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财富第二增长曲线。
今天是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冲高回落,总体上市场行情偏弱。大盘回落原因,除了昨天讲的,还有就是宏观消息面有一些小问题。
我们一般说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看CPI和失业率,但最直接了解经济成色,还是每个月月底的PMI,7月制造业PMI49.3%,这里,个人判断,7月份制造业PMI走弱有两大原因:一是618购物节后需求退潮,二是出口端影响,由于之前加关税导致海外代理商突击备货囤货,而后中美关税下降,海外代理商囤货退潮。
两个叠加,出现7月低点。叠加7月本身就是税务征期,企业投产资金不足,所以就出现一个制造业PMI低点。经济数据不佳会不会影响股市?有影响,但换个思路,经济数据不佳才需要出刺激政策,才会有利好政策。
至于美联储不降息,其实在意料之中,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干涉没有起作用,更加难办的是,美联储暗示9月也不降息。受此影响,国际铜价暴跌,大宗商品估计会有一轮深蹲,但介于如今全球经济还在一个冲顶上升期,个人认为大宗商品下跌是阶段性而非见顶。
还有,中美贸易谈判结果有不确定性,需持续关注,老特说8月1日就是最后期限,不会延期,这事,不到最后真说不准。
以上三件事,都是宏观面,偏空,对短期行情造成影响,但不会改变大盘的大趋势,适度关注,心中有数。从板块上说,宏观面利好利空影响的主要是周期股,对三新板块有影响,但不多。现阶段,市场主力依然在猛攻“三新板块”。比如:
首先,今天算力股是热点。从大方向说,算力股受益于中美之间的技术竞赛,尤其是数字和AI领域的竞争。最新的消息是,因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英伟达被约谈,客观上利好国产算力芯片,尤其是华为昇腾及其供应链企业,由于华为昇腾芯片完全有能力对H20进行平替(不是吹牛,美国人自己说的),所以,介于安全考量,预计华为昇腾芯片将获得国内企业端和政府端的深度青睐。
其次,新医药依然是热点。短期可能冲高回落,但中长期,新医药上攻尚有余力,尤其是BD交易不断涌现,每一次新BD交易会带动整个板块上涨。
原理很简单,BD交易肯定对单只新药股股价有拉动,而现阶段医药股投资中,ETF投资占比很高,所以,只要一家有BD,整个板块就能联动。
轮番出现BD,新医药板块就会不断的获得上涨动力,关税多少对于创新药和BD交易都没有影响。中国直接对美药品出口金额很少,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医药产品出口总额为190.5亿美元,其中药品(含西药、中药)出口额合计约73亿美元(西药64.2亿美元 + 中药8.7亿美元)
其中:西成药(即制剂)出口仅占西药类的18%,约11.6亿美元,创新药出口占比极小,原料药出口达45.2亿美元,占对美药品出口的61.9%,主要品类为维生素、多肽激素、氨基酸等。
而中国创新药的BD交易,2024年519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608亿美元。
我听有专业人士认为:BD交易下的医药股上涨存在泡沫,他们认为,很多BD新药其实是二期甚至一期临床,从二期临床到三期临床的失败率很高,而市场通过BD交易的合同条款,透支了未来数年的医药股涨幅。对不对?有道理,但不对。
因为,投资人看好的,不是BD交易本身,而是BD交易带来的医药股资产性质的变化。我们来对比,A公司,研发甲药,自营,B公司,研发乙药,BD,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B公司通过BD交易能够提前实现新药收益,买方一般通过里程碑付款,比如第一期成功就给5亿美金,那么B公司就能用这5亿美金开发更多的管线。
而A公司,从中试,到临床三期,起码走过5年,然后才开始销售,缓慢回收,这中间需要将大量资金和人才押在研发上,周期长,回报慢。这样看,A公司是典型的重资产公司,B公司是从重资产逐渐转变为轻资产。
看懂了吗?关键是资产质量发生了变化。巴菲特为什么投资可口可乐,不投资百事可乐?很简单,可口可乐卖浓缩液,不开灌装厂,是轻资产。
所以,我认为BD交易不是泡沫,而是中国药企开启了新思路,而该思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药股的资产质量。简单理解,如今中国创新药企不是传统药企,而是创新平台,这是中国擅长行业的一个进阶,这个行业的低阶版本就是CRO。
CRO也是轻资产,其在研发活动中承担临床数据收集这样的简单任务,而BD交易的药企,是直接研发药物并销售专利授权。这样的药企更像高通。
所以你看,本轮中国药股上涨,根本不是国内投资人炒起来,而是海外投资人,他们看懂了其中的逻辑变化,把港股创新药股价炒上天。而国内很多投资人,还是以老眼光在看医药股。
如果你 喜欢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点下面的“ ”图案,公众号就每天会推送给你了。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