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技术狂人决定造车 当一群技术狂人决定造车
创始人
2025-09-01 22:23:29



文 | 周天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当你想要进入一个已经有强势玩家的市场时,

你必须做出令人震惊的事情」

——— Piëch

上世纪60年代,一位来自保时捷家族的年轻人Piëch,在大学期间接受过完整航空工程教学,正打算在飞机制造业一展身手,不过,受家族召唤,和堂兄俩人一起管理保时捷,堂兄负责民用车,Piëch负责赛车开发。到了奥迪时代,Piëch成为了一名技术狂人,主导了三个在当时小众又超前的里程碑技术:五缸发动机、quattro四驱和全铝轻量化车身。

从执掌奥迪,到振兴大众,这位当年有着「航空梦」的小伙Piëch,最终成为旧能源时代的汽车教父。

六十多年后的中国,也有一群曾经想要造飞机的年轻人,也终于决定要造车了。

8月28日,科技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实际上,造车在追觅内部已经悄悄筹备已久,为此,近千人团队已经组建完成。

有趣的是,追觅把驱动装置称之为「超级马达」,这种表达,就很追觅。

追觅作为智能家电行业领导品牌,旗下产品涵盖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吸尘器、吹风机乃至冰箱油烟机等高端大家电、智能厨电,在硬件领域,把高速数字马达、激光雷达和机械臂用得风生水起。而说到汽车上用的超级马达,这立刻就凸显了追觅的一大标志性特征———「技术复用」。

01 追觅为什么要造车?

首先,追觅认为,他们发现了一个市场空白:目前车企大多在中低端车型上发力,但高端、超高端或豪华市场相对空缺,追觅希望从高端市场切入,抓住智能化升级之下的超豪华汽车空白市场。依靠中国产业链,不打「性价比」,以技术溢价在全球市场上打造一个高端品牌。

同时,追觅认为,造车行业仍然有「苹果机会」。什么叫苹果机会?周天财经认为,就是用新的科技树在老赛道里开辟出新赛道,从而获得新的定价权。苹果就是依靠触摸屏+算法加持影像,自研芯片等技术壁垒,用智能机杀入原本固化且僵化的手机赛道,把千元级的诺基亚垄断市场瓦解掉,自己另创出万元级的手机市场空间。

一句话总结苹果经验就是,本没有市场空白,但硬生生用新的技术组合,创造出市场空白。

如果再具体分析这片市场空白,可以从日产汽车说起,众所周知日产江河日下的困境,在于吃老本,产品陈旧,没有技术突破,这是老生常谈的,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根据GTR之父水野和敏在2025年的回忆:日产过于依从消费者反馈,把车改得太软了。过去的SUV很有操控性,舒适性没那么好。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方容易被放大,而满意的部分反而被忽略,过于重视市场调研反馈就会让日产把车改舒适了,反而却丢失了操控性,导致核心卖点消失,这成为一个工业品的悖论:迎合市场还是坚持自己的个性。

其实,中国国内汽车市场也进入了一个舒适性过剩,而操控性不足的阶段,这就出现了一个市场空白窗口期了。其实小米汽车能后来居上,就是因为「大沙发软悬架」舒适性取向出现同质化堆积,大空间泛滥,汽车越造越像面包车,而主打操控的赛道级性能车产品出现真空地带。今天,追觅要对标布加迪,显然也是出于发现这一市场空白。



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学一位造车的手机大佬,学了半天,汽车高管们开始做账号、做直播,只学了皮毛,而只有俞浩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从这一点看,很难说俞浩是真正的造车后来者。

我再做一个大胆论断:技术狂想者,很难抵制造车的诱惑。

造车并非「投机型机会」,而是一个溢出型机会,造车是要检验一个企业在所有其他地方的积累、决策质量、商业管理能力,造车是个检验者,恰恰是要在其他领域积累了成功经验再去造车才合适。

也就是说,造车应该是一个创始人一个团队的第二次创业,甚至第N次创业。造车是复杂系统管理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双重溢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俞浩这批创业者,如果明明看到了市场空白,本身又具备复杂系统的管理能力,必然无法抵制造车的冲动。

追觅已经做成了很多个行业前几,用高速马达,把多个行业重做一遍,从智能清洁到智能家电,从吸尘器、高速吹风机、智能洗地机、扫地机器人等品类出发,逐步渗入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每次都是较晚进入一个行业,然后又飞快地跻身行业前几甚至行业第一。

并且,高速马达、激光雷达、避障和动态控制算法、都是可被复用到汽车领域的,大疆组建了一支小团队进行自动驾驶领域研究,也是一例,汪滔也很难抑制自己造车的野心,只是通过另组团队,先从智驾算法切入,曲线造车,更为稳妥。

追觅一次次断代式领先,背后还有个不为大家熟知的原因,追觅创始人俞浩其实是在清华大学学航空工程专业出身的,2009年年仅22岁的他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三旋翼无人机,又跟随导师参与过国产大飞机C919的气动外形设计。

造飞机是难度更高一级的复杂系统工程,造车这件事在原本造飞机、后来造机器人的俞浩面前,本就并非难以逾越的高山。

在纯互联网赛道,时机选择至关重要。对于依赖网络效应的行业,如互联网,时间窗口极为关键,因为先行者能够建立起难以逾越的网络壁垒。然而,对于硬件行业,尤其是汽车行业,情况则完全不同。在这里,复杂性本身就是一种壁垒,它考验着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品质、品牌和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而且,追觅也不是现在才打算做车的。创始团队在大学就有了造车目标,但当时条件并不成熟,那时造车起步至少需要200亿资金。在清华天空工场时期,俞浩写过一份几十页关于造车的报告,当时他意识到造车不适合用来初次创业,在那个时间点最重要的成功要素是有过成功创业经验。

如今,有个几次硬仗的成功经验,条件成熟了。

02 今天造车为时已晚吗?

最近两年的汽车市场格局,验证了几件事:

第一,后来可以居上。而且时间会很快,这种赶超的爆发力会很强。

第二,创始人的制造业背景,会比纯互联网背景的造车人,要少走很多弯路。

何小鹏和李斌,到很晚才意识到,供应链要自己管。在2024年,小鹏创始人何小鹏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其实被下面一帮人合起伙来骗了好几年,后来光是弄清楚一个零部件的真实报价就花了大半年,因此,何小鹏苦口婆心劝蔚来创始人李斌,供应链要亲自管,不能只做签字的人,要全盘吃透才行。

对比来看,制造业背景的一家手机巨头造车,只花了100亿,三年时间,就超越了烧掉1000亿,耗费十年的李斌。这里的超越是指:销量更高,用时更短,烧钱更少,盈利更快,这是制造人相对于纯互联网人的碾压性优势。

所以说,决策质量足够高的话,资金消耗上的差异是十倍,造车有多烧钱,还是取决于决策质量的高低,换句话说,追觅造车取胜的关键点,不在于初始资金量,而在于决策质量。蔚来一度开发过电池、开发过手机,还押注换电技术,每一次弯路,都是百亿级资金化为灰烬,今天追觅入场,不需要再交这些造车学费。

违背共识,才能硬生生挖出一片市场空白。在彩电大沙发大空间盛行扎堆的时期,有家最后入场的造车企业,逆业界潮流,坚持牺牲空间,做性能车,强调驾驶感,结果很快后来居上,赶超了众多创业十年的新势力,事后也证明了,这种违背共识恰恰能找到市场空白,也验证了高端性能车,完全是一片空白。

今天,当追觅说要造车,要对标布加迪的时候,相似的一幕再次发生,业界也有不少人嘲讽:一年在中国只卖出五台的车,追觅居然要对标,是不是吃错药了?

我恰恰觉得,这正表明追觅找准了定位,也说明追觅做足功课了。追觅如果说要做一个中国的丰田出来,我反而觉得多半会黄。激进,剑走偏锋,才有机会在今天的造车市场上成功。

为什么呢?让我们看看法拉利的历史,就会发现,追觅并不孤单,法拉利的崛起,也是违背共识的后发者的胜利。

法拉利在1940年代末造车的时候,是后来者,都不是晚了三年五年,是比前辈们晚了几十年,当时的普通家用车巨头有福特、通用、大众,豪华级别里有奔驰称霸,格局看似已定。法拉利没有选择正面竞争,而是开创了「运动性能豪华车」这一全新细分市场。二战后欧洲百废待兴,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专注于制造普通民用车,但法拉利另辟蹊径,造车初期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特殊群体:热爱赛车运动的专业和半专业车手。这个选择看似将市场局限在了一个极小范围内,日后大有裨益。

1947-1950年间,恩佐·法拉利采取了独特的双轨制策略:一方面专注于赛车研发和参赛,另一方面小规模生产路用跑车来维持现金流。当时的法拉利工厂只有35名员工,年产量不超过20台。关键转折点发生在1951年——法拉利在F1银石站击败了强大的阿尔法·罗密欧车队。这场胜利立即带来订单增长,包括来自好莱坞明星和欧洲贵族的购买意向。



1951年冈萨雷斯赢得世界冠军

图源:法拉利官网

这一过程,就是从专业发烧友,逐步渗透到泛大众里去。而公众关于法拉利的高端化心智,就来自于初期的技术层面的极致追求。其实,这也是大疆无人机的崛起之路:先在小众发烧友中形成极佳口碑,随后逐步扩散至大众。

至于品牌,就是这一渗透过程的副产品。

还记得中国自动化教父李泽湘带大疆创始人汪滔在2013年去请教红杉资本投资合伙人莫里茨,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公司能不能做品牌?」莫里茨说:产品才是关键,只要产品好,不管来自世界哪个角落,都可以做品牌。

发现了吧,这不就是追觅今天要走的路径。违背共识,起手就是选择小众打法,找出空白地带,做好产品,无问西东。

追觅要对标的布加迪威龙,是一个比法拉利更加大胆激进的「顶层切入」故事,巧合的是,布加迪也是Piëch的作品,作为当时的大众集团主席,Ferdinand Piëch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打造一台最高时速超过400公里,同时能够像大众高尔夫一样可靠的量产超级跑车。这个目标在当时汽车界引发巨大争议。有专家认为这完全是在浪费资源,因为没人需要如此极端的性能。

但Piëch坚持己见:在豪华车市场,品牌定位必须基于无可争议的技术实力。通过推出一款突破性的产品,可以迅速确立品牌在行业中的地位。正如他所说:「当你想要进入一个已经有强势玩家的市场时,你必须做出令人震惊的事情。」

在2005年,布加迪发布的技术白皮书中详细记录了一些关键突破:10个独立散热器系统,特殊设计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主动空气动力学系统。

看出来了吧,不仅仅是布加迪,超级赛车,都非常依赖空气动力学和轻量化设计,在遇到工程瓶颈时,汽车工业,都不约而同选择从航空工业借鉴工程巧思。无怪乎,宝马公司的前身,叫做巴伐利亚「拉普发动机制造厂」,是一个飞机发动机的供应商。

中国业内此前还没有真正是做航空制造背景的创始人下场造飞机,那么现在有了。

更何况,追求技术极致本就是俞浩的一个特质,俞浩常把「做第一」挂在嘴边,也是这份狂想,凭借研究航空发动机的经验,追觅仅用两年时间就追赶上戴森在高速数字马达上一度领先10年的核心技术,并在高速数字马达领域成为难以追赶的全球第一。并且,追觅还是第一个往扫地机器人身上加机械臂的公司,让垂直领域的专用机器人,第一次有了和周边环境交互的能力,被业界认为把具身智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俞浩不仅仅是在蔚小理的经验上造车,实际上,我认为,俞浩也是站在Piëch的肩膀上造车,很多今天需要回答的问题,比如晚进入市场行不行,没有造车基因行不行,Piëch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03 那么,接着我们就要问,追觅本身还有哪些特质,有益于造车呢?

其实除了前面提到了追觅技术复用的方法论,俞浩个人的极致精神与航空制造背景,其实还有追觅生来全球化的一面。

如果只看中国市场,的确是很卷。车企利润率都不高,但从全球来看,日产这样的巨头江河日下,一大批世界级老牌公司正在拱手把全球市场让出来。

总结老巨头的困局,叫作船大难掉头。从Stellantis投资零跑到大众投资小鹏来看,他们图的是中国汽车的研发能力,欧洲车企已经失去了产品定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仅仅是残存着一些品牌的余温。

再举一个例子,整个欧洲举多个发达国家之力,由宝马、大众共同出资,合办了一家名为Northvolt的电池制造企业,专为新能源汽车而生,然而,在烧掉140亿美元之后,电池最终也造不出来,破产收场。足以看出,欧洲的新能源汽车,要崛起有多么不可能。

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挪威主权基金老板的播客节目中,贡献了几句金句:「为什么欧洲造不出好的汽车电池?首先,他们的设计是错的;其次,他们的工艺是错的;最后,他们的生产是错的。」

有中国成熟产业链打底,是小米汽车后来居上的最强倚靠,也会是追觅的一大支撑,但欧美没有这样的支撑,这也是为何,强大的苹果造车多年,却拿不出产品来,草草收尾。

关于日产衰落中,一位汽车工程师总结:中国消费者对日产很不满的点是,全系都是捷特科CVT变速箱,这么落后的变速箱方案,日产却难以割舍,因为捷特科是日产剥离出来的零部件企业,和日产紧密捆绑,这类交叉持股的「系列」企业,被称为keiretsu,日产在原CEO戈恩惊天大逃亡之后,就不再用外部供应商,哪怕外面的技术更好——紧密利益联盟往往锁死技术进展。

和戈恩的命运相同,大众的前CEO迪斯也被董事会罢黜,原因也是基本相似的,转向电动技术后,原有的燃油车变速箱供应商的利益被动了,利益受损者一起发动宫廷政变,罢免掉了迪斯,改革就此停滞。

旧的利益格局锁死,老巨头难掉头,时间完全站在中国公司这边。日产大众Stellantis这些老牌巨头,会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来,会让出巨大的市场,日产2024年的全球销量是334.6万辆,大众年销量突破900万辆,Stellantis是569万辆,通用福特都是400万辆,老巨头会逐步释放出天量市场给中国企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非常艰难。

对于比亚迪蔚鹏理来说,这些品牌的汽车出海业务也才刚刚开始,追觅来的不晚,况且,我们已经读到的一个信息是,追觅造车从第一天就瞄准全球,可以说和中国新势力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共同瓜分空白市场。何况,追觅在自己所在领域,在全球化上已经取得领先,追觅现在70%的收入在海外,在海外可以卖得更贵,并且能卖到市场占比第一,追觅对于全球市场的认知和渠道优势,非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

写到这里,我非常看好中国技术狂人的造车征途,他们的时间才刚刚开始。

*仅介绍公司,不构成推荐股票的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GEO优化如何帮助上海搬家公司...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本地服务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像搬家公司这样依赖地理区域客户的企业。如何精准触达潜在...
高盛唱多寒武纪,目标价再度拔高... 一、新闻背后的数字游戏 最近朋友圈被寒武纪刷屏了。高盛一周内两次上调目标价到2104元,搞得跟不要钱...
至信股份IPO背后,实控人来自... 今年6月,重庆至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截至目前,该公司上市进程仍处于审核状态,尚未迎来...
又见重要基金产品排兵布阵,投研... 财联社9月1日讯(记者 闫军)在投研平台化趋势之下,基金公司调兵遣将愈发频繁。 兴证全球基金发布公告...
美团、阿里、京东“大战”再升级 8月最后一周,财报季还未结束,美团、阿里巴巴、京东便迫不及待在线下零售领域开启新一轮的扩张。 8月2...
原创 任... 经济学家吴晓波在年终秀上发出警示:"未来几年,我们要学会从'Alpha时代'(追求高增长)转向'Be...
金融中报观|江苏银行全面超越,... 城商行头部座次迎来新变化。 随着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中报收官,城商行阵营中,江苏银行以4.7...
饿了么是时候更名淘宝闪购了 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上,作者:何简,编辑:王彬,题图来自:视觉中国经过了半个月的小道消息爆料、KO...
铭基高科重启上市转投北交所 “... 导读:新业务的全面展开,将为铭基高科接下来北交所的上市带来助力。所谓的铭基高科新业务,即为其在新能源...
北矿检测:市占率下滑销售人员不...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 罗九/作者 南江 映蔚/风控截至2024年底,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全年实现营业收...
「解压三件套」,捞了中国人几百...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第一关把你当小孩哄,第二关把你当外国人整。作者 :王动来源: 凤...
刚放号就抢空,从边缘科室变流量...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中医走红背后。作者:朱末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
A股继续上攻! A股继续上攻!... 9月1日,A股市场继续上攻。尽管金融股表现不佳并拖累了大盘,但沪指仍微幅上涨。科技成长股依旧火热,创...
保利发展怎么了?TOP10房企... 欢迎关注我的好朋友:杠杆游戏!撰文|蜜妹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710篇原创图片来源|AI自动生成房地产...
一罐卖400!羊奶粉老二冲击上... 出生率是在下降;但,羊奶粉这个赛道,居然是一个新兴赛道。2008年,我国羊奶粉销售额只有3亿;202...
【央行重磅出手】5000亿资金... 央行5000亿“及时雨”精准灌溉!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于20...
金秋盛筵,百城万店美酒消费季即... 在积极响应国家推动消费增长的战略号召下,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迎来了其成立30周年的里程碑时刻,并计划于2...
史上最大“养老骗局”终于倒下 ...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为何老年人成为诈骗“重灾区”?作者:晓芳聊财经来源: 晓芳聊财经...
中银协: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超4...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9月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即中银协)对外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
医院停供“近视神药”?眼科医疗... 记者 | 李益文编辑 | 叶映橙9月1日,A股眼科医疗概念股盘中集体拉升。截至收盘,莎普爱思、创新医...
2026俄罗斯石油化工暨天然气... 2026俄罗斯西伯利亚国际石油化工及天然气技术装备展览会官方报名通道 2026.06 18-19-2...
华资实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 以8月29日收盘价计算,华资实业目前市盈率(TTM)约为188.97倍,市净率(LF)约2.6倍,市...
人工智能ETF(159819)... 截至收盘,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上涨2.7%,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下跌0.7%,人工智能ETF(15...
主力资金 | 3股尾盘获主力资... 今日有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A股今日(9月1日)迎来9月开门红,创业板指涨超2%。行业板块多数...
上市不到一个月,特斯拉Mode... 9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将续航里程830公里Model 3售价下调至25.95万元,降价...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登顶! 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上,深...
中金公司上半年收入128亿,港... 2025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实现收入128.28亿元,同比增长43.96%。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归母净利...
泸州老窖,迎来十年拐点,可惜是... 泸州老窖迎来了十年来首次双下滑,这是一个拐点。8月30日,泸州老窖发布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泸...
内蒙古知名央企,80后总经理卸... 【高管】出任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3年10个月后,王珍瑞因工作调整原因,向董事会申请辞...
正泰电器:终止分拆子公司至主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1日,正泰电器公告,公司决定终止分拆子公司正泰安能至上交所主板上市,并撤回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