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邓浩
科技股崛起,资本市场对包括无人智能、水下作战在内的新域新质战力高度关注。
中国海防是我国水下信息建设、水声防务系统及水下特装电子核心供应商。8月28日晚间,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13.85亿元,同比增加19.64%;归母净利润约9457万元,同比增加25.48%。
中国海防在中报称,其上半年在新业务领域不断形成突破,不断获得新市场机遇,一些产品实现新应用, 一些产品进入新市场,部分订单突破新领域。
无人水声装备获关键突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自2022年开始,中国海防加大了研发费用的支出,以研发费用占当期营收比来看,2022年以前基本保持在6.5%左右,但2022年起逐年提升,2024年为11%,今年中报显示为10.90%。
中国海防在2022年年报中称,公司重点聚焦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业链中核心价值的自主可控能力,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持续投入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当年研发投入共计5.19亿元,占营收12.09%,同比增长5.46%。
持续的高额研发开支,在业务端正在为中国海防不断贡献收入。
上半年,中国海防防务领域营收6.25亿元,同比增长17.72%。其中水声电子类业务营收4.20亿元,同比增长30.68%。
具体来看,中国海防透露,“无人平台水声装备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水声探测装备报告期内在新接合同、产品推广、技术创新等方面均有一定进展,尤其是新质装备领域任务实现了突破,发展形势趋稳向好;水声通信相关产品实现了多型无人平台的扩展应用,报告期内实现了在水下遥控领域方向上的市场突破。 ”
其中,部分探测设备总体技术和算法技术创新在上半年实现了成果转化,转化规模将形成约2亿元产值。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海防的财务费用同比翻了约10倍,从55万元暴增到578万元。
中国海防对此解释称,“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利息费用946.02万元,同比增加 96.75 万元(增长 11.39%);利息收入 373.41 万元,同比锐减 412.86 万元(下降 52.51%),利息收入的大幅下降是财务费用飙升的主因。 ”
或受益深海科技和水下作战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对GDP拉动作用达11.5%,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并列。深海装备、深海探索等核心科技领域不断受到资本市场关注。
浙商证券研报认为,海洋观测网是深海科技重要领域,我国大陆海岸线复杂绵长,海域斗争情况复杂,获得海洋有效监测是必备发展趋势。中国海防声呐产品作为海洋观测网核心信息收集获取装备,未来有望在深海科技大发展背景下,受益于海洋观测网的快速发展。
中国海防高管在5月的投资者交流中透露,“关于声呐装备在深海科技产业的运用,公司目前拥有水声电子防务装备全专业领域、全产业链科研生产能力,掌握国内水下探测、通信、信息获取和对抗设备的核心技术。当前,公司正深度参与到多项深海领域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中。”
此外,浙商证券称,水下攻防是水下作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潜航器(UUV)未来将成为水下主战军团核心力量,未来市场空间大。中国海防作为无人潜航器配套声呐核心供应商,有望受益水下立体攻防相关装备的需求大爆发。
中国海防作为中国船舶集团电子信息产业板块上市公司,持续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注入控股股东旗下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水声及部分非水声电子核心业务和优质资产,已经成为国内水下电子信息装备的龙头上市公司。
浙商证券认为,船舶集团下属多家科研院所拥有多项电子信息资产业务,集团在公司体外相关资产体量较大。未来随着集团整合力度不断加强,其有望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打造海洋信息龙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