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巨无霸”锦江酒店(600754.SH)近日正式递交招股书,推动“A+H”上市进程加速。
公司表示,募资将主要用于海外酒店的新建及升级改造、数字化转型、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其中,偿还贷款等用途的首要目的,或指向为化解海外业务的负债与亏损压力。
作为锦江酒店的核定出海资产,法国卢浮集团截至2024年底运营酒店1168家,贡献营收5.56亿欧元。
受国际环境变化、欧洲经济放缓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卢浮集团自2020年起就陷入持续亏损,至2024年底累亏金额超2.1亿欧元。
至2024年9月底,卢浮集团银行贷款总额达1.8亿欧元,关联方贷款4.1亿欧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
高企的财务杠杆叠加海外融资成本上升,使得该业务板块长期依赖集团资金支持。
2024年4月,锦江酒店向卢浮集团增资23.5亿元。
此外年内两度向卢浮集团提供借新还旧担保,新增担保金额1万欧元。
旅游酒店行业资深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认为,锦江酒店此时选择港股上市,或有望加速海外资产负债表优化、推动运营效率提升。
锦江酒店表示,卢浮集团将制定五年计划,积极推进业务复苏的各项举措,包括聚焦资产处置、翻新改造、系统贡献率提升等。
首席财务官艾耕云称,今年将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回笼资金用于优化资产布局,“投入到能够有较高回报的重定位酒店项目”。
例如计划对80家重定位酒店进行装修改造,项目主要集中在法国。
出境游免签利好下,国内酒店业出海潮再起,目标市场由欧美转向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国家。
赵焕焱向信风表示,本土酒店集团在品牌建设、管理及营销领域已积攒了一定经验。“因此在本轮出海潮中更倾向于选择投资风险更低的轻资产品牌输出模式。”
2024年底,锦江酒店宣布合作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推进锦江都城、暻阁、非繁云居、麗枫、锦江之星五个品牌落地东南亚市场。
RIYAZ集团负责上述品牌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菲律宾6个国家的项目开发、筹建支持及运营管理工作。
锦江酒店则输出品牌、管理标准及服务、供应链体系。
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拓展模式将由“海外团队主导+本土投资者”,调整为以中国团队为主,吸引当地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
国内供给过剩、竞争加剧,确实在倒逼酒店业加速出海。
2024年,锦江酒店境外有限服务型酒店RevPAR(平均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已恢复至2019年度的112.27%,较2023年度增长0.35%。
同期境内有限服务型酒店RevPAR降幅达5.78%,与2019年基本持平。
有分析指出,本土酒店集团普遍选择在行业连锁化率触顶之前,抢占尚未饱和的局部市场,以期行业复苏、店铺成熟后的远期业绩贡献。
华住、首旅、亚朵2025年分别计划新开2300、1500和500家,对应2024年底酒店数增幅分别为20.9%、21.4%和30.9%。
锦江酒店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300家,对应增幅约为9.7%。
此外公司还将“加快会员体系建设”,将OTA渠道客源转化至官网,以推动营收增长并降低加盟商佣金成本。
转型成效有待观察。
一季度,锦江酒店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8%、81%。
至一季度末,锦江酒店货币资金同比减少23.2%至81亿元;现金比率降低0.07至0.62,短期偿债压力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