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神药”凭什么撑起半个医药圈?
创始人
2025-05-20 20:43:35

“减肥神药”何以能撑起半个医药圈?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肥胖人群日益增多,这为“减肥神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众多消费者对快速减肥的渴望,使得“减肥神药”仿佛成为他们实现理想身材的捷径。另一方面,一些商家为追求高额利润,过度宣传“减肥神药”的功效,误导消费者。他们利用大众对减肥的焦虑心理,将其包装得神乎其神。然而,真正有效的减肥方法往往是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减肥神药”往往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可能存在严重的副作用。这种虚假繁荣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警惕。


2025年,“减肥神药”继续发力。

 

2023年,药王还是默沙东的“抗癌神药”K药,到2030年,司美格鲁肽有望成为新的“药王”。2024年前三季度,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三款产品合计销售额约203.46亿美元,同比增长40.88%。同一时期,礼来的替尔泊肽,合计实现销售额110.28亿美元。

 

Evaluate Pharma预测显示,到2030年,全球处方药销售前十的药企将发生显著变化,辉瑞、GSK和BMS,其排名预计将大幅下滑,在新的全球处方药销售前十的药企榜单中,手握司美格鲁肽的诺和诺德独占鳌头,开发替尔泊肽的礼来紧随其后。

 

GLP-1激动剂的爆火,让两个名不见经传的药企敢于同巨头抢风头。与全球医药格局差不多,5月份,国内减肥药概念震荡拉升,金凯生科封20CM涨停,常山药业涨超10%,争光股份、圣诺生物、德展健康、翰宇药业等跟涨。

 

继抗肿瘤药、免疫制剂后,GLP-1类的“减肥神药”成了全球医药赛道的最大风口。

 

为什么是“减肥药”?

 

过去一年,全球医药行业苦不堪言。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全球CDMO市场的增速在2022年达到18%后,急剧下滑至2024年的7%。从不间断的裁员大潮里也能窥探出一丝寒气,2024年前三个月报告了57轮裁员,涉及至少2398人失业。

 

具体来看,FibroGen宣布削减美国团队约75%的员工,并停止部分研发工作。武田制药从7月开始重组计划,对美国工厂进行裁员,并关闭研发中心;诺华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重组其全球开发团队,削减约440个研发职位。

 

国内药企的境遇同样惨淡。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 2025年2月 5日,在 257 家已发布业绩预告的生物医药企业中,竟有 121 家企业预计业绩亏损,预计亏损额合计超过 300 亿元,其中不乏华大基因、以岭药业、华仁药业等行业头部企业,至少47家企业更是出现上市以来首度亏损。

 

但在全球医药寒冬中,GLP-1药物的潜能似乎愈发显眼。

 

当诺和诺德、礼来抢走默沙东、罗氏、辉瑞一众巨头风头时,这个趋势或许就已经有了痕迹。从2022年起,GLP-1药物就开始显山露水,2023年创收近350亿美元,巴克莱银行预计,到2030年,全球减重药物市场规模有望增至1500亿美元。

  

同时,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贝伦贝格、摩根大通、高盛、贝莱德等机构也不止一次对减肥药市场看好。从前稳坐全球“药王”宝座的基本慢性病药、免疫疾病领域或者血液肿瘤,时至今日,为什么会是减肥药?

 

因为,肥胖的苦恼正在困扰整个地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 13%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其中高收入国家的患病率最高。随着城市化普及,在一些国家,肥胖症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 25%,甚至蔓延到儿童、青少年群体。

 

如今,肥胖早已不是单纯的审美问题,由此引发出的疾病征兆越来越多。有机构估算过,全球每年用于治疗肥胖相关疾病的费用约为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8%。因城镇化飞速发展,我国便是肥胖群体居多的典型例子。

 

数据显示,我国超重率和肥胖率已达到50.7%,“三高”人群更是高达3亿,由此引发的慢性病,每年导致的直接医疗支出已超过3000亿元。甚至有研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减肥,到2030 年,我国肥胖相关医疗支出将占到医保总额的22%。

 

因此,“国家喊你减肥”的梗在社交平台走红。事实上,被国家催促减肥在有些国家是常事,比如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据悉,早在2008年,日本就开启“全民瘦腰”计划,地方政府和企业每年都要为雇员进行体检,测量腰围。

 

减肥,已然成了全球必要之事。

 

但当前减肥对大多数人而言都与痛苦挂钩,正常的节食运动不够快速,医疗手段又未普及。在减肥药大火之前,减重手术也曾火过一段时间,具体算来,减重代谢手术在我国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

 

然而,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COMES Database)180家医院或减重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减重代谢手术量达到23040例,综合推算全国减重手术实际总量约为25208例。我国肥胖人口总数已超过9000万,重度肥胖人群超过1200万。

 

也就是说,减重代谢手术渗透率仅有2‰。

 

对比手术,药物在安全、方便、效率方面的优势倍增,司美格鲁肽在上市之际,就曾被哄抢,一度导致药企陷入产能危机。当然,除了需求捧出一个新“药王”,这一品类的高利润是全球药企争相研发的关键。

 

以礼来为例。2024年,礼来受替尔泊肽带动,全年营收450.43亿美元(+32%),净利润105.9亿美元(+102%),第四季度净利润增速更达101%。值得关注的是,其毛利率从2023年的78.2%提升至81.5%。

 

减肥神药之所以能取代肿瘤药、免疫药物制霸全球医药赛道,说到底,还是因为足够赚钱。

 

这一赛道的“神药”越来越多了?

 

在司美格鲁肽上市之前,全球药企没少为减肥下功夫。

 

2014年前后,相继有四款减肥药问世,但都因减重效果一般,且副作用巨大被市场淘汰。彼时,医药赛道里减肥药的地位几乎为零,但十年过去,GLP-1带动整个领域今非昔比,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减肥神药横空出世。

 

就目前来看,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之外,各大药企纷纷发力:口服类正试图取代注射类;创新药、仿制药想要从原研药那里分一杯羹;新靶点再度出现;中成药也正计划加入西药,成为减肥大市场中的一员。

 

据悉,司美格鲁肽的专利权于2026年到期。

 

这导致一大批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的在研企业正摩拳擦掌。统计显示,华东医药、丽珠医药已经在2024年递交上市申请,另外有中国生物制药、四环医药、联邦制药、智飞生物等七家企业在3期临床。

 

截至当前,有两款国产的GLP-1单靶点减肥药获批,分别是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和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药融云数据库统计,全球在研的GLP-1类药物已有近280款,其中光来自中国药企的就高达115款。

 

值得一提的是,GLP-1不是没有副作用。比如研究显示,GLP-1类药物会导致一部分源于肌肉组织的减少。这就顺理成章为“减肥神药”后时代贡献了一定的研究方向,即在维持肌肉质量的同时,又实现持续长久减肥。

 

艾伯维斥巨资押注的GUB014295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是一种特异性激活胰岛素和降钙素受体的激动剂,更多地减少脂肪而不是肌肉,有可能会提高下一阶段的减肥质量。而超越GLP-1,寻找减肥的新靶点、新思路,赫然成为全球药企的共同目标。

 

具体来看,礼来斥资19亿美元收购专注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创新药企Versanis Bio,获得一款靶向激活素2型受体(ActRII)的单抗产品,这个靶点的潜在功能在于让脂肪消失、肌肉增加。

 

据悉,在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的2期临床上,该产品可让患者损失约22%脂肪的同时,增加4.5%的无脂体重。无独有偶,英国企业NodThera寻找到一种通过抗炎来减肥的新策略。

 

当以GLP-1类药物为核心的降糖减重市场风头正盛之时,同为“三高”的降脂类药物也逐渐拉开混战。早在2023年,全球降脂药规模已超330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可达到450亿美元以上。

 

有意思的是,西医鏖战减肥市场,中医也不甘示弱。2024年《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支持中药创新药研发,部分中药减肥产品被纳入医保目录。

 

数据显示,我国中药减肥市场规模年增速约15%,2024年达280亿元,主要集中在OTC渠道和电商平台。药智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获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的减肥相关适应症批注药物共20种,其中,西药仅3种,其余均为中成药。

 

挖掘新药势在必行,毕竟巅峰期过去,司美格鲁肽的增速也开始下滑。

 

2024年第2季,司美格鲁肽在美国的销售额按年增长37.67%,增幅低于上季的86.03%;国际业务方面,欧洲、中东和非洲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84.47%,而2024年第1季的按年增幅为728.99%。

 

但眼看“减肥神药”越来越多,对马上要成为“药王”的司美格鲁肽而言,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价格战”谁将获益?

 

随着仿制药扎堆上市,减肥药赛道的价格战似乎已经露出端倪。

 

尤其是在我国,大量药企跟风,高盛一项预测报告显示,这可能会导致司美格鲁肽类的减肥药在中国的价格下降约25%。事实上,随着这一领域的竞争升级,价格战早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两年,头部企业也正在为价格战做准备。

 

比如礼来,去年8月份,礼来宣布推出单剂量小瓶装产品在自费渠道销售,其价格比所有其他肥胖症药物的上市价格至少低50%。同时,礼来中国宣布投资15亿,用来升级苏州工厂产能,扩大生产规模。

 

同时,国内药企华东医药的另一种减肥针“利拉鲁肽注射液”获批,这是当时国内首款获批用于减重的GLP-1药物,3ml一支的售价约为300元,差不多只有司美格鲁肽们的一半。从某种角度来看,价格战不得不为。

 

一方面,这个赛道内卷,头部企业急需性价比来守住自己的地盘。另外一方面,其实GLP-1类药物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去年3月份,Bloomber援引JAMA Network Open的论文,表明每月1000美元左右司美格鲁肽,剂量的生产成本在0.89-4.73美元之间。

 

在海外市场,要求司美格鲁肽不要“贪婪”的呼声已经正面传到诺和诺德这边。

 

然而,价格战真的那么好打吗?

 

有一点需要注意,头部药企想要通过本土制造,扩大生产来拉起价格战优势的想法正在被外部环境击溃。典型的例子就是礼来,礼来前脚宣布扩大在华工厂,可后脚就被迫向特朗普示好。

 

2025年2月份彭博社报道,特朗普曾在私人会议上警告制药商,关税实施在即,各大药企应该努力将海外制造业回迁到美国。

 

礼来无奈宣布将投资约270亿美元来增强其在美国的制造能力。据悉,会议中除了礼来CEO David Ricks,还包括默沙东CEO Robert Davis和辉瑞CEO Albert Bourla等MNC的掌门人,未来几年内,礼来将在美国本土累计投入超过500亿美元。

 

报道显示,礼来的新投资大部分会用于生产小分子药物的活性药物成分。事实上,一旦供应链回归美国本土,礼来短时间内很难有底气参加价格战,因为美国在小分子化学合成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众多药企长期依赖海外供应商。

 

而美国之外的市场,仿制药企一拥而上,价格战似乎也跟礼来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了。

 

其次,价格战中最重要的除了价格,其实渠道也十分关键,特别是在我国。虽然我国已是全球肥胖大国之一,但大多GLP-1药物无法纳入医保或是条件较严,以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钛为例,即便在医保范围内,非糖尿病患者用药仍然需要自费购买。

 

因此,线上电商、线下药店的铺设比单纯降价更有效。

 

更何况,这两年院内市场药品销售本就在逐渐放缓。根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公立医院贡献药品市场逾六成销售额,但同比增长不到5%;相比之下网上药店则比上年增长超30%。在这种背景下,渠道运转效率更高的本土药企或许会更自由。

 

而被外部环境绑住手脚的礼来们,估计要费一番功夫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家发改委谈整治“内卷式”竞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20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
欧洲央行警告:危机时期黄金市场... 彭博社报道,欧洲央行警告称,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黄金市场可能对欧元区的金融稳定构成风险。欧洲央行经济...
马斯克承诺在五年内继续担任特斯... 新闻荐读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多哈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表示,他仍将在5年内担任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除...
存款人又被捅刀子 存款人又被捅... 图:m_d_n_f_ 今天俩事让我极不爽。 一个是,我的某个高息存款下架了。 银行不卖了。 至于么?...
600亿险资买高息股?新华、国...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苗苗 图源:图虫创意近日,时代周报记者获悉,金融监管总局于5月13日批...
国产螺丝“卡脖子”,德国螺丝赚... 一家德国企业就靠卖螺丝钉,一年能在咱们中国不声不响地捞上千亿?在高端螺丝制造上这块儿,咱们一贯牛逼的...
桂林银行原掌门人吴东去向仍未官... 原董事长吴东届内辞任、被罢免代表职务后,桂林银行人事调整开始,新的领导班子雏形已现,一位80后崭露头...
128天闪电上市,宁德时代的“... 作 者丨费心懿编 辑丨张星5月20日,香港交易所的电子钟指向9:30,大厅中央巨幅屏幕代码03750...
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2025财... 5月20日晚间,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25财年业绩报告:营...
量贩零食加盟商,难熬! 量贩零... 作者 | 归去来编辑 | 计然4月底,中国量贩零食行业龙头鸣鸣很忙集团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启上市之...
Al筑基 新质跃升|华为中国行... [中国,广东,2025年5月15日] 以“AI筑基,新质跃升”为主题的华为中国行2025·广东新质生...
标普生科:5月19日融资买入9... 证券之星消息,5月19日,标普生科(159502)融资买入964.91万元,融资偿还1905.61万...
黄金突然飙涨!突破3280美元 作 者丨万倩倩 见习记者李益文 编 辑丨梁明 刘巷 刘雪莹 金价又突然飙升! 5月20日晚,现货黄金...
英氏控股拟北交所IPO:45岁... 瑞财经 吴文婷5月19日,英氏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氏控股”)披露北交所IPO辅导工作完...
“A+H”又一例?A股半导体巨... 兆易创新(603986)5月20日晚间公告,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
社媒运营:2025年社交媒体与... 今天分享的是:社媒运营:2025年社交媒体与KOL营销趋势报告 报告共计:73页 《2025年社交媒...
突破向上!A股还需消化这些压力 本周一,A股维持横盘震荡态势,接下来市场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调整,备受投资者关注。 5月20日,A股市...
静悄悄的618,电商暗流涌动 今年的 618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各大电商平台似乎都悄悄发生了一些改变。曾经复杂得让人眼花缭...
医美巨头“炮轰”多家券商研报,... 5月20日,A股医美巨头华熙生物(688363.SH)就“点名券商”事件作出回应,表示作为行业龙头希...
突破向上!A股还需消化这些压力... 本周一,A股维持横盘震荡态势,接下来市场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调整,备受投资者关注。5月20日,A股市场...
阿里影业盈利同比增61%,大麦... 5月19日,阿里影业发布2025财年业绩报告,展现出公司在复杂多变市场环境下的稳健发展态势。受益于线...
今天,逼空战再次打响了…… 今... 文/杨国英利率永远是资产价格的核心主导。今天,时隔半年,央妈再次进行利率下调,这一次利率下调,既符合...
视频|并购重组火了,贾跃亭的法... 并购重组太火热!贾跃亭创立的法拉第未来也宣布要探索国内的并购机会。5月20日,法拉第未来(Farad...
V观财报|华神科技被责令改正,...   中新经纬5月20日电 成都华神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神科技”)2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被四...
鼎信通讯:选举刘敏为公司董事长... 5月20日晚间,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鼎信通讯,603421.SH)公告,公司于5月20日召开第...
泸州老窖去年业绩增速放缓背后:...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阎侠)5月20日,记者自泸州老窖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获悉,公司回应了20...
戚薇、唐艺昕等一众明星都曾入住... 2025.05.20本文字数:710,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据中国证监会披露信息,高端母婴护理品牌圣贝拉...
嘉必优:下游客户基本已完成新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阎侠)5月20日,记者自嘉必优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获悉,公司介绍了202...
V观财报|*ST宇顺:就股票交... 【V观财报|*ST宇顺:就股票交易波动情况进行核查 21日起停牌】*ST宇顺公告,公司股票自2025...
销量增长57.4%,小牛电动一...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5月19日,小牛电动(NAS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