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茅台”首亏,阴间地产卖不动了? 殡葬业亏损现状 殡葬业暴利揭秘
创始人
2025-08-27 11:32:01

01:分水岭时刻

地产亏损的风终究还是吹到阴间。

曾被誉为“阴间第一股”的殡葬行业龙头“福寿园”,自2013年港股上市以来,首次发生亏损,还是亿元巨亏。

近期,福寿园发布中期业绩预警,预计2025年上半年会产生2.35亿至2.65亿元的亏损,较去年同期2.99亿元净利润,几乎是分水岭式的大幅转亏。



要知道,福寿园过去的日子堪称躺赢。

上市后的十多年间,公司年营收从6亿元猛涨至26亿元,直接翻了四倍多,旗下墓园业务更是冲出上海,逐步覆盖到了河南、重庆、安徽、山东等十九个省份。

在利润方面,“经营性墓地”业务占比超八成的福寿园,也被许多投资者称为“殡葬茅台”,其毛利率在2015年时达到77.60%,到2024年已攀升至85.85%。



在这背后,自然是节节攀升的墓地价格,旗下墓地均价涨到了12.2万元/个,折算每平米近20万元,几乎是上海新房均价的2.6倍。

冲这盈利能力,“殡葬暴利”的刻板印象似乎都有点情有可原了。

那么问题来了,当下墓地价格没有与房价一同跳水,这亏损从哪儿来的?

答案很简单,消费市场买不动了......



营收超20亿,相比2023年减少20.9%

2024年,福寿园经营性墓地去年卖出1.25万个,相较2023年减少超3800个,看似数量不多,但换算成价格就是少了近4.35亿的收入,结合那么高的毛率,最终在利润业绩上就很难看了。

尤其在2021年后,随着墓地价格逆房价上涨,福寿园业绩就曾出现过大幅波动,只是没有爆出如今的亏损,但相比之前的顺风顺水,逐渐开始有了经营压力。



对此,福寿园官方解释的理由有三:

1、宏观经济承压,客户谨慎消费,业绩短期内承压
2、子公司税务成本显著上升
3、对部分附属公司录得的商誉及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拨备

翻译一下就是:不是因价格高了不买,而是宏观经济差了,大家不敢消费了,同时国家对经营性墓地的税收也增加了,最后公司盈利预期下降,这账面商誉不就又得减值了嘛。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大伙儿都不愿意买了,这墓地价格咋还不跌了?这基础供需关系咋都不满足了呢?

首先咱们得知道,我国墓园大致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属于社会福利设施,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为辖区居民提供安葬服务,经营性公墓则以市场化运营,通过有偿服务满足多样需求,价格受市场调节。

在数量上,公益性公墓占主导,除了熟知的公益陵园,常见的家族墓地或村级公益性墓地,均属于公益性安葬设施的范畴,所以涵盖范围极大,而经营性公墓的运作范围与开发数量都比较受限,一度被认为是“稀缺资源”



所以,价格虽受到市场供需影响,但无论相比范围更广的公益性公墓,还是规模更大的活人房地产市场,经营性公墓的盘子并不算大,这就导致了经营方在墓地价格调控上的能力更强。

过去,这些大多位处一二线城市的经营性墓地,其目标客户多为城市高净值人群,市场供不应求,自然是墓挑人,而非人挑墓。

如今除了福寿园,还有福成股份、安贤园、万桐园、中国生命集团这四家上市殡葬企业,但它们近两年的业绩均出现了明显下滑,无一幸免。



曾经的热门概念

纵使行业遇冷,但“国家老龄化”的高预期,依旧支撑着这些公司“不松口”,当下销售不景气被视为“短期承压”,只要价格不跌下去,熬过了周期,以后老人肯定越来越多,自然会有人来买。

最终使得墓地价格不仅逆房价,还逆需求,现在没人买,不代表以后没人买,价格要是先跌了,那岂不是更亏。

其实早在2023年,民政部就针对社会上频繁出现的高达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天价墓地就发布了相关管理征求意见,即便后续通过市场监管以及税收调节等手段管控,但墓价依旧坚挺。

一边说着税务成本显著提升,一边维持住价格,殡葬行业是否真进入了“周期性”,咱们尚且无法断定,可这“老龄化信仰”是真比价格还坚挺。



其实不光是殡葬行业的一众公司,过去十多年来,民间对于“人生后花园”的热情同样不减。

只是这场共赴的“墓地泡沫”,在经济与消费承压的时代背景下,逐渐有了破裂的痕迹。

至于泡沫弧光折射出的,自然是前面这么多年的“墓价狂奔”

02:阴间朝阳行业

“加速老龄化”+“人口基数”,几乎是整个殡葬行业的催化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亿人,占比22.0%,与2023年末相比,增加1334万人,人口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扩大了死亡人口基数。

我国每年死亡人口在2021年就已突破了一千万,较1990年增加了三分之一,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中国年平均死亡人口数量将从2010至2015年的961万人,提升至2025-2030年的1293万人,这些直观数据无疑成为了殡葬行业的最强广告。



只不过在曾经墓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内,当年语言还没那么学究,而是用“以后去世的人肯定越来越多”、“再不买就没地了”、“之后指定是人多墓少”等等话术来推销与制造焦虑。

等到越来越多人进场后,墓地当年同期上涨的房产一样,成为了投资乃至投机的工具,甚至在无数影视作品都有所体现,“后朝阳产品”、“另类期货产品”等名称,都是墓地的资本雅号



当然也有真性情购买者

2017年,因五年内苏州墓地价格至少上涨了10倍,苏州开始限购墓地,至于上涨原因就更加荒诞,上海很多嫌墓地贵的人开始来苏州购置,而后又涌入了更多的炒墓群体,最终推高了价格。

2021年,昆明某陵园曾经推出过“墓地按揭贷”业务,最高可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可达10年,贷款利率固定为9%,活人房还没还完贷款,就要开始着急帮后花园还贷款了。



阴 阳 贷

后来面对猛涨不断的墓价,有人庆幸提前帮家里买墓节约了不少钱,也有人拍大腿没多买墓地囤着,亏大发了,基本可以看出,此时已经完全变味了......

2023年,上海松鹤园墓价登上热搜,墓园内一个0.6平方米的墓地被曝售价高达45.78万元,换算成每平方米的单价高达76万元,几乎是市内汤臣一品价格的三倍。



甚至到了2025年,依旧能看到北京市民在前往河北涿州购买墓地,部分公墓从在北京私设服务处,到最后形成了跨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而这些行为实际上违反了公益性公墓不得跨区销售的规定。

在阴间地产热下,许多老人更是遭受诈骗,墓地没买到,棺材本还赔没了。

讲什么比特币大爷大妈们不懂,但一讲墓地这种亲身关切,就很容易就被骗。



2022年,合肥警方破获一起以“投资墓地”为幌子,骗取老年人“养老钱”的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650余万元,被骗老年人超过110人。

同年,内蒙古包头市公安局侦破一起高达7000余万元的非法集资案件,犯罪嫌疑人以实际控制的某殡葬服务公司名义,推出1年至5年期返本付息的墓地销售模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涉及参与人800余名(60岁以上占80%)。



类似诈骗最高金额纪录达到18.74亿

活人房子有人炒,死人房子也有人炒,最终诞生了“骨灰房”这个超级杂交种。

一线城市墓地贵,房价也贵,买墓地不如直接买房,这下骨灰不仅能放房子里,还能坐等房子升值,一鱼两吃。



有嫌房子贵的,直接几家人拼好房拿下,一起把骨灰放了进去。

二三四线城市房价相较便宜,而墓地单价明显超过了房价,所以也大有人这么干,最关键的是,放墓园既要交管理费,使用年限又还得续,真还不如放屋里,当个灵堂放了。



同样,也大有一线城市外溢的“骨灰房”需求者前往更小城市置办房产,只是以上所有“住户”,有点瘆邻居了......

在种种墓地狂飙年代的众生相下,现在既然需求都疲软了,那么后花园价格真能降下去吗?

03:不再后花园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一线城市墓地价格依旧维持在高位,北京墓园平均起售价约8.52万元,上海9.67万元左右,广州4.38万元,深圳6.81万元。

况且单人墓穴面积通常仅为0.6㎡,算下来大部分墓地每平米价格都突破了10万元。



香港立体墓地更是寸土寸金

不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政策端对于经营性墓地的限制越来越严格,许多大型殡葬企业的土地储备大多来源于上世纪的政府划拨,现在拿新地几乎成了最大难题。

再加上社会上对于严厉控制新经营性墓地的供给,以及价格管制的呼声越来越大,未来势必让“殡葬茅台们”难以躺平。

至于供给端,现在多地的城投公司也都开始入局殡葬产业。



可以预见,未来的殡葬需求肯定有有增无减,只是由于畸形的墓园价格导致了需求端的矛盾,对于带有政府背景作用的城投公司,在其中能发挥更好的“规范供给”作用。

与此同时,对于城投公司而言,墓位管理费定价一般为墓位使用期20年费用的10%至20%,与墓位费用在墓位销售时一并收取,因此公墓项目可以保证稳定的现金流

所以,墓地生意的投资回报率通常比贸易、资产租赁、物业管理等业务板块要更高,再加之大多数城投公司债务压力大,需要有稳定的收益用于偿还城投债。



阴间房价最贵

最终无论是规范市场,还是顺势而为,城投化背景墓园的入场势必会对未来墓地价格产生影响。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如今也有了更为广泛的“人生最后一站”选择。

随着“厚养薄葬”观念普及,生态草坪葬、树葬、海葬、VR祭扫等更经济的方式占比上升,尤其是随着年轻一代的观念转变,未来殡葬市场可能会产生更多样化的需求与供给。



殡葬需求不会减退,但细分需求会产生分化

客观来讲,此前不断攀升的墓地价格以及后续支出,也都对这些新型殡葬方式推广与出现产生了促进作用。

至于国外,同样有越来越多夸张的殡葬方式,有人把骨灰做成钻戒佩戴,也有人把骨灰发射到太空。

比如,日本公司SPACE NTK曾与Space X联合推出过“太空宇宙葬”,先把骨灰压缩成小型胶囊,装入人造卫星发射升空,绕地球公转5年后,最后飞往太空燃烧殆尽,整体花费在2.5万人民币到50万人民币不等。



在过去,墓地仿佛成为了一种“思想钢印”,活人必须得买房,死人必须得住墓地。

换言之,这更像是人生后半程的独有社会性焦虑。



讽刺的是,活人把死后的事情操心完了,结果从闭眼的那一刻起,自己反而是唯一超然事外的人。

下一个后花园,何必是后花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英伟达推出机器人“最强大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邓浩算力正在成为机器人产业的“通胀”环节,由此催生域控的强劲需求,吸引众多A股...
卓越商企服务上半年营收20.2... 中经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8月26日晚间,卓越商企服务(6989.HK)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
全员到岗但领导不来?员工爆杭州... 8月25日据媒体报道,杭州银行(600926.SH)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匿名举报”杭州上城区天城...
免费学TikTok电商,南山政...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郑恺 8月23日,“技能进阶・职达南山”TikTok电商公益培训圆满收官。...
好消息!医保账户余额能转账了 您知道吗? 医保个人账户不光能自己用 还能给家人“钱包转账” 但转账前 一定要看下自己要去的医院 目...
原创 资... 如今币圈大佬的命运两极分化: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币圈人物,如今有的破产,有的退圈,有的面临牢狱之灾,有...
对话钉钉无招:用AI,打碎一个... AI时代怎么重做工作方式,这是无招的第一份答卷。 访谈|杨轩 邓咏仪 文|邓咏仪 直到2023年...
邢自强:这轮水牛行情会被什么打... 邢自强系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8月25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
稳健医疗上半年营收增长31.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雷若馨 深圳报道打着“医疗+消费”的牌,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交出了一份不错的...
光模块概念股逆市走强,新易盛股... 8月27日,A股市场午后跳水回落,沪指、深成指双双跌超1%。从板块来看,光模块(CPO)概念股逆市走...
美国版“人工智能+”,正面临怎... 昨日(8月26日)盘后,中国AI产业顶层设计《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公布,基本明...
绿地控股:上半年营收944.9... 8月26日晚,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地控股,600606.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半年...
航旅纵横的下注游戏,翻车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科技 (ID:ifeng_tech),作者:凤凰网科技,编辑:董雨晴买延误...
V观财报|西部牧业上半年亏损扩... 【V观财报|西部牧业上半年亏损扩大】西部牧业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96亿元,同比...
富滇银行“长尾腐败”,早已写在... 导语:业内人士看来,正因为夏蜀的落马,并非直接出自富滇银行的业务,反而更凸显“治理惯性”魔力。8月1...
奶香邂逅书香,光明乳业携手上海... 盛夏八月,申城书香漫溢。8月13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盛大开幕。作为...
爆了!湖南杀出一家“人形机器人... 消费电子龙头,蓝思科技(300433.SZ),股价爆发!2024年以来,蓝思科技区间最大涨幅已达26...
半年盘点|猫狗“吞金”!宠物股... 今年上半年,国家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生育。相比之下,“毛娃”行业则没有生育焦虑。近日,...
IPO变革两周年:IPO结构性... “827”新政已推行满两年。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A股资本市...
金风科技出海,从卖产品走向“卖... 导语:“信用本地化”成为开拓新兴市场的关键门槛。中国新能源出海,正在发生一场悄然转向。8月18日,金...
德国中产家庭的困窘,让我震惊 在德国度假期间,隔三差五地我会去公司位于慕尼黑市区的办公室上班。我们住在慕尼黑郊外的小镇,以前都是开...
白酒变局,透视酒企穿越周期之道... 今年以来,在科技股的带动下,A股市场表现十分突出,近期沪指甚至创出了十年来新高。然而,在这轮市场的表...
V观财报|德林海因财务核算问题...   中新经纬8月27日电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林海”)2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相...
A股成交额再破3万亿元!三大股... 红星资本局8月27日消息,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沪指跌1.76%,深证成指跌1.4...
牛市来了?你该怎么办 牛市来了... 原创 刘博团队近日,沪指逼近3900点,创十年新高;两市股票日交易额超3万亿,创历史第二高纪录;甚至...
【收盘】A股午后持续走低,沪指... A股三大股指8月27日集体高开。早盘大小指数分化,双创携手走强,午前两市出现快速走高。午后两市风格变...
通宝能源: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7日,通宝能源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5.61亿元,同比增长5.65...
好太太: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7日,好太太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7亿元,同比下降5.00%,...
恒丰纸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7日,恒丰纸业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增长12.7...
千亿级创业板ETF来袭!创业板... AI制图。千亿级创业板ETF来袭!创业板指迎来配置黄金期8月以来,A股走出震荡反弹走势,上证指数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