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看得我眼晕。各部门发布平台不一样,遇到细节问题,真不知道该敲哪家的门。”在濮阳市一家企业的会议室里,企业负责人的这句吐槽,瞬间引发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这一幕,发生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李艳帮办”团队“移动会客厅”的服务现场。
为精准破解企业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行政服务中心“李艳帮办”团队创新推出“移动会客厅”服务模式,主动打破时空壁垒,将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变“企业找服务”为“服务找企业”。
服务前移 直击企业“急难愁盼”
“移动会客厅”的核心在于主动前移服务阵地。“李艳帮办”团队打破时空壁垒,通过常态化走访、沉浸式座谈,深入挖掘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审批、政策落实中的痛点难点。
一次走访中,王先生反映了他办理营业执照时遇到的难题:他计划在乡镇开店,租赁的房屋未办理不动产证,而根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今年初实施的新规,无不动产证办理营业执照需乡镇政府出具证明。但他多方咨询时,却得到“未接到通知”“未办过此类业务”的回复。
了解情况后,市行政服务中心高度重视,及时向市政府进行汇报,提请市政府督促各县区落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新规。在市政府推动下,全市针对乡镇住房无不动产证办理营业执照问题开展专项部署,最终让此类难题得到妥善解决。
“一企一策” 精准破解发展瓶颈
面对企业个性化难题,“李艳帮办”团队采取“一企一策”模式,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今年5月,濮阳东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办理不动产证时陷入困境:该企业在工业园区拍得的地块,按流程需提供四邻权利人签字确认资料,但该宗地北侧地块因抵押纠纷,土地与地上建筑物分属不同企业,导致企业提供的签字资料与不动产系统数据不一致,手续办理陷入停滞。
对东晟实业而言,不动产证办理进度直接影响后续项目申报,时间紧、任务重。市行政服务中心立即组织“李艳帮办”团队和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沟通。由于此类问题以往极少出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随即启动专题研究,仅一天后便给出解决方案:由东晟实业以出具承诺书的方式代替四邻权利调查环节,为其办理不动产证。
敞开心扉 共筑政企协同新生态
“会客厅的意义就是不但要给企业办事,而且要把政府最新的政策通过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和宣传,再一个就是让企业成为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的参与者,从企业的角度提供合理化建议,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市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审批帮办科科长张彦嵩表示。
71场深入一线的走访座谈,让敞开心扉的政企对话成为常态。从政策落地的堵点到项目推进的难点,企业发展中的真实诉求与政府改革创新的方向在此精准对接。今年以来,“李艳帮办”团队已累计高效解决企业各类“急难愁盼”问题116件。
“过去是企业追着政策跑、围着流程转,现在是服务主动送上门,我们的建议能真正落地。‘移动会客厅’不光帮我们解决了一个个具体难题,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从提出建议到变成实实在在的改进措施,这种‘有回应、能解决’的互动,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濮阳营商环境在持续优化。”一位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政企协同的温度与实效。本报记者 白国华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