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下行期,年轻人用冷漠对抗社会 经济下行期的日本 日本年轻人经济下行怎么做
创始人
2025-07-21 04:32:1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知趣,作者:刘知趣,题图来自:AI生成

2018年的秋天,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正式上映,编剧是曾经写过《逃避可耻但有用》《非自然死亡》的野木亚纪子,剧集讲述了一位30岁职场女性,在东京这座都市丛林中的生存困境。

不同于日本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温情或励志的叙事,这部剧既没有职场逆袭的热血桥段,也没有浪漫的爱情救赎,而是用近乎冷静的视角,呈现了当代日本年轻人日益疏离的人际关系。

剧中的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女主深海晶每天早晨都会在通勤路上完成一次“表情管理”——前一秒还疲惫不堪的脸,在踏入公司电梯的瞬间,立刻挂上标准的职业微笑。

这个细微的动作,实际上也反映了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里,年轻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饱受困顿,连表达真实情绪都成了一种奢侈。人们不得不戴上社交面具,传统的稳固人际关系悄然瓦解。

根据日本总务省2022年发布的《社会生活基本调查》,20~34岁的人群中,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可以倾诉烦恼的朋友”。这一比例相较十年前,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这种人际关系的疏离并非偶然,而是日本经济增长停滞所引发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经济长期低迷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财务状况与消费观,还迫使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代际间的“厌老”与“嫌孩”情绪快速蔓延,传统的家庭纽带日渐松散;职场中“社畜”文化遭遇“无声离职”的反抗,同事之间的关系愈发功利;在亲密关系上,“单身寄生”成为常态,“无缘社会”现象不断扩大。

一、代际对立的加剧

“讨厌老人”第一次被写进日本内阁府白皮书,是2014年。当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约为26%,而15~29岁人群中,有41%的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

数据的背后,是日本社会抚养比的几何级变化:从1990年的每5.8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1位老人,减少到2022年的2.1人,预计等到2050年,会进一步降至1.3人。

2023年,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在一次专访中,将这种现象称作是“期待落差”:

上一代在终身雇佣制里积累了年金和房产,而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一入职就面对“非正式雇佣”,他们看不到自己60岁时的现金流,自然也就不相信代际契约。

这种情绪在日本的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在《小偷家族》里,柴田治就说过这样一句台词: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那不过是器官在起作用。

电影上映的次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2018年新生儿数92.1万,是明治以来的最低水平;而30~34岁的女性终身未婚率达到27.4%,比20年前翻了一番。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2022年的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29.1%,创历史新高,而总和生育率仅为1.3,远低于人口替代水平。这种人口结构上的变化,使得代际资源分配的矛盾日益凸显。

山田昌弘在《希望格差社会》中分析指出,经济停滞导致年轻人的职业前景黯淡,社会保障支出继续向老年群体倾斜,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代际之间的对立。

而这种情绪在现实中的表现之一,是社交网络上“老害”(指占用社会资源的老年人)标签的流行,以及公共场所“儿童禁止”标志的增多。

在小说《便利店人生》中,村田沙耶香同样描绘的是一位对传统家庭生活毫无兴趣的年轻女性,这个角色也反映了不少当代日本年轻人对生育和家庭责任的疏离态度。

二、职场关系的淡漠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工厂里“以厂为家”的标语随处可见。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将曾把这种“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理论化,称之为“内部劳动力市场”。

这套理论在2001年迎来拐点。当年,索尼率先引入美式绩效薪酬体系,随后富士通、松下等公司纷纷跟进。日本经济产业省2021年的调查显示:正式员工比例从1990年的81%下降到了2021年的63%;同一时期,非正式员工中20~34岁年龄段的比例从17%上升到了36%。

当“一辈子一家公司”变成了“几年一份的合同”,同事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像以往那样紧密,大家下班即路人。

NHK纪录片《无缘社会》就记录了一位名为铃木的派遣工的故事,她在电子厂工作了十年,但合同和工位始终都是临时的。因为担心被取代,即使生病也不敢请假,但最终,到震灾裁员时,一条短信通知收回了她的门禁权限,储物柜隔天就贴上了新人的名字,没有人关心她的离开。

日剧《重启人生》将这种淡漠写得颇具喜剧色彩:女主角在死后才想起来,自己连公司同期生的真名都没记住。

大家只是工作伙伴,离开公司就再无交集。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说:终身雇佣制的崩溃使得年轻人不再将公司视为归宿,职场关系变得更加工具化。

《我,到点下班》中女主东山结衣对加班文化的抵制,也正是这种心态转变的一个缩影。

现实工作中,随着员工在一家公司平均任职时间的不断缩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无声离职”(只完成基本工作职责,不参与额外职场社交)。加之职场竞争愈发激烈,同事之间都尽可能保持着应有的边界——热情、礼貌、一问三不知。既不主动打听,也不轻易透露,生怕被卷入不必要的麻烦。更不用提在经济上行期时所流行的共同进步,因为那样大概率会让别人抢了饭碗。

这种普遍的疏离与自我保护,映射出了职场归属感与忠诚度的日渐消退。

三、亲密关系的瓦解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每五年就会做一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最新一次(2022)数据显示:18~34岁的未婚者中,70%的男性、60%的女性“没有交往对象”,其中42%的男性、35% 的女性回答“不想谈恋爱”。

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被归结为三类:金钱、时间、情绪成本。

谈一场恋爱,等于多打一份工。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有点像是“关系通胀”。当收入停滞而生活成本还在上升时,亲密关系的价值就需要被重新评估。

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两条产业分流:一是需求端的“微缩化”,比如一人食、单人锅、单人卡拉OK等单人消费品的爆火;二是供给端的“服务化”,比如虚拟恋人、陪聊App等。例如,AI 聊天软件 Replika 日语版上线 3 个月,下载量就有几十万。

在电影《花束般的恋爱》里,男女主在咖啡馆里背对背各自看手机,这隐喻了爱情的最小化。影片在大陆上映的2022年,日本家庭平均消费支出中,“单人消费品”份额首次超过35%,这也被野村证券写入了“下行期黄金赛道”报告。

此外,日本内阁府2023年发布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显示,20~39岁的人群中,约有65%的未婚男性和73%的未婚女性处于无恋爱关系状态。NHK特别节目《无缘社会》还揭示,日本每年约有3万人“孤独死”,其中不少人在生前就已经和社会完全失去联系。

上野千鹤子在《一个人的老后》中说,经济压力使得年轻人不得不延长“单身寄生”(与父母同住)的时间,但这种共居往往缺乏真正的亲密交流。电影《花束般的恋爱》结尾男女主的“平静分手”,也不过是当代年轻人对亲密关系保持理性距离的表现。

四、孤独是被动的选择

从《小偷家族》里共享一碗乌冬面的“临时家庭”,到《怪物》中因孩子一声哭闹就报警的邻里关系,影视作品记录了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敏感与疏离。

社会学家本田由纪曾指出,经济停滞会重塑人际关系的形态。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里,从家庭到职场,从恋爱到养老,社会都在经历一场静默的关系重构。

但这种变化不应该简单地归咎于个体的冷漠,而是一个社会在长期低增长下的自然调适。

孤独不是选择,是时代强加给每个人的生存策略。当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时,人们会本能地退回到自己的壳中。

而如何在这种收缩中保持基本的社会连接,才是日本,以及许多面临相似挑战的社会需要思考的长期课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知趣,作者:刘知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99254.html?f=wyxwapp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巨亏9739万!香飘飘之“困”... “外卖大战”已经阶段性结束。7月13日凌晨,美团发布“战报”,截至12日23时36分,美团即时零售日...
工行华耀纲被判刑11年,因患严... 一份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披露了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原行长华耀纲的近况,因受贿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
券商中报业绩预喜,机构看好行业... 截至7月18日记者发稿时,上市券商中已有29家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且全部预喜(含“预增”...
余杭自来水事件惊天反转!上市公... 有杭州余杭的朋友开玩笑,曾经幻想过给一亿元可以吃屎,万万没想到给15元就“不由自主”的吃了屎。根据当...
今年暑期,自驾游干翻酒店、旅行... 今年暑期,自驾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态势,简直干翻了酒店和旅行社。自驾游的自由与灵活让人们纷纷踏上征...
Nature刊文称“AI可模拟... 《Nature》刊文称“AI 可模拟人类心智”,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Science》在同...
酒鬼酒胖东来新品上市售磬;上半... 21世纪经济报道肖夏虽然是白酒淡季,酒业却热闹未减。备受关注的酒鬼酒·自由爱正式上市,茅台1935也...
盘前必读丨7月LPR今日公布;... 【财经日历】09:00 中国7月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中国7月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
18日天然橡胶上涨1.65%,... 来源:新浪期货 新浪期货 根据交易所数据,截至7月18日收盘主力合约天然橡胶2509,涨跌+1.65...
申港证券获批设立私募子公司!券... 中国证监会7月18日正式核准申港证券通过设立子公司从事私募投资基金业务。这一决定标志着券商私募投资基...
快递期中考,韵达压力大 快递运... 斑马消费 徐霁随着多家快递公司披露半年业务数据,韵达股份的压力写到了脸上。1-6月,韵达快递单价降幅...
中国科技巨头重金投资迪拜:从T... 据南华早报报道,随着迪拜寻求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的长期依赖,字节跳动、华为和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
黄仁勋谈小米雷军:正在共同开发... IT之家 7 月 21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采访时提到,这次到北京见了雷军,...
高标准“公厕”成摆设!是惠民改... (央视财经《财经调查》)《财经调查》栏目组接到群众举报,村里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
“黑天鹅”突袭,猛烈抛售!影响... 日本政坛即将迎来大风暴。北京时间7月20日晚间,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0日,日媒发布出口民调显示,自...
部分港美股投资者收补税通知 有...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吴瞬  今年以来,部分港美股投资者陆续接到当地税务局的补税通知,要求其境外投...
宇树科技启动IPO,参股公司曝... 宇树科技正式启动IPO,参股公司名单曝光。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O周报|本周3只新股申购,... 本周新股申购迎来家居五金、消费电子和音频等3个细分行业的头部公司。澎湃新闻根据Wind及公开信息梳理...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A股走牛的... 中信证券:出海可能是新的方向A股继港股后也逐步转为增量市场,最重要的是不断寻找新的存在预期差且未来能...
黄仁勋谈中国市场:既有活力 又... 财联社7月21日电,据央视新闻报道,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后亮相中国,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
经济活带动金融活 M2-M1“... 财联社7月21日电,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与狭义货币(M1)的同比增速“剪刀差”(M2同比增速...
特朗普政府审查马斯克公司合同 ... 财联社7月21日电,据新华社援引美媒20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亿万富翁马斯克关系破裂后,特朗普政府...
富煌钢构溢价并购实控人企业终止... 出品 | 子弹财经作者 | 段楠楠编辑 | 冯羽美编 | 倩倩审核 | 颂文在公司股价破净、主营业务...
开除鲍威尔?在特朗普政府内部,... 尽管总统特朗普一再流露出可能罢免鲍威尔的意向,但其核心圈内的关键人物——财政部长贝森特已成为主要的内...
欧股牛市,下半年还有油吗? 欧... 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强劲反弹后,欧洲股市的上涨势头正面临考验。自4月初美国关税冲击引发的抛售潮以来,欧洲...
广发银行信用卡的“坑”,6年后... 信用卡按时还款,本以为能薅银行的羊毛,但没想到,却被银行薅了羊毛。据中新经纬报道,广发银行信用卡一位...
观察|宇树IPO,人形机器人上... "宇树启动上市辅导",备案信息曝光的7月18日傍晚,这8个字在科技圈刷屏。2016年8月成立,202...
A股运行中枢有望上新台阶,挖掘... 上周,沪指围绕3500点反复走强,7月18日上证指数创下今年以来收盘新高。机构分析认为,“反内卷”政...
5%,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冯其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
宗庆后事件钟睒睒口碑翻盘,这几... 宗庆后三个私生子事件被爆出,影响较大的企业家竟然是钟睒睒。2024年2月,饮料巨头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