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冲刺IPO的快时尚巨头希音(SHEIN)在法国遭遇两起监管重击,合计罚款或赔偿金额高达15.87亿元人民币。
这场合规风暴直指其商业伦理与数据治理缺陷,为上市进程蒙上浓重阴影。
法国双罚单:虚假营销与隐私侵犯的双重绞杀
7月3日,法国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对希音处以4000万欧元(3.37亿元人民币)罚款。具体理由是希音虚构折扣、环保宣传缺乏数据支撑,这一金额创下欧盟同类罚款纪录。核心违规事实包括:
虚构原价:57%促销商品实际未降价(如某连衣裙长期标价59欧元,却虚假标注“原价89欧元”);
折扣缩水:19%商品宣称折扣幅度高于实际(如“5折”牛仔裤实际降价不足30%);
先涨后降:11%商品在促销前突击涨价(某上衣从39欧元提至59欧元,再以“折扣价49欧元”销售)。
尽管希音声称2024年3月已整改,但DGCCRF明确指出:“欺诈行为本质未消除”。
7月11日,希音被曝涉嫌侵犯用户隐私,可能面临1.5亿欧元(12.5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款。报道显示,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CNIL)拟就违规使用Cookie对希音罚款1.5亿欧元(约12.5亿人民币),相当于其2024年预期净利润的15%。违规行为包括:
未经用户同意强制安装广告追踪Cookie;
即使用户点击“拒绝所有”,部分追踪器仍后台运行;
隐私政策未披露Cookie类型、第三方合作方及数据留存期限等关键信息。
此前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希音试图以香港IPO倒逼伦敦交易所接受中国版招股书。如今接连重罚不仅冲击财务数据,更将严重损害其国际资本市场信用。
欧洲上市困局,中国企业绕不开的三重难关
希音的遭遇并非孤例,中国企业在欧洲面临系统性挑战,中国出海企业在欧洲永远都有痛点“欧洲不欢迎”这类企业上市。
简单来讲,有三大难关。
第一大难关是规矩太严太多,还特别贵。
环保报告(ESG)是“地狱难度”,要查你整个供应链的污染和用工问题(比如非洲矿场、中国工厂),很多中国供应商根本不会算这个,搞起来成本极高。
数据隐私管得死,中国要求数据放国内,欧洲要求数据放欧洲,两边打架,建系统解决很烧钱。
各种新法规不断,像管AI的、管电池回收的、管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数字护照”),条条框框又多又细,合规成本爆炸。
做报告超贵,在欧洲请律师、做认证、搞审计的费用比国内高好几倍。
第二大难关是欧洲人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你。
政治找茬风险高,欧洲动不动就用“国家安全”、“不公平补贴”调查中企(比如电池厂、光伏厂),可能直接卡你上市或经营。
ESG是“政治正确”,欧洲投资者特别看重环保和人权,如果你这方面讲不清或出问题(比如涉及新疆),他们就不买你股票,甚至可能被踢出投资名单。
对中国企业信任度低,担心数据安全、政府影响等,容易相信负面消息或被做空机构攻击。
第三大难关是公司内部要“大动刀”。
董事会不能老板说了算,像德国要求一半监事会是员工代表,中国企业很难适应。
不能搞“同股不同权”,中国科技公司老板常用的保控制权方法(比如AB股),在欧洲很多地方行不通。
账本要重做,中国的会计准则和欧洲的不一样,转换起来又麻烦又贵,还可能影响利润数字。
怕被告,欧洲小股东很爱集体诉讼,一点问题(比如宣传不实)就可能赔巨款。
总得来说,去欧洲上市不是简单融钱,是场成本超高、规矩巨多、还要看政治脸色的硬仗。除非你钱多、合规能力强、还能搞定欧洲关系,否则很头疼。
所以还是希音还是要珍惜香港和港交所的托举,早日在港交所上市。
港交所为中国出海企业架设合规跳板
港交所近年来通过制度创新、流程优化及国际化布局,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上市支持,尤其在合规适配、估值提升及全球化监管协同方面成效显著。
第一点是合规支持,降低上市门槛,提升效率。具体来讲:
特专科技企业上市通道(18C章节)无盈利门槛,允许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五大领域的未盈利企业上市,仅需满足研发投入占比≥30%及40亿港元估值要求(原来是60亿)。
快速审批机制,比如说“科企专线”,特专科技企业可保密提交申请,审核周期缩短至30个工作日,希音本轮去港股IPO走的就是“科企专线”;比如说“A+H绿色通道”,百亿市值A股企业赴港上市仅需一轮反馈,宁德时代今年港交所上市备案25天获批,创速度纪录。
架构灵活。允许同股不同权(WVR)架构,保障创始人控制权(比如小米、美团),接受VIE架构。
第二点是估值支持,改善流动性,缩小AH溢价。具体来讲:
在流动性注入方面,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扩容,港股通标的覆盖90%港股流通市值,2025年南向成交额占比升至25%。
在估值修复与溢价方面,2025年港股新股平均涨幅超10%,消费及科技板块领涨(如蜜雪冰城上市涨154%);AH股价差收窄至30%以内(原超50%),宁德时代港股发行市盈率较A股溢价18%。
在基石投资者护航方面,有淡马锡、中东主权基金等国际长线资本参与锚定,宁德时代H股国际配售超额认购8倍。
第三点是全球化监管协同,帮助在港上市企业构建跨境合规生态。具体来讲:
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局两地监管协作。中国证监会“惠港5条”优化备案流程,支持境内企业境外募集人民币资金。香港证监局与PCAOB(美国会计监督机构)的联合检查,可以降低中概股审计风险。
港交所ESG与国际规则接轨。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减少与A股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差异(如收入确认、研发资本化);强化ESG披露,但要求低于欧盟CSRD(如暂无需追溯三级供应商碳排放)。
地缘风险对冲。港股成为中概股回流首选,2025年50余家企业启动双重上市,规避美SEC审查压力。
第四点是可以为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进行资本赋能。港交所允许90%募资用于境外项目,助力企业融资出海;“闪电配售”机制的再融资效率高,3天内可以完成配售。港股上市也可以提升全球信用背书,吸引产业链合作。
总的来说,“政策红利(快速通道+架构包容) + 流动性改善(南向资金+双币交易) + 监管协同(备案制+ESG渐进)”,组成了港交所的核心竞争力。
据德勤预测,2025年港股IPO募资额将达2000亿港元,重登全球榜首。
所以,希音还是要尽快抓住本轮上市的重点,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资本全球化的十字路口,中国企业需要的不是冒险突进,而是精准借力。想相对轻松、省钱地接触国际资本,港交所是目前对中企最友好的主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