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8月28日晚,“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2432.HK)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财报显示,上半年,越疆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7.08%;净利润4087万元,同比收窄31.75%。
分业务场景看,上半年越疆商业领域收入达1377万元,同比飙升165.5%。虽然目前商业领域占比总营收比例尚小,约为9%,但其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而商业板块的爆发,或与其在咖啡机器人、艾灸机器人等复合产品上放量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越疆的基本盘为工业,其工业领域收入占比营收高达55.1%。此外,越疆在工业上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但今年越疆在海外方面的拓展,受到贸易政策与关税不确定性的影响。导致其在海外市场面临产品准入受限、定价空间缩小以及市场渗透速度缓慢等问题。
为此越疆加大马力开拓海外市场。上半年,越疆加大全球销售渠道扩张,增加展会与线上营销费用,使其上半年销售及经销开支同比增长31.5%,达8220万元。
而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让越疆加紧国内业务的开拓。上半年先后与腾讯、药师帮进行战略合作,前者将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在国内工业制造、商业、教育等多场景的应用落地。后者将推动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智慧医药无人零售新场景的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产品线上,越疆的基本盘为六轴协作机器人,占比上半年营收总额的61.2%。而这部分业务多用于工业。但今年3月,越疆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发布了全球首款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
随后,在8月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越疆通过安排DOBOT Atom Ⅱ“接打爆米花”的动态展示,向市场证明其新产品在商业场景中的价值。
目前越疆已于今年6月完成DOBOT Atom的量产验证,并向日本客户完成首批交付。而这将为越疆今后在商业场景上打开更多可能。
另外,越疆还在今年7月发布了六足仿生机器狗,补全具身智能机器人“手+身体+脚”的闭环,构建起“机械臂+人形+多足”产品矩阵,成为一家全球出货量超9万台的具身机器人公司。
不仅硬件上实现量产,越疆还在软件上进行了自研。上半年,越疆在DOBOT Atom上搭载了自研的自研神经驱动灵巧操作系统(NDS)和仿人直膝行走系统(AWS),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成本,以及加强其在商业化场景中的技术实力。
以上种种说明,越疆正在通过商业开拓和成本优化成为一家平台型公司,以此对冲其在海外市场和工业领域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而这个规模化效应已在上半年财报中初显。上半年越疆整体毛利率提升3.1个百分点,达47.0%,剔除存货减值后稳定在49.4%。
当然,越疆也不会放弃海外市场。越疆方面表示,未来公司将通过做多国内市场、做深海外渠道,形成业务增长的双引擎,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领导地位。
在生态建设方面,越疆已成为英伟达(NVIDIA)物理AI全球生态伙伴,共同推进仿真平台、训练数据集、生成式大模型的联合应用。在海外业务深耕上,一方面完善本地化运营,另一方面将重点放在拓展欧美、亚太等高潜力市场。
8月26日,越疆宣布全球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成功下线。在这场技术商业化能力与资本耐力的赛跑中,越疆正在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