的命名视觉化,如"黑松露流星可颂"、"伯爵茶麻薯千层"充满画面感,直接对标小红书爆款标题。

再就是玩转低成本、高溢价的供应链游戏,快时尚用平价面料模仿大牌设计,高价烘焙则用"基础原料+故事包装"实现溢价:一款"天然酵种吐司"成本不足10元,因"72小时慢发酵"故事卖到68元;冷冻面团技术(如可颂预烤胚)让"现烤"概念工业化,降低成本的同时维持"手作"人设。

最"快时尚"的还是人为制造消费周期,以此来塑造一种速朽与怀旧感,快时尚的衣物常因质量差被丢弃,高价烘焙则通过产品过气自然淘汰,这种模式曾经出过几个大单品:2022年的"脏脏包"、2023年的"芋泥麻薯大鼓"火爆半年后无人问津,品牌随即推出新爆款(如2024年的"番茄猪肉脯吐司")。

当时间过去一两年,品牌刻意控制的记忆点重置,再推出曾经的爆款,但要提出是"复刻经典款",还会有一波消费者为"怀旧"复购。


筷玩思维研究后认为,高价烘焙本质是"食品界的快时尚",用快速迭代维持新鲜感,用视觉冲击掩盖同质化,用故事包装合理化溢价。两者的终极目标一致:让消费者为"此刻的欲望"付费,而非产品的长期价值。

高价面包的买单核心并非原料成本(如面粉、黄油涨幅有限),而是品牌附加的"体验价值",如网红装修、限定款包装、社交媒体打卡属性等。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食物,更是身份认同和社交货币。

这又不得不提到当下Z世代消费行为的分化所导致的圈层化消费。年轻群体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部分人因经济压力缩减开支,另一部分人却愿为情感价值支付溢价。他们也更容易在微信群、小红书中被种草,通过参与抢购获得群体归属感,这就类似潮牌发售模式,但危险之处在于:当消费者厌倦了"打卡即结束"的套路,或经济下行迫使人们回归理性,这类模式可能迅速崩塌。

食品行业的"快时尚化"是有风险的,如HOTCRUSH模仿快时尚逻辑、每月20+新品的高频推新,这会透支品牌价值。部分品牌已出现"价格锚点失效"——当30元/个的抹茶米成为常态,消费者敏感度下降,但一旦经济预期转弱,这类非刚需消费可能首当其冲受影响。


能活下来的品牌或许需要学会在"快"与"慢"之间平衡——比如用限量款拉高调性,同时靠基础款(如12元蛋挞)维持日常现金流。毕竟,时尚易逝,但面包总要有人天天吃。

贵价烘焙重新登场的内在逻辑:差异化策略

高端烘焙品牌卷土重来,这并非偶然,而是通过精准差异化策略打破传统烘焙行业的同质化困局。这些品牌不再单纯依赖"贵"来标榜高端,而是从产品、体验、文化、供应链四个维度构建竞争壁垒,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空间。

新一代贵价面包有一些核心特点,首先是产品形态,突出一个"大份量+高满足感",大块调理吐司、厚切欧包成为主流,如"1kg巨无霸吐司"、"爆馅可颂",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高碳水+高馅料"的视觉冲击和饱腹需求。

同时"甜品化面包"趋势很明显,如夹心麻薯、奶酪流心、巧克力爆浆等,这模糊了面包与甜点的界限,增强了成瘾性。


其次是产品的命名策略,主打一个"陌生化+文化溢价",外语直译名如"咕咕霍夫"、"布里欧",制造"高级感",暗示工艺正统或海外血统,即使消费者不了解原词含义,也能因陌生感产生价值联想。还有一些采用了二次元/梗文化命名(如"马里奥"、"修格拉"),自然也就很容易吸引到年轻群体,增强社交传播性。

再就是做"大单品策略+烘焙零食化"的品类创新,蛋挞、司康、麻薯等小单品被捧红,这种一般单价较低(8-15元)、易标准化,适合的是顾客的冲动消费,同时降低尝鲜门槛。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极具差异化的特点确实打破了传统烘焙的"低价内卷",很多烘焙店依赖10元以下产品(如肉松包、菠萝包)走量,利润微薄。新品牌通过高溢价产品提升毛利率,这些新的思路和模式的确可以推动行业升级。

不仅如此,这些新品牌还在尝试重新定义"面包消费场景",早餐、下午茶、零食、伴手礼、节日限定……贵价面包不再仅是饱腹刚需,而是成为社交分享、办公室零食甚至节日礼品。


供应链方面也有促进作用,如门店采用的高端原料(法国黄油、日本抹茶粉)的需求增长,带动上游供应链品质化,同时冷冻面团技术普及,降低了门店操作难度。

在筷玩思维看来,贵价烘焙品牌的重新崛起本质是通过"产品创新+体验升级+文化赋能+供应链提效"的整体差异化表达,让消费者快速理解并认同"贵,但值得"。

只是,品牌始终还是会面临价格泡沫风险,因为大部分品牌溢价依赖营销,而非产品力,一旦消费者回归理性,复购率可能骤降。

此外,"爆浆"、"流心"、"巨无霸"等概念易被模仿,导致差异化难持续,新产品往往因高糖、高油、高馅料的产品设计与健康饮食潮流(如控糖、低GI)背道而驰,进口原料(如欧洲黄油)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大,2022年法国黄油涨价30%曾导致多家品牌调价。

再回到这一代贵价面包的本质"用快消品逻辑做烘焙",就必须警惕泡沫化。长期来看,能平衡"成瘾性"与"健康化"、"网红属性"与"日常复购"的品牌更可能存活。


避免短命,就得在消费心理、品牌溢价与供应链效率的博弈中胜出

贵价面包为什么有人愿意反复买单?除了差异化带来的溢价以外,还有必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

贵价面包的溢价本身就是一种从"产品功能"到"情绪价值"的转换,可以初步划分为三个层次的溢价:定价=食材溢价(20%)+体验溢价(50%)+社交溢价(30%)。

其中的体验溢价和社交溢价正是对消费心理的充分满足。此外,贵价烘焙还有一个心理学支撑,那就是利用"心理账户"理论,消费者将面包支出归入不同心理账户。日常饮食账户:10元的三明治嫌贵;娱乐/自我奖励账户:30元的"京都抹茶可颂"觉得值。

同时,饥饿营销则对应了"部落效应",通过限量发售(如不晚面包半年预约)、区域限定(如上海独供)制造稀缺感,激发"抢到即赢家"的社群归属感。还有一点则是利用人类对于"故事"的天然亲近。烘焙品牌将产品进行故事化命名、用陌生化词汇激活大脑新奇感,以此来降低顾客的价格敏感度,比如将普通葡萄干面包命名为"普罗旺斯黑钻杂粮欧坦得",成本仅仅增加5%,溢价可达50%。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品质有保证、成本可控且顾客有能力支付这部分溢价的前提上。曾经的贵价烘焙品牌也经历过崛起与衰落,过去许多品牌的失败往往源于三者失衡——要么过度依赖营销,忽视产品本质;要么供应链低效,导致成本失控;要么误判消费心理,高价却无法持续提供价值感。

如今,新一代贵价烘焙品牌试图破解这一困局,但能否真正避免"短命"结局,取决于它们如何在消费心理、品牌溢价、供应链效率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在消费心理博弈上,要从"冲动消费"到"习惯养成",短期靠"情绪价值",贵价面包的初期购买动机往往是社交需求(打卡、晒图)和身份认同("我吃得起高级面包"),长期靠"成瘾性",依赖味觉记忆(高糖油配方)或功能性需求(如健康酵种、代餐属性),否则容易沦为"一次性体验"。

举个例子,B&C的惠灵顿牛排牛角包就是"视觉冲击+咸甜口感"的典型,兼具打卡属性和味觉记忆。

消费者不抗拒高价,但抗拒"不值"。贵价品牌需构建价格合理性,让"贵"变得合理则需要始终去不断铺垫。


筷玩思维注意到,这些贵价烘焙品牌在营销时一般会使用对比策略,如"一块30元的抹茶司康vs一杯35元的星巴克",让消费者觉得"面包比咖啡划算"。同时进行分档定价:基础款引流,旗舰款立形象,中间款贡献主要利润。长期来看还需要避免"空心化溢价"。许多短命贵价品牌的通病是"溢价无支撑",仅靠装修、联名或饥饿营销抬价,但产品本身无差异化。

高价面包支撑可持续溢价需具备至少以下几点:技术壁垒,如独家酵种、特殊工艺(如DONQ生吐司的"极致柔软");文化符号,如B&C的"韩系名媛风"、UH祐禾的"武汉本土情怀";社交资产,如趁热集合的"巨型蛋挞墙",成为必打卡地标。

事实上,高毛利≠高利润,成本控制依然是贵价面包的生死线,许多倒闭的贵价品牌并非死于"没人买",而是死于"卖得贵却赚不到钱",核心问题出在供应链,品牌往往会持续做原料优化,用国产高品质面粉替代进口,降低30%成本之余还不影响口感,且生产标准化:冷冻面团+门店现烤,以此来减少人工依赖(如可颂制作耗时,但预烤胚可提升效率)。

柔性供应链应对不确定性,多SKU但低库存:通过预售制(如不晚面包)或动态调整产能,避免滞销损耗。


贵价烘焙品牌要想避免"短命",必须做到让消费者觉得"贵但值得"(心理博弈)、让溢价有真实支撑(品牌博弈)、让每一分溢价都能转化为利润(供应链博弈)。

结语

快时尚模式(高频上新、快速淘汰)适合服饰,但食品行业需更谨慎,毕竟消费者对高糖油产品的耐受度有限,无法像买衣服一样频繁复购。

食品快时尚的终极形态是"精准快",而非"无脑快";贵价烘焙品牌可借鉴快时尚对市场的敏捷反应和内容营销手段,但必须守住三条红线:确保产品"好吃"是第一位的,而非仅靠颜值或概念;精准控制供应链,通过中央厨房、冷冻面团等技术降低损耗,而非盲目扩SKU;提前布局低糖、蛋白强化等产品线,应对政策与消费趋势变化。

筷玩思维始终认为,这轮高价面包潮最终活下来的不会是那些"最会营销"的品牌,而是"最懂平衡"的品牌——既能用故事打动人心,又能用效率守住利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股尾盘冲高标普再创历史,英伟... *三大股指收高,纳指涨0.2%;*中长期美债收益率回落,10年期美债报4.24%。*国际金价逼近34...
原创 牛... 2025年的盛夏,炙热的不止是气温,还有A股市场中ETF基金的投资热情。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煎熬:...
8.28股市早8点丨急跌不改走... 急跌不改走牛趋势股市早8点 老沙自媒体2025年8月28日(周四)每日大道正道消息 ▊美三大股指收涨...
牛市来了【王左日记】 牛市来了... 2025年8月26日 晴下午三点起。惺忪双眼第一事,眯看股票账户。又涨,露出孩童般胖笑。盼望着,盼望...
股市必读:8月27日交通银行现... 截至2025年8月27日收盘,交通银行(601328)报收于7.44元,下跌2.23%,换手率0.5...
单季度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乖宝... 如今市值稳居A股宠物行业首位的乖宝宠物,过去一年实现了股价翻倍。 2025年上半年,乖宝宠物继上年实...
德国逾半数企业有意削减对美贸易 新华社柏林8月27日电德国工商大会27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关税政策令德国企业对在美业务前景...
标普500指数创新高 中概指数...   中新经纬8月28日电 美股三大股指周三集体小幅收涨,标普500指数创盘中与收盘历史新高。  Wi...
新一轮智驾PK,迈入实战时刻 ...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作者丨李赓头图丨AI生成如果不是年初官方按下智驾宣传的“急停键”,近期“智驾”或许早...
工银投资加持,正镶白旗风盛发电... 近日,正镶白旗风盛发电有限公司迎来了重要的工商变更,新增了一位重量级股东——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当上市公司决定拿全部身家理财炒... 出品|虎嗅ESG组作者|陈玉立头图|AI生成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46篇文章本次观察关键词...
原创 为... 1、觉得没必要买 2、得留住现金流 3、不想成为韭菜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你不经历,似乎它就很高大...
大利好!央行、证监会等重磅! 近期,一大波政策利好集中发布!一起来看看吧~ 01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8月25日,中国人民银...
金种子酒业绩大滑坡!上半年亏损... 每经记者|张宝莲 每经编辑|肖芮冬 8月27日,徽酒“四朵金花”之一的金种子酒(600199.SH...
原创 美... 降息这件事,别只盯着点位,得看美联储框架的回调。鲍威尔把“平均通胀目标”的陈词收起来,回归“灵活通胀...
东吴证券上半年净利涨6成,一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8月27日讯(记者 王婉莹)券商半年报密集披露期,东吴证券(6015...
9.5亿美元BD交易后 百济神... 记者 张英 自主造船出海的“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688235.SH/06160.HK/ONC.US...
商务部:指导电商平台在上合组织... 上证报记者 史丽 摄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白丽斐)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侯斌27日在上海合作...
孙宇晨:币圈争议不断,“收割狂... 文 | 大力财经 35岁的孙宇晨,在加密货币世界里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最近接受了晚点记者的视频...
阳明海运董事长:航运业面临四大... 阳明海运董事长蔡丰明表示,阳明当前将重兵布局在利基市场,目标是到2032年,总运力扩大至110万~1...
2025年美国电商政策变革下,... 2025年,美国亚马逊平台多项新政落地,对跨境卖家带来系统性挑战。FBA库存容量限制收紧、超龄库存自...
今日茅台魔咒再现!寒武纪股价短... 今天A股市场出现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寒武纪盘中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市场“单价”最高的股票。但随...
焦点复盘沪指光脚阴线险守380... 财联社8月27日讯,今日41股涨停,46股炸板,封板率为47%,天普股份4连板,开普云20cm3连板...
宏和科技上半年业绩大涨;华域汽... 今日焦点宏和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588% 宏和科技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50...
高管焕新,蒙牛“在创新中修行”... 树具体的目标,做高价值的事。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创新,蒙牛这艘大船夙夜前行,正在穿越周期,驶向更加辽...
原创 给... 家族控股79.7%。 作者|宋鹤鸣 编辑|刘钦文 生鲜电商的仓库冷柜、食品干线运输冷藏车、疫苗药物血...
近1个月33只个股获上调评级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卢伊 记者 徐蔚)伴随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陆续披露,券商分析师纷纷调整个...
公募规模连破3个万亿大关,货基... 来源:北京商报 公募基金规模再破纪录!8月26日,中基协发布公募基金最新规模数据,截至7月末,公募基...
雷军挂帅的小米百亿基金,投向青... 青岛重注的新兴产业,迎来重磅“外援”。 据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日前,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资金动向 | 北水爆买港股近1... 8月27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153.71亿港元。 其中,净买入盈富基金55.5亿、恒生中国企业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