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创始人
2025-07-10 21:44:06

中国中产看似拥有稳定的生活和一定的财富积累,但实则面临诸多“坑”。他们在教育上投入巨大,为子女争取优质教育资源,却面临着学区房的高额成本和教育内卷的压力。在房产方面,高额房贷让他们生活紧绷,房价的波动又可能瞬间影响资产价值。而美国二十年前已踩过类似的坑,那时房产泡沫破裂导致众多中产家庭财富大幅缩水,生活陷入困境。如今中国中产也在经历着类似的挑战,需时刻警惕这些“坑”,合理规划生活和资产,以避免重蹈美国中产的覆辙。


一、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的失败

安,一个典型的九十年代美国中产女性。她大学毕业后做了会计,在那个年代算是领了一张通往稳定生活的入场券。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一个车库、一条熨得笔直的职业路线,以及那个“带白栅栏的美国梦”。


她也很快和大学时期的男友詹姆斯结了婚,一切都很美式:一辆车、一栋不算新的房子、一个小院子和三个卧室。够用但不奢侈,也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小型足球场。


他们顺利加入了中产阶级俱乐部。


转折不期而至。孩子五岁时,詹姆斯的公司倒闭,他勉强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但工资缩水得就像一件劣质床单。


他们没有多少存款,为了脱困只能加班,甩卖二手家具,临时接私活。但几个月后,他们的现金流还是完全枯竭。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都无法支付,银行开始打来催债的电话。


尽管一直很小心不让他们的孩子知道,但他最后还是在家中无意接起催债电话,他当着安的面愤怒大喊:“别再打来了!”


这是压垮安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决定申请破产。这既是她作为母亲对孩子的保护,也是作为会计师的无奈抉择。詹姆斯则默默地走向了他们的小皮卡,独自痛哭。


二、中产家庭,被孩子拖垮


这个案例,出自伊丽莎白·沃伦和她的女儿阿米莉亚·塔亚吉在2004年出版的《The Two-Income Trap: Why Middle-Class Parents Are Going Broke》。研究了美国法院管理办公室的数据库后,她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1981~2001年,美国房产查封率增长了255%,家庭破产率则飙升了430%,尤为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家庭大部分都有孩子。


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是被奢侈消费拖垮,而是倒在了给孩子提供更好未来的路上。


这也是当今中文互联网常见的一个误区。和20年前的美国一样,很多人以为导致中产经济危机的是过度消费。但两位作者用数据予以否定。比如,人们总说美国人热衷度假,但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3~2000年之间,拥有度假屋的家庭比例只从3.2%涨到了4%。其他如服装、电器、食品开支,也都没有出现显著增长。


教育、住房、汽车和医疗,才是中产家庭房间里的大象。尤其是教育。美国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与中国今天的鸡娃热如出一辙。


得益于专家不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美国中产也逐渐从“送孩子去学前班可以让自己喘口气”转变为“如果小苏西没进对的学前班,她以后就进不了好医学院”的心态。原本只是为了减轻中产父母育儿负担的学前教育,因此变成了基本配置。结果就是到了2000年左右,美国65%左右的儿童参加学前教育,而在196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仅为4%。


《中国人关键的一生》,美国中产阶级又何尝不被这种焦虑支配?


致命的是,这些学前教育项目极其昂贵。书中调研的结果显示,2000年芝加哥公立学区的全日制学前教育项目每年收费6500美元——比伊利诺伊大学一年的学费还贵。尽管如此,家长们还是前赴后继,仅一所芝加哥公立学校就有95个孩子排队等20个学前班名额。这种“如果我不拼,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实属中美中产家长的共鸣。


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之后,为了把他们送进最好的公立学校,父母必须住进中产阶级社区。然而这种社区的数量非常有限。于是,美国中产必须加入这场看似理性,实际零和的房产竞标大战中。为了获胜,他们不得不承担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数额高到上一代人无法想像。


一位北京中产分享的育儿成本,其中教育费用占比最大,这还没算上购买学区房的费用


结果就是,从1970年代到2000年代,美国中产家庭的住房支出占收入比例从11%飙升到了32%。他们的现金流已变得极为脆弱。


三、大学学位是新的信仰

97%。


这是书中提到的一个调查里,美国人认为大学学位“绝对必要”或“有帮助”的比例。也就是说,学历在美国基本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信仰,这跟中国人视高考为命运转折点一样。


既然这是信仰,就要付出代价。就像为了孩子的未来而抢购学区房产一样,美国的中产家庭在大学入学战中也不甘落后。问题在于,只有前10%的孩子有能力考入当地的公立大学。其他成绩平平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只好拿出每年2.5万美元甚至更多来支付私立大学的费用。


这几乎是普通中产家庭年收入的一半。更糟的是,这个代价还在不断上涨。1975到1999年,美国州立大学的费用实际上也几乎翻了一倍。


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美国大学学费(每学分学时)


即便如此,很多中产父母依然坚信,学历是提升社会地位的唯一门票。大多数美国家长认为,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笔钱花得值,学校之间的差异会转化为一生的机会差异。这种信念,也最终体现在了他们的财务决策里。


现实是残酷的。2001年,联邦学生贷款总额达到340亿美元,是10年前的3倍。而从私人贷款机构借款的学生人数更是暴涨了5倍。更夸张的是,每年有超过100万个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学费而不得不将房子二次抵押。


这是场用家庭财产赌孩子未来的牌局。与美国中产一样,中国中产也在给孩子寻求这种终身保险。虽然中国孩子在国内上大学的费用并不高,但K12阶段的课外补习费用和出国留学费用却极为昂贵。以至于有一些孩子工作一生都难以挣回家长为他们投入的教育成本。


一位北京海淀妈妈分享的K12阶段课外班费用情况,这对于普遍收入较高的海淀家庭来讲也是一大笔开支,需要“省钱秘笈”来回血


四、为了孩子买SUV


尽管SUV的价格更高,还更费油,但仍受到美国中产家庭的青睐,因为它可以装下中产阶级的标配——儿童座椅。


2014年以来,中国SUV销量占比也在逐年提升


近些年,安全已经成为汽车大厂的主打卖点。它们总能精准击中家长们的痛点:智能驾驶、多屏触控和音响效果加在一起,都不如孩子的安全重要。


沃尔沃汽车对保护儿童安全情况的宣传


这种安全感是有代价的。书中引用的数据显示,美国中产家庭因此每年的汽车开支增加了4000美元(经通胀调整),这笔钱确实没花错,毕竟安全座椅大大降低了孩子的伤亡率。但中产家庭又结结实实地增加了一笔刚性开销。


五、中产爸妈一起工作,家庭反而更脆弱


妈妈去上班了,中产家庭更有钱了,也更“穷”了。


这很反直觉。根据通胀调整后的数据,2000年代美国四口中产家庭平均年收入比1970年代增长了75%,达到67800美元。但把房贷、保险、车贷、税金和育儿费用扣掉,他们每年能自由支配的钱不仅没多,还比过去少了800美元,自由资金占收入的比例从46%直降到25%,近乎腰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70年代早期到1990年代早期,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的财务情况对比


我们来一笔一笔算算这些消失的钱:


1、房贷支出费用,每年接近9000美元。


2、大孩子上公立小学,以及放学后和寒暑假的日托中心费用,每年平均花费4350美元。


3、健康保险费用,每年1650美元。


由于父母都在工作,产生了三个改变:


1、小孩子要上的幼儿园兼日托中心,每年花费5320美元。


2、第二辆车成了必需品,两辆车每年总计花费超过8000美元。


3、家庭进入更高的税率区间,个税增加。


等到孩子终于不再需要托管时,父母可能会松一口气。但孩子也会很快进入大学,每年9000美元起跳的各种费用,会毫不留情地再次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一旦父母没有对此早做打算,就只能等到五十几岁才能为退休储蓄,直接比财务规划师建议的时间表晚了三十年。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剧本。如果有任何意外,比如突发失业、收入骤减、老人需要长期照顾、意外医疗开支,都会让中产家庭不堪重负。


就像走在一根没有安全网的高空钢索上,只能祈祷不要起风。


六、怎么办?


中国的中产家庭,与美国的中产家庭一样,常常被误解:他们的财务危机是因为消费过度。其实恰恰相反,中产不是太任性挥霍了,而是太精打细算了。他们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崩溃。


他们选择更好的教育,是为了孩子成年后的社会地位;选择更好的医疗,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安享晚年,自己工作效率更高;选择更好的住房,是为了保值增值。但当所有的中产家庭都把目光锁定在这些有限的资源上时,价格自然就因过度竞争而暴涨。中产家庭自己也陷入了一场无止境的经济消耗战。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最想要的,其实无法用钱直接买到。他们需要的是更加灵活的财务策略和对不确定性的接受能力,甚至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能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索,作者:经济小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LV老板亲自探店老铺黄金,信号...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时尚商业Daily) 时尚商业Daily / 2025年9月16日 全球时...
西南证券香港孙公司西证国际证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9月16日讯(记者 陈晓娟)停牌逾一年后,西南证券(600369.S...
股票行情快报:标榜股份(301...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9月16日收盘,标榜股份(301181)报收于30.8元,上涨2.5%,...
国内正规股票杠杆渠道深度解析:... 一、融资融券的系统侧指标 衡量一家券商的两融服务,不仅要看费率,更要看系统与服务: 稳定性:高并...
LVMH老板又来上海了,还去老... 来源:第一财经 2025.09.16 本文字数:961,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刘...
用不完的支付宝消费券怎么处理,... 每到节假日,支付宝都会推出各种消费券活动,不少市民领取后却面临"用不完"的尴尬局面。数据显示,202...
美媒:美国要求盟友就进口俄石油...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倩】据美国彭博社报道,针对美国要求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和印度大幅加征关税,以...
22人的贷款平台8周吸金290... 出品|虎嗅科技组作者|SnowyM编辑|陈伊凡头图|来自Casca领英“AI原生100”是虎嗅科技组...
数字服务提升消费金融体验 在数字技术重塑金融格局的当下,消费金融行业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从服务方式、产品创新等方面下沉,加快延...
基金代销江湖变局:谁的份额萎缩... 记者 洪小棠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在波动中企稳回暖,公募基金销售格局亦迎来新一轮洗牌。代销王者恒...
机器人概念走强,5只基金单日涨... 9月16日,市场震荡走高,中小盘股表现较强。板块方面,机器人、互联网电商、物流等板块涨幅居前,猪肉、...
布米普特拉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 近日,美国能源部长表示,核聚变发电技术有望在八至十五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这一预测为长期受技术瓶颈制约...
中概股深夜飙涨,百度涨超5%,... 记者丨吴斌 冯紫彤编辑丨李莹亮 曾芳 江佩佩9月16日晚,截至22:48,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飘绿,美元...
一年关闭3.9万家,大批药店主... 一边是一年关店3.9万家,另一边是大批药店主动退出医保,发生了什么?能刷医保是药店吸引客户的主要卖点...
稀土供需缺口支撑价格上行 固态... 8月以来,稀土产业链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叠加稀土总量控制指标新规实施,稀土战略属性进一步凸显。同时,近...
舒茵康益生菌被打假!电商平台已... 红星资本局9月16日消息,近日,博主“反诈老陈”发视频称,从阿里健康大药房购买了一款名为“舒茵康蔓越...
短期震荡中如何布局? 短期震荡... 自上周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结构分化的格局,深市表现强于沪市,成长风格占优,市场交投活跃。...
35亿巨额分红和绵竹国资入股,... 出品|达摩财经改制二十余年后,剑南春再度迎来国资股东。天眼查显示,9月12日,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
指数基金如何“聚焦”人工智能全... 《金证研》 启明/作者近日,中央多部门密集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的指导意见。其中,2025年8月26日国...
激战升级!2万一针的“童颜针”... 爱美客(300896.SZ)与*ST苏吴(600200.SH)之间的“童颜针代理权之争”有了新进展。...
套现21亿,71岁掌门人圆满退... 谁说上市公司老板套现离场就一定是“割韭菜”?最近,澳洋健康的一则公告彻底刷新了大家的认知——实控人沈...
罗永浩向西贝开炮后,预制菜反倒... 文|财华社 网络名人罗永浩近日又曝出大新闻,在知名餐饮品牌西贝餐厅用餐后,他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围绕...
上半年IP运营收入下滑后,周杰... 9月16日,巨星传奇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星创艺(昆山)文娱有限公司拟从北京金州阳光咨询有限公司...
金价再次飙涨!金饰克价逼近11... 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金价再创新高。9月16日下午,现货黄金突破3690美元,创历史新高。 金饰克价...
孚能科技:2027年将推出第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16日,孚能科技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称,公司目前已完成第一代硫化物全固...
重磅利好!19项措施扩大服务消... 9月16日, 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包括:开...
2025商旅平台TOP5 综合... 2025 年国内商旅管理市场正迎来 “数智化转型深化期”—— 单一预订功能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商旅...
股票行情快报:捷成股份(300...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9月16日收盘,捷成股份(300182)报收于6.04元,下跌0.17%...
小红书上线“买手橱窗” 赋能优... 9月15日,小红书在上海举办首届“小红书创作伙伴大会”,宣布上线“买手橱窗”:拥有千粉以上的小红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