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育儿补贴来了。
2025年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正式公布。据《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此外,在2022年1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幼儿,则按照应补贴月数折算来发放相应补贴。
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根据国家卫健委估计,这一项全国性的措施,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
据统计公报,2022年到2024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分别为956万人、902万人和954万人。叠加2025年的出生人口,这些年龄段出生的人口均将受益于此项政策。
千亿规模
据多家券商测算,此次育儿补贴的规模在千亿元。
比如,光大证券就预计,2025-2027年三年每年发放的育儿补贴约为1200亿元,此后稳定在 1030亿元。“针对2022-2024年期间出生婴幼儿,国家按照应补贴月数折算发放补贴,根据当年的平均发放补贴金额乘以当年出生人口,计算出 2025-2027年三年内补发的补贴金额,分别为855 亿元、519亿元、186 亿元。其次,针对 2025 年之后出生的婴幼儿,补贴时间持续三年,每年规模为3600 元。对于出生人口的估算,考虑到未来出生率回升和育龄人口基数下降的共同影响,中性假设未来出生人口不变,保持在2024年的954 万人。2025-2027年针对2025年之后出生的婴幼儿补贴金额逐步上升,分别为343亿元、687亿元、1030亿元。据此可以得出,2025-2027年每年发放的育儿补贴合计约为 1200 亿元,2028年开始稳定在1030亿元。”光大证券分析师解释。
华泰证券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生育补贴早已不限于国家层面。
地方政府早已行动起来。
2021年,四川攀枝花率先推出全国首个按月发放的育儿补贴金,为二孩、三孩家庭每月发放 500元/孩直至3周岁。这开创了长期现金补贴的地方样本。
2022年,湖北天门与新疆克拉玛依同步跟进:天门以“组合式减负”为特色,在提供300元分娩补助的同时,叠加个税抵扣(1000 元/月/孩)、延长产假60天,并大幅提高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至1.5倍;克拉玛依则采取阶梯式补贴,二孩 500 元/月、三孩 1000元/月按年发放。
2023,山东济南推出“现金+医保+住房”三位一体支持体系,二孩、三孩每月补贴 600 元,并免除当年度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同步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三孩家庭 100 万元)。黑龙江哈尔滨延续按月补贴模式,但覆盖群体收紧至户籍家庭。在山西高平,除二孩 5000 元、三孩1万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外,创新设置分阶段支持——发放 6000 元“奶粉补贴”、每年 3000 元“护苗成长补贴”(含保教费与医保),以及学前教育每学期 1000 元补贴,实现从孕期到学龄前的全周期覆盖。湖北天门同年加码政策,新增二孩1千元、三孩3千元生育奖励,并首次将购房补贴(最高10 万元)与生育挂钩,三孩家庭累计可享超22万元补助。
2024至2025年,地方政策持续加码。湖北鄂州将育儿补贴扩展至非人才家庭(二孩 500 元/年、三孩 800 元/年),同时为人才提供落户奖励,并缩短医疗待遇等待期;陕西榆林2025年采取“一次性+年度补贴”复合模式,三孩家庭可累计获得 3 万元育儿补贴,并配套延长带薪育儿假。湖北孝感侧重托底保障,为未参保产妇提供每月600元产假补助。
最显著的突破出现在2025年。
内蒙古呼和浩特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提供 1 万元一次性补助,二孩、三孩则分5年或10年发放总额5万、10万元补贴,释放鼓励首胎的明确信号;四川攀枝花在延续原有育儿补贴基础上,新增优生补贴、辅助生殖补贴(5000 元/人)及托育补贴(200 元/月/孩),构建“孕前-生育-托育”全链条支持。
两极分化
随着育儿补贴逐步落地,带有刚需性的婴配粉市场,将大概率挖到第一桶金。
某种程度上,资本市场是相信这种故事的。 截至7月29日收盘,阳光乳业股价大幅上扬9.98%、骑士乳业股价攀升5.05%、贝因美股价上浮3.54%、西部牧业股价抬升1.41%。
但信心似乎有限。在婴配粉市场占据最大份额的飞鹤与伊利,股价表现冷淡。
7月29日,中国飞鹤报收4.710港元/股,涨幅仅0.43%。伊利报收27.52元/股,跌幅0.76%。
欧睿数据显示,2024年,飞鹤在国内婴配粉市场占比达到17.5%,位居第一。伊利以16.3%的市场规模排名第二。
背后或许与婴配粉市场起伏有关。
欧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婴配粉零售市场规模约1367 亿元,对应2020-2024年CAGR 为-4.2%。其中2024年同比下滑7.4%。
这一趋势在今年有所缓解。
尼尔森IQ数据显示,在2025年1-4月,婴配粉全渠道同比增长2.3%,线下同比下滑1.4%,线上同比增长12.3%。
龙年宝宝热或许是推动因素。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 954 万人,结束了连续七年下降趋势,实现了小幅回升。
可增长动能依旧相对脆弱。菲仕兰中国总裁张展红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基于国内的结婚登记对数下降,新生儿数量大概率会继续减少。这将让竞争走向激烈。
据民政部网站公布的 《2024年四季度民政统计数据》 显示,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 610.6 万对,比上一年减少 157.6 万对,降幅为 20.5%。结婚数量是2007年以来最低。
此外,在需求走向存量基础上,家长们越来越愿意给幼儿买更好的奶粉了。
尼尔森IQ数据显示,今年1-4月,超高端+市场同比增长13.3%,超高端市场同比下滑4.8%,高端市场同比下滑14.6%,中高端同比增长2%,中低端市场同比增长2.7%。从市场占比来看,超高端+市场达到33.2%,超高端市场达到31.2%,高端市场达到24.2%,中高端市场为8.6%,中低端市场为2.7%。
结果是,婴配粉市场两极分化加剧。
在2024年,在高端市场拥有品牌优势的外资乳企保持增长。比如,达能在华市场份额显著增长。“我们对超高端的爱他美领熠系列表现特别满意。”达能称。菲仕兰2024年财报显示,其核心婴配粉品牌美素佳儿2024年在中国市场保持双位数增长。雀巢中国也透露,2024年中国婴配粉业务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其中,曾连续下滑的惠氏启赋业务更恢复增长,婴配粉业务成为中国大区业绩增长最大贡献者。作为对比,蒙牛奶粉业务却在下滑区间。
甚至,在高端市场拥有优势的飞鹤,也有着增长压力。该公司就预计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8%-10%至91-93亿元。对此,飞鹤解释为,4月推出的生育补贴造成终端购买需求降低,以及其再次主动清理渠道库存(从之前的1.5 个月降至 0.5 个月)。
需要看到的是,飞鹤抢先推出生育补贴。
3月26日,该公司就宣布,预计投入12亿元专项补贴。从4月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家庭可获得不少于1500元生育补贴,落地产品在超高端市场。4月15日,伊利16亿元生育补贴落地。具体来看,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户均补贴将不少于1600元,也主要集中在伊利的高端产品。
同样在上半年,菲仕兰旗下皇家美素佳儿旺玥儿童奶粉相比去年同期销售额保持高双位数增长。
由此,千亿补贴落地,或许会进一步推升婴配粉市场的高端化。外资品牌或许在其中占据优势。
这解释了资本市场对于婴配粉巨头的相对冷淡。
回头来看,婴配粉市场增长关键在于新生儿规模,此番育儿补贴落地已经表明了政府提升生育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