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两办发文:允许港股大湾区企业重回深交所 两部委联合发布最新通知 两部门发文放开外资
创始人
2025-06-12 21:42:1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黄敏璇 胡梦然 深圳报道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到,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这一重磅措施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意味着红筹股有望首次实现在深交所二次上市。

6月12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还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存托凭证。”

资深投行人士屈放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政策料将加速红筹企业“H+A双重上市”趋势,尤其利好科技龙头、生物医药以及先进制造企业回归A股,获取更高流动性与估值,同时优化A股行业结构并降低中概股对境外市场的依赖。

企业:将积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评估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新政策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于两个层面。

其一是进一步深化深港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记者关注到,深港两地交易所的合作自2016年深港通正式落地时便已开启,此后标的数量不断扩容,截至2024年11月,深港通累计成交金额达到93万亿元。“之前深港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主要集中在交易端,此次允许大湾区企业在港交所和深交所双重上市,则标志着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从交易端向发行端深化。”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本报记者表示。

其二则是提升企业融资灵活性,满足多元融资需求。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出海进程加快,企业赴港上市已成为热潮,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的“A+H”模式也成为主流。不过,部分仅在港上市的企业也面临估值差异与流动性问题。“一些在港股上市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可能面临估值较低、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允许这些企业在深交所上市,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提升企业的估值和融资能力。”柏文喜指出。

此次《意见》出台哪些企业有望受益?记者梳理发现,从广东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港股上市的广东企业共有255家,总市值合计约12万亿元。涉及行业主要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消费等,包括腾讯控股、小鹏汽车、比亚迪电子、优必选、佑驾创新等公司,其中市值最高的是4.7万亿元的腾讯控股。

《意见》出台当天,记者联系多家港股上市企业采访回深二次上市计划,佑驾创新方面回应《华夏时报》记者称:“公司暂时没有明确的计划。后续公司会密切关注具体政策的落地,积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评估。公司认为双重上市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企业在境内外市场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中国银河证券投资银行大湾区部总监丁和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上市企业期待回到深交所上市,一方面是因为A股体量规模大于港股,可以享受国内资本市场红利;另一方面是有效提高国内投资者的参与,扩大企业在国内的影响力。之前虽然投资者在港股通也可以买标的公司的股票,但存在开户资格门槛,如果能直接在A股交易,投资者参与度会大幅提升。”

在丁和伟看来,此次新政策另一重要意义还在于为国内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试点探路。“一方面当前中美贸易面临压力,新政策可能是为中概股或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回A股上市做试点和探路;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公司走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资本市场也需要跟国际接轨,因此这也可能是为未来国内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做前瞻布局。目前政策针对的是港股上市企业,未来如果政策推行落地顺利,有可能中概股会沿用或参考港股的案例回流。”丁和伟说。

政策落地还依赖配套细则

事实上,港股上市企业回深交所上市,此前已有先例,但主要是H股架构企业,红筹架构企业则尚无案例。

H股架构和红筹架构是目前在港上市企业的两种主要模式。H股架构是指境内注册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在香港发行H股,即境内企业直接在境外上市;红筹架构则是指境内创始人设立境外控股公司并在境外上市,通过股权/协议控制境内运营实体。记者统计发现,目前255家在港股上市的广东企业中,只有50家采用境内实体上市,大部分企业都采用了红筹架构。

《意见》提到,港股上市的大湾区企业要“按照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对红筹架构企业而言,其在深交所二次上市此前已有相关规定。

根据证监会2018年发布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及2020年发布的《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等制度文件,已在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在深交所主板二次上市需满足两项标准:一是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二是市值200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Wind数据显示,目前在港股上市且未在A股上市的广东企业中,满足市值超过2000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分别是腾讯控股和腾讯音乐,而满足市值200亿元以上要求的企业有近20家,包括小鹏汽车、优必选、越疆等。

“我们根据目前政策统计符合条件的企业有20来家,大部分是偏互联网的企业。”丁和伟说。其认为,目前新政策在实操层面还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深港两地上市规则本身有所差异;其次是港股上市企业回深上市,如果还是沿用目前A股IPO的审核机制,企业将面临较大压力。

“A股IPO本身比港股难度大很多,若按照这个机制审核回深上市的港股企业,对很多企业来说是较大的考验,会有一定压力。后续政策落地或许可以在上市机制上与A股IPO有所区分,适当放宽部分审核标准,提升企业回深上市积极性。”丁和伟建议。

屈放也表示,总的来说目前核心挑战集中于三方面:一是高合规成本,包括VIE架构调整和跨境监管差异等;二是深交所主板要求企业市值≥2000亿元,市值门槛较为严苛;三是未盈利科技企业准入不明确。

“未来政策落地关键依赖配套细则,包括细化红筹回归标准,放宽未盈利企业限制;优化跨境资金流动及税收政策;建立‘H+A同步上市’快速通道。若能突破上述障碍,深圳有望成为中概股回归新枢纽,巩固国际金融地位。”屈放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时卫干曾在公开活动上表示,支持和鼓励优秀的深圳企业、大湾区企业赴港上市,同时欢迎港股大湾区上市企业重回深交所,并强调这是该局今年的工作重点。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股市必读:华能国际(60001... 截至2025年11月18日收盘,华能国际(600011)报收于7.82元,下跌0.64%,换手率0....
广州把科研干到全球第六,你还在... 主编今天扔给我一个题,说广州这次干到全球科研城市第六名了,排名超过香港、深圳、杭州,但这些不是重点,...
原创 马... 时隔多年,当我们再次回首马云在2017年楼市鼎盛时期提出的“未来房价如葱”的预言,不禁感叹其远见卓识...
正式上市!在中国船厂下单12艘 11月18日,扬子江海事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介绍方式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正式上市。前一日,该公...
李强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新华社莫斯科11月17日电(记者邰背平 彭培根)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莫斯科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