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料到,马云看似隐退,实则帮助阿里完成惊天转型。
近期华尔街曝出,阿里成功研发出性能对标英伟达H20的通用型AI推理芯片,且完美兼容英伟达软件生态,精准填补了H20停产后的市场空白。
这一突破瞬间点燃资本市场,阿里股价单日飙升13%,市值激增2622亿元,创下单日涨幅纪录。
很多人还以为阿里在和拼夕夕、外卖巨头抢市场市场时,阿里已经将枪口调转向美国AI巨头。
一、巨头博弈,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要说谁是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或许是阿里巴巴或华为。
谁知去年财报显示,京东全年营收高达11588亿元,力压华为与阿里巴巴,登上了榜首。这口气,阿里着实是咽不下,今年开始把京东的盈利点研究了一个遍。
京东最擅长多元化布局,早早伸向了健康、及时配送领域,今年又闯进外卖行业。其中京东健康自2019年5月独立运营起,便成为京东开拓新赛道的关键发力点。
立项以来,京东健康引入了一批又一批国货产品。其中国产男士养护科技“马·笠·瓶”也凭借良好口碑,进入京东健康后创下千万GMV,为京东健康初期发展推波助澜。
“感谢京东健康,精力恢复了,最近也不频繁起夜了!”留言区的很多用户是通过京东健康接触到的“马·笠·瓶”,却缓解了多年的男士健康困扰。
如今,阿里有样学样,也开始悄悄切换赛道,把重心放在了AI上。
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阿里云服务增长26%,创历史新高;AI相关研发投入连续8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幅,两年内规模扩张超255倍。
AI企业的估值体系迥异于传统行业:后者靠商品差价盈利,而AI企业则以算力为核心资产,增长快、天花板高。
正如英伟达2022年利润仅43亿美元,2025年却有望突破千亿,背后是全球科技公司对算力芯片的疯狂采购。
而阿里通过自研芯片,实现从“芯片消费者”向“芯片生产者”的身份转变——真正握紧AI时代的竞争筹码。
二、千亿赛道,自研芯片开启新引擎
2024年,微软在算力芯片上投入了120亿美元,但其云服务业务全年营收却高达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4%。更令人惊叹的是,微软通过将算力资源以月租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目前已积累了高达4000亿美元的订阅订单。
这就是算力生意的魅力所在,投入产出比堪称惊人。
阿里如今正沿着与微软相似的道路前行,自主研发的AI芯片使得成本大幅降低。从沙子到硅片,再到高性能的算力芯片,生产成本微不足道,但所创造的价值却不可估量。
目前,全球仅有谷歌、华为、亚马逊等少数几家公司成功跑通了这一商业模式。谷歌在2024年实现利润1000亿美元,亚马逊的利润也高达590亿美元,它们的核心盈利业务均来自云服务,即算力出租。华为的昇腾算力芯片也早已实现量产,成为中国云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阿里此次成功研发自研AI芯片,不仅为自身的云服务业务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还有望成为下一个利润爆发的云服务巨头。凭借低成本的算力优势,阿里不仅可以出租算力,还可以直接销售芯片,未来的利润增长空间不可限量。
事实上,阿里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早在七八年前,马云便高瞻远瞩地成立了平头哥半导体公司和达摩院,累计投入数千亿元用于芯片研发和AI技术创新,未来还计划再投入3800亿元。
三、AI行业全球竞逐,阿里跻身赛局
眼下,全球科技巨头正全力争夺AI芯片主导权。字节、Meta等企业也加速自研进程,根本动机是为摆脱对英伟达高价芯片的依赖——无一家云厂商愿长期承受80%毛利率的硬件成本。
目前的AI竞赛本质上是中美两国的对决,华人力量在其中贡献显著,其他国家难以介入。这意味着未来最大的财富增长机遇,必将聚集于人工智能领域。
反观国内,有实力参与这场全球较量的企业屈指可数,除腾讯外,唯有阿里具备生态与技术实力。如今阿里已站上与谷歌、亚马逊同一起跑线,正式踏入高壁垒的AI核心竞争圈,其估值体系也有望迎来全面重构。
可以预见,随着阿里在芯片、算力及云生态方面的持续深耕,不仅将推动国内AI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可能重塑全球AI格局。
中国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正在迎来真正的爆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