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二) 中国步入低收入陷阱 中国低收入陷阱
创始人
2025-07-12 04:02:2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索,作者:经济小张,原文标题:《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 02》,题图来自:AI生成

上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了中产家庭的支出结构,使得他们抗风险能力较差。本篇将分析中产家庭的收入结构的脆弱性,以及他们在极端困境下的处置方式。基于此,我们也可以做一个风险程度的自测。

双薪,还是双锁?离不开两份工资的中产家庭

正如我们在上篇中提到的,中产父母被拖入了一场竞价大战。他们一睁眼就是把孩子送进好生活的拍卖会:房子、学前教育项目、名牌大学,都是正在叫价的稀缺品。

于是,中产家庭的收入几乎全被投入到让孩子保持社会地位的开销里。中产父母被锁定,他们没办法主动退出职场。任何一方停工,中产门票就可能作废,孩子的位置、父母的体面瞬间打回原形。

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正当越来越多女性拿到大学文凭、创下前所未有的劳动参与率时,她们的家庭财务状况却未见得比过去好多少。她们的职业成就,只是中产家庭勉力维持现状的必需品。


1948—2024美国25—5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情况(%)

这里还有一个更微妙的心理陷阱:中产家庭知道工资增加是件好事,却忽视了这笔收入的隐性成本。但这也是无奈的选择,毕竟中产阶级门票价格正在不断上涨,一个人工作已经难以负担。

那么,古尔丹,这个代价到底是什么?

钢索上的中产家庭,没有了财务安全网

走在高空钢索上的中产家庭,需要给自己准备财务安全网。因为社会救济能起到作用很有限:失业保险可以提供短期缓冲,养老保险可以在年老时防止陷入赤贫,但仅此而已。如果想从社会救济里获得更多,中产家庭就必须放弃他们好不容易才得到的门票——房产、体面的工作以及社会关系。

所以,中产家庭为自己打造的财务安全网首先是各类保险,然后是存款。但还曾有一道被忽视的软保险——全职妈妈。

在1970年代的美国中产家庭,当丈夫工作稳定时,全职妈妈可以放弃薪水,专心照顾孩子、管理家务;而丈夫收入出现波动时,全职妈妈可以走出家门,补充收入。虽然重返职场的全职妈妈收入平均只能带回丈夫收入的55%,但再加上短期的失业救济,足以让家庭在关键时刻撑过短期的财务危机。

不仅如此,全职妈妈对老人和孩子的照顾,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也至关重要。她的工作并不是给孩子换尿布、辅导作业,她还能给生病、受伤或衰老的家人提供日常护理。如果没有全职妈妈,那么请护工、月嫂或者家庭教师就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更别提妈妈对自己家人的情感支持是不可定价的。但,对双职工中产家庭来说,要么付钱,要么请假损失工资。

但这绝对不是说,中产母亲就该放弃工作,当回全职妈妈。在当下,这种选择十分不切实际。但应该认识到,曾经的一方工作、一方在家的中产家庭,确实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因为财务安全不单单取决于收入,还取决于支出。全职妈妈是家庭的后备劳动力,而且让家庭免于支付家务劳动的费用。

我们回到 2018 年那篇刷屏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岳父病倒,一家人倾巢而出,不止付出了金钱,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所幸作者还有亲戚可以调度。但对独生子女一代的中产而言,亲缘网络正在变稀薄,请远房表哥来顶班逐渐成了奢望。于是家庭又多了笔刚性支出。


文中说:“人到中年,早已没有梦想,只盼着日子简简单单。”

《The Two-Income Trap》中进行了具体的计算,与1970年代的单收入家庭相比,2000年代的双收入家庭已经围绕了他们更高的总收入规划了生活,他们的月度固定开支是单收入家庭的两倍半。即便在父母双方都全职工作的情况下,他们也留不下多少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而如果一方失去工资,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幅度将是单收入家庭的十数倍。


父亲失去工作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冲击的比较,假设母亲两个月之内就找到工作,且父亲有失业救济金

中产家庭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女性大举进军职场是平权与经济繁荣的双赢,但很少有人料到这场胜利对家庭产生的影响。

大批美国中产母亲获得工资,没有大肆消费,但也没有存下来钱。就像本系列第一篇文章所说的那样,工资的增加主要投入到了孩子身上:买下学区好、治安佳的房子,购买更全面的保险,养两辆代步车,承担学前教育直到未来的大学学费。

问题就在这里。正是因为这些支出看上去合情合理,它们变成了无法避开的镰刀:房子、教育、医疗,都要中产家庭长期锁定现金流。中产家庭财务危机的第一把火从来不是奢侈品烧起来的,而是这些刚需。

这些刚需资产基本没有流动性,卖房、换车、转学,动辄以月为单位,但危机往往以天计时。剩余现金流很难跑过危机的速度。

更糟的是,骄傲的中产家庭很难接受自己的社会地位下降,更别提寻求外界援助。他们也许会想:与其公开降档,不如刷信用卡再坚持一阵。可每一次硬撑,都在透支扭转局势的机会。

面子很贵,他们的财务很脆弱。


中国网民总结的中产破产三件套,很难说到底是因为面子还是因为实际需求做的这个选择

你可以指责中产家庭为什么没有存足够的钱,但面子之外,他们拼命争取更好的住房和教育资源,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没人不喜欢存款,但孩子成长需要的资源同样宝贵。

提前储蓄、商业养老保险和度假可以再安排,但孩子现在就需要好房子和好教育。

结果就是,中产家庭低着头努力挣钱,也闭着眼祈祷生活别出变故。中产父母是同辈竞争的胜利者,是智力卓群、野心勃勃的前10%,胜利让他们对自己的经济韧性过于自信,以致他们可能忘记最基础的概率论:黑天鹅是否出现,与你是否努力无关。

但即便中产家庭意识到风险,也未必会立刻采取行动。毕竟,财务风险是不确定的未来,而孩子的需求是今天的现实。面对这样的取舍,许多家庭宁可继续踩在钢丝上,也不愿牺牲孩子和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对于每个月都要按时支付房贷、车贷和育儿费用的家庭来说,很难让夫妻一方主动离开职场,他们会因此失去一切。

一生要强的中产家庭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经济困境都是中产家庭不可外扬的家丑。求助会暴露失败,失败让人失去体面——哪怕体面只是纸面幻影。

书中引用了康斯坦斯·基尔马克(Constance Kilmark)的破产心理学研究,破产者“在面对破产境况时所经历的痛苦、羞耻和尴尬,是真实而强烈的。”在作者自己的调研中,有人要求不要说“破产”这个词,只让说“那个事件”,有人光是听到“破产”这个词就会哭;超过80%的人表示,如果家人、朋友或邻居知道他们破产了,会感到“尴尬”或“非常尴尬”。

密歇根大学的一个调查也显示,即便匿名,美国有一半的破产家庭仍不愿承认自己曾申请过破产。申请破产的美国中产家庭中,有五分之一在申请前已经经历过吃不起饭的窘境。

这正是中产家庭的微妙心态:他们害怕陷入经济困境,更害怕别人知道自己陷入了困境。

尤其在孩子面前,这种假装没事的心理尤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中产家庭在财务上捉襟见肘时,仍愿意在孩子身上豪掷千金,以保全那份体面。

所以,90% 的中产家庭破产,都是失业、离异、重大疾病三大“天灾”的直接结果;信用卡透支与投资失利这些原因的占比根本无足轻重。

与托尔斯泰所说的正好相反,不幸的中产家庭都是相似的。


美国有娃家庭申请破产的主要原因

你今天就可以问自己的五个问题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费用并不高。与美国相同,中产家庭若选择更“中产”的生活方式:补习班、月子中心、育儿嫂,也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无论在哪儿,中产家庭的生活,并没有更加轻松。

你可能会觉得有些沉重。是的,中产家庭的经济压力不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它也是人的梦想、坚持与妥协。

财富当然可以帮助实现人生抱负,但它不仅仅是存款余额或者房产的市值,也是对未来的选择权,也是极端情况下所享有的保障。

所以,不妨花些时间,问问自己五个问题:

1. 我的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是否过于依赖高固定成本的生活模式?是否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应对突发情况?

2. 我是否有足够的保险来应对意外?

不只是从保险公司购买的,还包括家庭责任、教育和长期护理方面的保障和预案。

3. 我的家庭财务是否有明确的长期目标?

我是否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是孩子的教育,体面的退休生活,还是更高的生活质量?这些目标可能存在冲突,需要明确自己最看重的那个,并相应下调其他目标的优先级。

4. 我是否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是否能够接受在困难时寻求帮助?是否能在必要时做出痛苦但必要的取舍?

5. 我是否能在挫折后不否定自己?

经济上的失误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真正的自由,或许就是经历挫折后仍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最后,或许我们还可以问自己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究竟希望过怎样的生活?是被财务压力推着走,还是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放弃不必要的负担?是永远在追赶别人定义的成功,还是用自己的标准定义富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索,作者:经济小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67132.html?f=wyxwapp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厦门商家投入重金打造店内场景,... 很多年轻女孩来Pita面包店打卡拍照。 店家精心布置的店内陈设。 打开手机镜头“检阅”一家装修精致...
华宇软件涨1.60%,成交额2...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7月11日,华宇软件涨1.60%,成交额2.46亿元,换手率3.77%,...
靠停车场生意做到中国第一,服务...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看似简单的停车行为背后,是如何衍生这么大市场红利的?作者:唐纳德...
新商家成立一年,月销破千万,做... 2024年7月才入驻天猫的新商家“时余”,在“6·18”期间销售额增长强劲,突破了1000万元,超越...
业务员为什么越来越不受待见? ...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业务员为什么越来越不受待见?作 者:刘春雄来源: 新经销(ID:...
“0门店”闯美,茶颜悦色,不走... 还没有开遍全国的茶颜悦色,这次先开到了海外。7月9日,茶颜悦色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先是对社交平台上的...
原创 帮... 兄弟们,周五这行情可真是刺激啊!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后,多空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最后居然收了个“十字...
【投融资动态】广信材料定向增发...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7月9日公布的信息整理,江苏广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发融资,...
李想称理想 i8 若在北京发布... 7月12日下午,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社交平台发文提到理想 i8 的发布会形式:“如果在北京找个大...
A股自去年"9·24... 本周A股市场迎来重要突破,上证指数站稳3500点整数关口,这是自去年"9·24"行情以来的首次正式突...
周某(女,2002年生),拉抬... 据证券时报7月12日报道,7月11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5则自律监管措施,均与拉抬新三板股票“富连京...
上纬新材尚未换骨 上纬新材尚未... 富凯摘要:7月12日,智元新创中标中国移动采购项目。作者|辛思路7月11日,上纬新材连续第三个交易日...
中欧EMBA新知讲堂深圳站圆满...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佳佳 7月11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EMBA品牌活动“...
外卖补贴大战周末重启:集中在咖... “休整”一周之后,外卖补贴大战在这个周末再度开启,淘宝闪购和美团外卖两大话题词再度冲上微博热搜。 7...
AI在线办公三国杀升级,飞书5...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唐洛在线办公平台的三国杀局面,已经进入新阶段。自2020年,飞书宣布向所有...
AI宠物短剧,年轻人的新“情感... 比熊犬头戴皇冠身着华服,和大臣斗智斗勇,在宫廷剧里上演“甄嬛传”;胖橘摇身一变成“复仇特工”,叼着小...
【报名启动】2025媒介力学论... 从占领消费者心智到占领AI认知,从内容生产到用户交互,从精准投放到效果评估,AI Agent正在全流...
新消费周报 | 京东进军短剧市... 《CBNData新消费周报》精选本周新消费领域最新动态,公司头条、消费风向、营销动态、可持续消费一文...
私募半年度分红超50亿元 这些... 今年以来,私募机构积极分红回馈投资者。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有业绩显示的4166只私募产品中,2025...
酷暑热浪中,“清凉经济”释放暑...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7月11日电(记者赵子硕)进入7月,天津出现持续高温。9日至11日,天津...
数字人民币东风起,XBIT乘势... 币界网7月12日讯,韩国金融巨头新韩金融集团旗下新韩投资证券今日一口气申请了“KRWSTSHI”“K...
原创 亚... 在当今油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想象一下有一个国家,它的汽油价格竟然低得令人难以置信,每升仅需0.1元人...
又一华人科学家被挖走,Open... 奥特曼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啊。当地时间7月11日下午,连着两个坏消息传来。第一个坏消息,是扎克伯格又又...
横扫600亿,固态电池龙头,逆... 同舟不同命,有人搁浅,有人扬帆!2024年,锂电行业的供需错配殃及了整个产业链。天赐材料、当升科技等...
周六“外卖大战”继续!免费喝花... 红星资本局7月12日消息,本周六“外卖大战”硝烟又起。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外卖平台再发多张折扣券...
乐道L90发车,蔚来打出一张“... 这一次,乐道找对节奏了吗?作者丨高珮莙一位老人出现在副驾驶位,轻轻挪动身体适应座椅,在车内四下环顾,...
金科股份:控股子公司重庆厚康1... 7月11日,*ST金科(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656.SZ)披露关于控股子公司对控股子公司...
山东知名国企调整多名董事,去年... 【高管】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汽”)有多名董事辞职,董事会继而提名多名董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