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直接上答案,5年后,房产价值将经历深度分化,马光远和王健林这些大佬的看法一致,除了优质的资产外,以后大部分房子可能都难逃贬值的命运。
这几年的楼市变化大家是有目共睹,从2021年底开始,楼市就进入细菌前所未有的调整周期,先是从三四线郊区开始,紧接着一步步蔓延到了北上广深大城市,
三年时间,全国房子普跌30%左右,一些三四线郊区盘和环京房甚至出现腰斩。百城二手住宅价格连续29个月下跌。
曾经只涨不跌的神话破灭,很多人开始怀疑,现在手上价值150万的房子,到我2030年还能值多少钱?
有意思的是,知名企业家曹德旺、经济学家马光远、地产大佬王健林,甚至首富李嘉诚,都对未来的判断出奇一致。
关于房子未来的趋势,王健林曾直言不讳: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的房地产能持续繁荣超过50年。
如今算下来,98年房改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正接近饱和阶段。
曹德旺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将房子比做水泥砖头,强调其本身价值有限,甚至当年还再三劝诫自己的妹妹赶紧把多余的房子卖掉,未来可能面临既卖不掉又租不出去的困境。
而经济学家马光远也直言,房地产作为最佳投资品的时代已经终结,他认为未来房产将回归居住属性,价格也会变得更加合理。
如果你现在以150万购买房子,5年后,也就是到2030年,这个房子还能值多少钱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未来房子的价值几何,与你所处城市,还有房子位于什么样的地段等多重因素正关联。
如果你在三四线城市,那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些地方人口往外流、房子却越盖越多,马大经济学家层预计这类房产可能会跌20%-30%。也就是说,150万的房子,七、八年后可能只值105到120万。
尤其是郊区,很多楼盘空置率飙升,一到晚上点灯率不足30%,跟个“鬼城”一样,这种地方的房子以后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说不定继续再现有的价格基础上,再出现腰斩都不是没可能,相当于现在150万的房子到2030年可能只剩75-90万。
即便是一线核心区,也不能说能躺赚,比如上海内环,房价最高到9万/平米,如今也跌到只有6万左右。
说到底,房子是给人住的,人口决定需求,需求决定房价,问题是,现在主力购房群大幅减少,新生儿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20-59岁的主力购房人群要比2010年减少6100万。同时,新出生人口也在大幅下降——未来买房的“接盘侠”明显变少了。
马大经济学家预计,到2030年,房地产市场的总需求很可能缩水9亿多平方米,甚至跌破9亿平方米,人在变少,需求没了,这就是未来的基本现实。
虽说绝大多数房子会维持一个长期调整趋势,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房子都会贬值,马光远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出现结构性分化。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房产,价格依旧较为坚挺,尤其是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品质良好、物业服务不错的改善型住房。
而那些没学区支撑老破小、郊区地铁配套停留在纸面规划的商住公寓、还有文旅养老盘、超高楼住宅,则可能面临更大的贬值风险。
一方面,人口负增长等因素导致的需求下降;
另一方面,城镇45%的家庭拥有两套甚至更多房子,他们中很多人只要继承房子足以解决住房问题。
再者,保障房的大量入市也将影响市场格局,未来5年内,全国将推出600万套保障房,这些房子不论是租、还是买,价格都远低于周边商品房,必然会分流商品房的需求。
不过话说回来,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其实也不完全是坏事。
当房产剥离金融属性,回归居住本质时,正有有住房需求的人就能以更合理的价格实现城市安居梦。
高房价曾经是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未来这种情况将得到缓解。
而对于只有一套房自住房的家庭来说,涨跌其实影响不大——反正你是用来住的,家的功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