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她仿佛拥有一种独特的魔力,总是能坚定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无论是面对生活中的琐事,还是重大的人生抉择,她都能毫不犹豫地追随内心的声音。她不被外界的眼光和压力所左右,而是凭借着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勇敢地踏上追求梦想的道路。无论是学习新技能、尝试新爱好,还是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她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的想法化为实际行动,在不断地实践中成就着独一无二的自己。
“好的人生,一定是既投入又抽离。”她根据自己的角色,完成生活的分工。
朱媛媛很明确自己生活中的角色感。和丈夫辛柏青去菜市场时,丈夫还茫然睁着眼寻找,朱媛媛已经一眼看见需要购买的东西。
她说:“这是本性的东西。男女的分工在人类产生的时候就造就了。男人狩猎,注意力集中地瞄,打。女人摘果子,看树林里哪个果子大,是散状的思维。”
女性独有的细腻让她更会处理生活的琐碎,什么季节穿什么季节的衣服、什么时候给孩子加辅食、什么时候买新鞋。
2020年,接到《小红花》剧本时,朱媛媛被彻底打动。这些年她在生活中的无数感受,与戏里隐藏的很多情感无比契合。
剧场工作人员感叹朱媛媛演戏很像剧里的妈妈,她觉得很正常,“回过头来想想,你在生活当中的每一天,你在照顾家人、照顾孩子,你在看到各种事情的一些感悟的过程当中,可能好多东西自然而然地就在你身上了。”
被问到把城市底层中年妇女演活的秘诀时,朱媛媛回答:“我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她们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有些拮据,但她们仍然乐观地活着。我想我也是她们其中的一分子。”
在朱媛媛看来,内心的感受力永远是演员最重要的一点,即使在别人眼里再微不足道的情绪、时间和交流,演员都要去体会、去感受。
参加一场葬礼时,朱媛媛注意到逝者一位亲友的表现,他不像电视剧里常演的那样,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反而闪过无数复杂的情绪,时而叹气、时而麻木、时而冷静抽离。
这幕带给朱媛媛震动,原来人的感受并不单一,既有激动的自我、也有理性的控制。
为此,她更加关照自己,关照自己的身体、疼痛、关照每时每刻的状态,也更加关照他人复杂的人性。
刷短视频时,她看到一个快递小哥在顾客门口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扮了笑脸,才走进门和顾客说话。
朱媛媛对此感受颇深,她将内心的触动转换成表演的语言:“生活是五味杂陈的,苦与甜掺杂。每个人既需要和自己和解,也得和生活融合。好的作品和好的表达就是能让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样子。”
电影《我的姐姐》里,很多观众夸朱媛媛表演细腻,这些状态全都是她从生活中学到的。
电影《我的姐姐》
演吃西瓜的戏时,朱媛媛拿起西瓜,先把西瓜带把的那块切下来,用这块擦一下刀,再继续切西瓜的其他部分。因为刀会自带铁锈的味道、或者其他菜的味道,朱媛媛根据生活经验一气呵成地表演完这出戏。
还有朱媛媛带孩子去游乐场的那场戏,她把提前准备好的果汁倒出来后,下意识舔了杯壁不小心流出的果汁。这对朱媛媛来说并非演员特别的塑造,而是生活的堆积。
“观众认可的一定是生活给我的东西。如果现在突然让我去演一个芭蕾舞演员,我再怎么八字脚站着,我就不是。”
和现在的表演风格不同,朱媛媛形容自己小时候有点“瞎演”,靠灵气、靠演员的本能。但她越长大越发现,不能光靠这样的直觉去演戏,而是需要用心、用脑子多去思考、沉淀、判断、选择。
从天然的灵气,到生活的塑造,朱媛媛用细腻作引线,穿起了生活和演戏。
平和
朱媛媛不是一个有野心的女演员,她说自己是一个容易“缩”的人,很被动。在很多人眼里,她因此错过了很多的好机会。
导演滕华涛曾因为《王贵与安娜》找过朱媛媛,当时因为拍戏流产,她的情绪特别低落。即便滕华涛就在楼下咖啡厅给她打电话,她也没接。
一个更为人所知的例子是,2007年,导演姜伟将小说《潜伏》改编成了40万字的剧本,心中的“余则成”和“翠屏”,就是辛柏青和朱媛媛,考虑到怀孕和产后陪伴孩子的时间,这对夫妻拒绝了《潜伏》的邀请。
朱媛媛并不为之遗憾,她曾在采访中说:“各个戏有各个戏的命,每个演员也有每个演员的命。如果这个戏让我跟辛柏青演,真不见得是现在的效果。”
一个在采访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当同年龄段的其他女演员都在工作,朱媛媛却很少接戏,她的心态是怎样的。
对此,朱媛媛坦言也有过羡慕、馋,也想演的瞬间,但很快就能感同身受别人的不易。
“观众看到的是光鲜亮丽在红毯上走,漂亮,殊不知这之前你得提前抹、弄,高跟鞋穿上。那活动后台就跟大杂院似的,还得拍片子,修片,再发。作为同行,你太明白了,人家那么辛苦,就应该得到一切。”
“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你选择什么?留在家里,有了那种安定,有了那种不劳累,那你就势必失去了出去闯荡后会得到的华彩和光鲜。”
于是她很快又平静下来。“大家都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各自施展,给这个世界多一些精彩——这都是人生里的戏中戏。”
朱媛媛从不觉得自己可惜,在她眼里,平凡是非常美好和伟大的。
“平凡是很难的,人真正能做到一生平凡是非常非常难的,你能把这一辈子过得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实在是莫大的幸运。”
“你自己的人生要远远难过你演戏。如果我不能在这儿演,我还可以在那儿演,我不会被其他东西被动地牵着走,我总是能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本文内容部分引自《人物》《芭莎电影》《新周刊》等媒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蜂鸟,作者:张雨,编辑:李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