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劫贫济富” 美国在“劫贫济富” 缇庡浗绌峰瘜涓ゆ瀬鍒嗗寲
创始人
2025-07-14 17:24:29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特朗普“劫贫济富”的法案,尘埃落定了。

当地时间2025年7月4日,特朗普总统正式签署了《大而美法案》,这个法案是2025年由特朗普政府主导推出的重磅立法。它不仅延续了2017年减税、控支和支持传统产业的政策路线,更对拜登政府时期的“绿色新政”、社会福利和政府支出进行了大幅削减和调整。

该法案的核心内容包括:未来十年减税4万亿美元,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并将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一次性提升5万亿美元,这远超以往的单次调整幅度。可以说,这是在既有政策基础上的一次“加速版”财政和税收改革。

法案通过了,看似是一场胜利,实则代价很大——法案的通关之路,将美国当下的政治撕裂展现得极为极致。

直白来说,这个法案本质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最终结果就是富人更富了,穷人更穷了。甚至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法案就是“送一半美国人上天堂,让另一半美国人下地狱”。

说到底,这不是一次单纯的立法,是共和党和民主党这两党背后各自的选民基本盘和利益集团,在这部法案上进行了最直接的碰撞,也是一场关乎美国未来经济路线和社会方向的“硬碰硬”对决。

这就引出了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的三个核心问题:


首先,在党派分歧如此之深、内部阻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特朗普为何要强行推动这部法案?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利益博弈和执政逻辑? 其次,这部以未来十年减税4万亿美元、削减1.5万亿支出为代价,同时一次性将债务上限猛增5万亿美元的法案,究竟是解药还是毒药?它能否解决美国当下最头疼的债务难题? 最后,也是最让全球市场焦虑的问题——那座已经高达36万亿美元,并且还在不断攀升的国债大山,最终将如何收场?

利益大挪移

时间拨回7月1日,在一场持续了整整27个小时的辩论与投票后,结果定格在50票对50票的僵局。关键时刻,副总统万斯投下打破僵局的一票,法案才以51:50的微弱优势涉险过关。两天后,法案回到众议院,最终以218票对214票的微弱优势再次闯关成功。

整个过程,几乎是“拉锯到最后一票”。民主党议员全体反对,怒斥法案“劫贫济富”;共和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部分财政保守派议员对法案将导致的债务飙升感到极度不安,直到最后一刻还在负隅顽抗。

特朗普政府为何在如此巨大的阻力下,依然要强行推动这项法案?在我们看来,这其实并不意外,因为特朗普要兑现他对选民的承诺——要“美国优先”。

共和党这边的政策工具箱就非常明确:给企业和个人减税、放松产业管制、削减社会福利、大力扶持制造业和传统能源、增加国防预算。这套组合拳的目标,是让本土产业和国家硬实力变得更强大。

法案的每一项条款,都精准地回应了共和党支持者的诉求。例如,大幅削减拜登时期的清洁能源补贴,不仅让传统能源行业松了一口气,更直接回应了能源财团的利益——据OpenSecrets统计,2024年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向共和党提供了数亿美元的政治献金,占该行业总献金的80%。

同时,这也稳固了“红州”的铁票仓,因为在德州、怀俄明等地,化石能源行业养活着无数家庭,例如怀俄明,化石能源贡献超30%的州GDP。此外,法案增加了数千亿美元的国防和边境安全开支,包括为修建边境墙拨款,这更是特朗普最具标志性的竞选承诺之一。

反观民主党,他们的政策主张则完全是另一个方向:对富人和大企业加税、扩大社会福利、推动绿色能源革命、强调气候治理和环境保护。因为他们选民的基本盘是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高的中产阶级、年轻人和少数族裔。这些人普遍希望通过政府干预来缩小贫富差距,对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有更高的需求。

所以说,两党的分歧本质上是各自选民和利益集团诉求的直接博弈。《大而美法案》将这些矛盾彻底摆上了台面:减税还是加税?保传统能源还是推绿色能源?削减福利还是扩大福利?每一项都是两党核心理念的“正面对撞”。

特朗普咬着牙也要推动法案,不仅是为了兑现承诺,更是要在这场路线之争中,为共和党和自己的执政议程抢下绝对的主动权。

但问题也异常尖锐——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虽然短期内能取悦核心支持者,但美国的根本矛盾,如贫富分化、财政赤字、社会保障缺口等,不仅没解决,反而可能因此变得更加棘手,尤其是债务问题


用未来换当下

如果说《大而美法案》在政治上是一次豪赌,那么在财政上,它无异于一次“饮鸩止渴”。对于美国当前最严峻的债务问题,法案不仅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反而将急剧加剧美国的债务危机。

我们先来看最核心的数字。法案计划在未来十年减税约4万亿美元,同时削减的支出仅为1.5万亿美元左右,这中间产生的2.5万亿美元的赤字缺口,只能通过发行更多国债来弥补。

更关键的是法案中那个极具争议性的条款:一次性将联邦政府的法定债务上限从约36万亿美元提升至41万亿美元,净增5万亿美元。根据无党派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测算,仅此一项法案,就将在未来十年给美国增加超过3.4万亿美元的新债务。

要知道,债务上限本应是国会约束政府开支的缰绳,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它越来越沦为两党博弈的政治筹码。每次债务逼近上限,两党都会利用这一问题为难对方,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益。

这次,特朗普政府耍了一个高明的“程序性花招”,将提高债务上限这个“烫手山芋”和大规模减税这个“甜点”牢牢捆绑在一起。

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用未来换当下”,将一个更大的债务压力留给了未来。

提高债务上限,只不过是允许政府在短期内继续借钱,暂时避免了违约的系统性风险,但它并没有改变美国政府“入不敷出”的根本财政结构。相反,大规模减税进一步削减了政府收入,导致财政赤字雪上加霜。

这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1)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新增的2.5万亿美元赤字,将直接推高本已创纪录的国债总额。据市场普遍预测,预计到2025年底,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将继续维持在125%左右的高位; (2)借贷成本急剧上升:为了给巨额赤字融资,美国财政部必须在市场上发行海量的国债。债券供给激增,而全球投资者的需求却在萎缩,这必然会压低债券价格、推高收益率。这意味着政府未来的利息负担会越来越重,形成“借新债还旧息”的恶性循环; (3)美元信用受到侵蚀:如此罔顾财政纪律的行为,正是在透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用基础。当市场对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产生怀疑时,国际资金可能会减少对美债和美元资产的配置,从而对美元汇率构成长期压力。

总之,《大而美法案》以牺牲长期财政健康为代价,换取了短期的政治胜利和经济刺激。它将一座更大的债务山峰留给了未来的政府和纳税人,让美国在财政悬崖的边缘又向前迈出了危险的一步。


无解的牌局?

既然《大而美法案》让债务问题雪上加霜,那么美国国债这盘看似无解的棋,该如何收场?这可能是当前全球宏观经济中最核心的疑问。

理论上讲,解决主权债务问题无非三条路:财政紧缩(开源节流)、经济增长(做大蛋糕)、债务违约(直接赖账)。

但在当前的美国,这三条路几乎都被堵死了。

首先,财政紧缩在政治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削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或医疗保险,等于政治自杀;削减庞大的军费开支,同样会遭遇巨大阻力。《大而美法案》本身就是一场“减支是假,减税是真”的政治表演;

其次,靠经济增长来稀释债务,需要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债务增速。但在美国目前经济增速在2%以下,债务增速却在2%以上的现实下,这对于一个庞大的成熟经济体来说,几乎无法实现

最后,直接违约更是不可能的选项。它会瞬间引爆全球金融体系,摧毁美元霸权。只要美国还想维持其全球地位,就不会主动选择这条路。

当所有常规道路都走不通时,“非常规”的路径就成了唯一的可能。其中,最受关注,也最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就是“通胀化债”

简单来说,“通胀化债”就是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有意维持一个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让货币的购买力持续下降。这样一来,政府所欠债务的实际价值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稀释。

比如,如果通胀率是5%,而国债的票面利率只有4%,那么政府虽然名义上在付利息,但其债务的真实价值每年都在缩水1%。这是一种极其隐蔽的“赖账”方式,将财富从债权人(储户、养老基金、国内外投资者)手中,缓慢地转移到债务人(美国政府)手中。

既然不愿加税,也不想真正削减开支,那么通过制造通胀来“稀释”债务,就成了维持财政运转和经济活力的最后手段

这就将美联储推到了一个极其微妙且重要的位置。

特朗普倾向于降息的立场早已不是秘密,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和社交媒体上威胁要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其在降息问题上行动迟缓。我们抛开政治层面的噪音不谈,仅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持续疲弱的宏观数据已为美联储在下半年降息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一旦降息,其效果就是双重的:既能暂时缓解部分国债利息的支付压力,又能推升通胀,这或许正中“通胀化债”的下怀。可以说,降息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工具,它通过释放流动性来直接减轻债务的真实负担。

当然,“通胀化债”也是一剂“饮鸩止渴”的猛药。长期依赖通胀来解决债务问题,会严重削弱美元的长期信用,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并催生金融风险。

因此,美债的最终结局,很可能不是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混乱、痛苦且漫长的过程。美国大概率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容忍高于正常水平的通胀,通过“金融压抑”的手段缓慢地“赖掉”一部分债务的真实价值。

这对于投资者而言,《大而美法案》就是一场清晰的资产再平衡:它通过牺牲美债(供给冲击)和美元(信用削弱)的长期价值,为黄金(对冲通胀与风险)的上涨提供一定的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74169.html?f=wyxwapp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V观财报丨深康佳A:上半年预亏... 【V观财报丨深康佳A:上半年预亏3.6亿元-5亿元】深康佳A晚间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
V观财报丨众生药业:上半年净利... 【V观财报丨众生药业:上半年净利预增94.49%-140.25%】众生药业14日发布《2025年半年...
卖得多却赚得少?水井坊:白酒行... 7月14日傍晚,水井坊(600779.SH)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
“温州鞋王”的跨界生意走向终局... 7月13日晚间,康华生物(300841.SZ)发布《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暨停牌的公告》。公告显示,7月...
保姆,才是豪门最强战神! 保姆... 这两天,大家都吃瓜都吃饱了吧!一个饮料商业帝国, 三个同父异母的兄妹,一场 高达20亿美元的家族财富...
V观财报丨绿地控股:上半年预亏... 【V观财报丨绿地控股:上半年预亏30亿元-35亿元】绿地控股14日晚间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V观财报丨国海证券:上半年净利... 【V观财报丨国海证券: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59.26%】国海证券14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上半年净利预亏超百亿!万科:深... 7月14日,万科发布中期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上半年净利预计下降90%,酒鬼... 7月14日晚,酒鬼酒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万元-120...
美国“国运股”暴涨背后,是人类... 美国“国运股”的暴涨看似是繁荣的象征,实则隐藏着人类最大的悲哀。在这背后,是华尔街的贪婪与操纵,金融...
信达地产:预计上半年亏损最多达... 7月14日,信达地产(600657.SH)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根据公告,信达地产预计202...
华侨城: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拟1... 7月14日,华侨城A(000069.SZ)发布公告,披露了其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份增持计划...
滚动更新丨道指跌0.2%,中概... (持续更新中……)21:30 美股开盘丨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蔚来涨超5%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跌0...
又现AMC清仓转让 四川银行“... 7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批复显示,同意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9.4259亿股股份,入股完成后持...
阿里云正在成为中企AI出海的底... “阿里云,漂洋过海守护你。 拿着旧地图不可能发现新大陆。 近日,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峰会召开。阿里...
下一代擎天柱要来了?马斯克:年... 擎天柱3将至——马斯克的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大步走向现实? 当地时间周一,马斯克在X上发帖称:“刚刚...
原创 央... 7月14日下午,央行公布最新的货币数据,其中最大的亮点是: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
可孚医疗拟赴港二次上市:一季度... 瑞财经 刘治颖 7月11日,可孚医疗(SZ301087)公告,为加快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
消费增速放缓,这座一线城市要破... 继湖南、浙江、广东、上海等地陆续出台促消费政策后,北京也于近日对外发布《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
康隆达: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 每经AI快讯,康隆达(SH 603665,收盘价:25.06元)7月1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
*ST宇顺:拟以33.5亿元购... *ST宇顺拟以33.5亿元购买三家公司100%股权。7月14日晚间,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
全球首例,为何又在深圳率先上演... 作者 | 傅斯特7月的深圳湾厦地铁站,出现了几位特别的“乘客”。外形萌萌的它们在地铁早高峰开始前,钻...
“牛市旗手”业绩爆发 券商行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受益于多重利好因素共振,近期,券商股表现强势。7月7日—7月1...
900亿市值通威股份,连续亏损... 【业绩】近期股价大涨的光伏龙头之一通威股份,上半年亏损扩大了。根据通威股份(600438)7月14日...
又一批业绩预增A股公司来了!7... 截至7月14日16时36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74家的最高同比增幅实现翻倍,航天科技...
供销大集:预计上半年净利润45... 7月14日晚间,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销大集,000564.SZ)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
美国“国运股”暴涨背后,是人类... 长期征集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和吃苦相比,有苦难...
北汽蓝谷:预计上半年净亏至少2... 资料图。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吴遇利北汽蓝谷:规模经济未充分体现,预计上半年净亏至少22亿元与华...
面板企业上半年业绩分化,7月面... 今年上半年面板上市公司业绩分化,7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跌幅扩大。面板龙头企业正通过控产、并购、加码高附...
豆豆钱用担保费推高利率至36%... 36%利率里面的“秘密”。手工劳动/兽妹手工编辑 /掘叔出品/独角兽观察今年来,在扩内需、促消费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