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财商学院
最近的外卖大战可以说是热闹非凡。十年前的“双雄”格局演变成了更激烈的“三国杀”。一季度,京东包括外卖业务在内的新业务收入达到58亿元,给5月26日即将发布一季报的美团不小压力。
面对京东奇袭,阿里搅局,风暴中心的美团一边忙着守擂,另一边却频繁落子硬科技。
今年2月,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市场。一个月后,美团掌门人王兴首次向外界透露了AI“作战”策略——AI at work(AI在工作中的应用)、AI in products(AI在产品中的应用)以及构建美团内部大语言模型。
此时,美团的科技“暗线”已然变成了“明牌”。
其实,早在2020年美团就已经入场投资硬科技,彼时,美团战略也从“Food+Platform”转向“零售+科技”。之后更是火力全开,每年投资的硬科技项目占比几乎都过半。
转向硬科技的这五年,美团都投了哪些项目?作为硬科技的隐秘投手,美团都有哪些“神来之笔”?
从零售到科技
从2013年开始,美团围绕主业,聚焦本地生活,投资了猫眼娱乐、摩拜单车、K米、Manner咖啡、认养一头牛等项目,覆盖生活服务、文娱、餐饮企业服务、旅游等行业。甚至早在2018年,美团还参与了饿了么D轮和E轮投资。
整体上,美团投资的“三驾马车”分别是美团的战略投资部(下文简称:美团战投)、财投基金美团龙珠和创始人王兴。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发稿(2025年5月20日),美团(美团战略投资部和美团龙珠)直接参与的投资事件有133起。
继2019年王兴个人出资2.85亿美元领投理想汽车C轮融资后,美团的投资重点出现了从大消费到硬科技的明显转向。2020年,美团战投又在理想汽车的D轮融资领投5亿元。连续两次重磅加持,被视为美团从消费向硬科技投资跨界的信号。
也正是这一年,美团一共出手9次,其中5个项目都和硬科技相关。而彼时其他互联网大厂的投资大多围绕自身业务展开,如腾讯“沉迷”游戏、阿里“热爱”生活、百度关注出行和健康......像美团这样大笔加持硬科技,并不多见。
相比其他投资领域庞杂的大厂,美团投资频次虽然不高,但平均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高达16.56亿元,在头部互联网大厂中仅次于阿里,甚至比当年豪掷1600亿元的腾讯还要多。即便资金规模不大,但是有“敢投”的魄力。
而且无论从投资次数占比还是平均单项投资金额来看,美团都明显聚焦硬科技。这一点在两年之后更加明显。
2022年后,互联网大厂对外投资业务开始大幅收缩。据时代财经统计,腾讯、阿里、字节等互联网大厂对外投资数量同比2021年减少了约七成。而此时的美团仍重磅加持硬科技,单年投资硬科技企业最高占比64%。光是康诺思腾一家,就三次加持,投资金额超19亿元。
正如王兴一直对外表示的那样——美团是一家科技公司,在投资领域,美团将这句话贯彻得更为深入。
如今,美团投资的版图已覆盖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自动驾驶等科技行业,重心从餐饮、酒旅转向即时零售的无人仓储、自动配送和智能算法,甚至拓展医疗边界。
这场关乎未来的豪赌,美团似乎没打算走回头路。
加码硬科技
2020-2025这五年,美团在硬科技领域不断加码,截至发稿(2025年5月20日)美团共参与投资事件89起,其中有47笔都投向了硬科技,占比超一半。
2021,美团明确提出“零售+科技”战略,加大对AI、无人机配送、自动配送车等前沿科技及相关应用的投入。
它们之中,有和美团主营业务有关的,也有相关度较弱的。
例如,普渡科技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和九识智能的自动驾驶运输服务,可与美团外卖配送、仓储自动化协同,实现低成本运力。高仙机器人的全场景清洁解决方案与美团的核心优势——丰富的线下商家资源高度相关。
相关度不那么强的项目中,AI公司最多,机器人紧随其后。也不乏很多明星项目,比如做激光雷达的禾赛科技、大模型“国家队”智谱AI、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机器人。
从领域分布来看,美团在硬科技的投资主要可以分为机器人、AI、智能制造,分布占比38%、40%、13%。可以看出,AI和机器人是美团在主业本地生活之外的重点布局方向。
就在5月12日,具身智能公司“自变量机器人”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美团独家投资。再早一些的2024年,美团接连投进了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机器人这两个“当红炸子鸡”。
当时美团出手投资宇树科技也不是第一次了,而是追投。两轮下来,美团成为仅次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第二大股东,持股8%。而宇树科技的表现并没有让人失望,据《财经》消息,宇树科技在2024年9月完成C轮融资时,估值就从2月时的50亿元增长到了80亿元,美团所持股权的含金量还在增加。
相比于放长线的机器人,美团对AI的投资更可谓是“杀疯了”。收购光年之外,入股智谱AI、硅基流动,投资月之暗面、毫末智行......可以说,美团的投资版图里藏着中国AI的半壁江山。
从投资轮次上看,美团入局时间偏中早期,出手轮次多为A轮、B轮和C轮,分别占比34%、34%、17%,近九成的投资都在C轮及之前,但几乎从不参与种子轮投资。
这是由于硬科技领域的技术验证周期长、市场不确定性高,美团选择在A轮之后、C轮之前入场,一方面在技术路径初步确定之后避免早期项目的试错风险,另一方面在项目规模化之前锁定它们的商业潜力。
不仅入场早,美团还经常领投或大比例参股。比如银河通用机器人、高仙机器人、普渡科技、九识智能等项目。
由于硬科技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其商业回报周期往往比想象中的长,回报也很有可能不及预期,这家本地生活巨头几乎将全部筹码押注在硬科技上。
其实回看这些投资动作可以发现:美团的投资逻辑属于典型的战略性投资——不以财务收益为第一目标,而是开疆拓土。
自己做不如自己投
回看美团这几年的业务表现,核心业务本地生活在“神仙打架”的战局下依旧表现强劲,相继推出了即时零售平台美团闪购、海外外卖平台Keeta等——2024年新业务营收增长至873亿元,亏损收窄至73亿元。但在非本地生活板块的新业务上,美团“自己做”的成功度不高,与亮眼的投资成绩形成鲜明对比。
2016年,美团外卖联合创始人、“10号员工”沈鹏离职后创立了一个保险项目——水滴筹。上线前,水滴筹拿到了5000万融资,其中美团点评是重要投资方。
2019年,美团内部也设立了保险产品“美团互助”,但仅在一年半后就寿终正寝。而美团投资的水滴筹在短短五年内就做到了年营收30亿元。
还有备受争议的美团收购光年之外。2023年2月,王兴的创业伙伴、清华室友王慧文出资 5000 万美元成立AI公司光年之外,称要打造“中国的Open AI”。光年之外成立之后,王兴立即表示“必须支持”,并参与A轮融资,出任董事。然而,在光年之外创办4个月后,王慧文宣布病休离岗。随后,美团宣布以20.65亿元收购光年之外100%股权。
收购完成之后,王兴表示“美团正式进军AI”,但在此之后,收入美团麾下的光年之外却很少有动静,仅推出了“万物都可以Jellycat”的生图工具“妙刷”,短暂火爆之后便回归平静。多次新业务尝试之后,美团似乎还是离不开本地生活,不过投资触手可以无限延展。
相比美团主动推出的自研AI产品,美团对AI的投资收获颇丰,多次成功投资月之暗面、智谱AI等潜力股项目,和被投企业达成合作,如无人配送车魔袋20就有被投自动驾驶企业毫末智行和禾赛科技的加入。
躬身入局第五年,美团开始慢慢回收投资硬科技的边际效益了。
那么美团的下一个投资方向在哪里?
今年3月,王兴在美团电话财报会议中明确表示:我们对AI的策略是进攻,不是防守。言下之意,将在现在AI投资节奏的基础上继续加强AI投入。
与阿里、腾讯、字节、百度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同路人再次在AI相遇,美团下一个五年的投资版图更值得期待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