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648.HK,以下简称“安井食品”)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然而,该公司以破发亮相的港股首秀,也引发市场的疑问:这家速冻巨头怎么了?
来源:Wind
安井食品此次港股上市共计发售3999.47万股H股,发行价为每股60港元,募集资金24亿港元,募资用途分别为扩大销售及经销网络、提升采购能力、优化供应链及搭建供应链系统、业务营运数字化、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等。
从配售情况来看,安井食品公开发售阶段获得44.2倍超额认购,国际配售获得5.85倍认购,投资者整体参与度中规中矩,但不及市场预期。而随着安井食品将其最终发行价较原计划上限下调9.1%,也为其上市首日遇冷埋下伏笔。
对此,安井食品向GPLP犀牛财经回复称,该公司股票受到经济环境、市场情绪、资金属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短期内出现一定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新股发行定价的适度调整,是国际资本市场常见的市场化操作,其核心目的是促进新股在上市后拥有更健康以及可持续的流动性表现,有利于公司股价的长期稳定。
“发行定价的适度调整不会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发展前景,公司赴港上市将带来长期战略价值,也将为公司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和核心竞争力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安井食品进一步解释称。
事实上,引发安井食品破发的原因还在于其业绩“失速”、并购“不利”等内在问题,以及来自中小股民对此次赴港上市的反对声。
安井食品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系现年63岁的河南富豪刘鸣鸣。创立初期,该公司凭借位于福建沿海地区的区域优势,先后布局鱼糜制品和发面类米面制品。
随着此后超20%的年复合增长,安井食品于2017年登陆上交所,并在资本助力下开启并购模式,相继收购新宏业(鱼糜、小龙虾)、新柳伍(小龙虾、酸菜鱼)、冻品先生(预制菜研发)、功夫食品(海外布局)和鼎味泰(高端鳕鱼),其中预制菜业务逐渐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成也并购困也并购。随着预制菜行业增长陷入停滞导致红利退坡,安井食品因并购产生的商誉减值、盈利能力下滑、募投项目延期、战略失衡等问题亦接踵而至。
对于商誉减值风险,安井食品向GPLP犀牛财经回复称,该公司始终将风险管控置于战略高度,并注重与并购标的在业务、资源、战略等方面的协同性,以及并购标的的估值合理性,从源头上降低商誉减值的风险。该公司目前已存在的商誉减值风险整体可控。
财报显示,安井食品2024年营收、净利润增长首次“双降”,并在赴港上市前交出2011年以来的最差一季度报:营收为36.00亿元,同比减少4.13%;净利润为3.93亿元,同比减少10.80%。
安井食品的业绩低迷不仅直接削弱了资本市场信心,也令近三成中小股东在该公司赴港上市议案表决中投出了反对票。
来源:公司公告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除业绩和经营战略因素外,安井食品与中小股东出现分歧还在于该公司前次57.4亿元的巨额募资仍有余额,且现金流充裕。另一方面,该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频繁减持,累计套现金额已达57.78亿元,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信心。
此外,在计划通过赴港上市加速国际化布局的前提下,安井食品海外业务拓展未见明显成效,营收贡献占比仅1%左右。而这也将是该公司能否重获中小股东信任,以及资本市场青睐的关键所在。
安井食品表示,在全球化扩张的方式上,该公司将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市场环境、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扩张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建厂或并购。同时,该公司也将积极与有海外业务或正筹备海外市场的拓展的餐饮公司达成战略性合作,借助后者渠道资源和市场经验,快速打开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