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下称“外滩大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展出了各式各样的前沿科技产品。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有的产品已投入市场售卖,有的正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试行,还有的尚处于研发阶段。不过,或早或晚,这些前沿科技产品都会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前沿科技将会如何具体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或许可以在以下场景中找到答案。
场景一:
走在路上,你遇到了向你寻求帮助的外国人,但对方说话“叽里咕噜”的,你听不懂。
电影《流浪地球》曾刻画过这样的画面: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用各自的语言交谈,所佩戴的耳机能实时翻译,双方几乎能无延时地进行沟通。
红星资本局在外滩大会上发现,这一幕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幻想,它已走入现实,但靠的不是耳机,而是眼镜——由亮亮视野推出的Leion Hey2 AR眼镜。
亮亮视野的相关负责人马庆洋向红星资本局介绍称,该款AR眼镜能够实时翻译全球一百多种语言,整句翻译延迟在0.5秒以内,重量为49克,单次续航可达8小时。
红星资本局体验发现,当和人沟通时,双方说的话都能被眼镜识别,并快速翻译为英语,字幕出现在使用人正前方的视野中。看墙时,字幕在墙上;看人时,字幕在人脸上。
消费者正在体验AR眼镜图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预计10月份开始正式销售,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定价,可能在4000元左右。”马庆洋对红星资本局说。
不仅仅是实时翻译,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还有AI眼镜联动支付宝推出了“看一下支付”功能,在对准相关二维码后,使用者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发出指令确认付款。
9月12日,小米集团(01810.HK)创始人雷军发布相关视频,在佩戴小米AI眼镜的情况下,他用声音发出指令向他人转款38元购买咖啡。
截图自雷军的视频
蚂蚁集团大安全CTO陈亮告诉红星资本局,AI眼镜发展至最终形态,用户可以靠眼镜完成所有和数字世界的交互。技术的迭代非常非常快,他个人预测达到这一形态要五年。
场景二:
周末,你和朋友在酒吧聚会,但你的味蕾敏感,明明是同一位调酒师调制出的同一款酒,但你能感受到人工操作所导致的细微差距。
未来,在酒吧等场所,或许会多一名严格按照配方操作的“员工”——调酒机器人。
在外滩大会上,摩通机器人的相关负责人向红星资本局介绍称,他们所推出的MOTON调酒大师(机器人)可以严格按照内置程序的配比进行调酒。MOTON调酒大师拥有毫米级精准机械臂,可以用150秒的时间调制好一杯酒。
MOTON调酒大师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MOTON调酒大师不仅实用,而且具有一定观赏性。其调酒时,周围一圈的观众都为之驻足、拍照、录视频。
摩通机器人的相关负责人称,MOTON调酒大师的售价在18万元到20万元,如果保养得当,可以用十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分摊下来看,每年的成本大约为1.8万元到2万元。
从某种角度来说,调酒机器人取代了特定的人类岗位,这也是部分人对科技发展感到担忧的原因。
有此次参展的人告诉红星资本局,机器人产业会改变人类的生活形态,“以前,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在自我服务上,以后这些服务都可以让机器人来做,比如家务服务。其实,这是机器人为人类工作,人类重新回到好好生活的轨道上。”
场景三:
你喝了酒,不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但又担心打车费用太贵。
在此次外滩大会上,哈啰的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Hello Robot1)全球首发亮相,并公布了Robotaxi战略规划,拟在2027年部署超过5万辆Robotaxi车型。
哈啰Robotaxi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目前,不同品牌的无人出租车在多座城市试点运行。相比出租车、网约车,无人出租车的价格有优势,但没有与前两者拉开较大的距离。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在外滩大会上表示,2025年至2026年,会是无人出租车商业化扩张中一个承上启下的时间节点。
纪雪洪认为,到2035年,无人出租车的运营成本有望下降至0.9元/公里,相当于人类司机的36%。届时,会有更多厂商和消费者选择无人出租车。
以0.9元/公里计算,如果乘客的出行距离为5公里,运营成本只需要4.5元。
场景四:
你是一个宅男/宅女。周末,你蜗居在家中,不愿意出门,可是你的快递到了,快递员没有打电话通知你,而是直接把快递放在了快递驿站。
如今,网络购物相当便利,但多数快递包裹往往堆积在快递驿站,需要收件人自己去取,“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并不算通畅。
哪怕已经有人提出物流配送机器人解决“最后一公里”,但不同的小区地形不同,且送货上门可能会涉及单元门等障碍,一直难以普及到日常生活中。
不过,红星资本局在外滩大会上注意到,末端递送机器人有了全新的“进化”。
推行科技的最新产品——Carri FLEX在传统的货舱之外配备了单臂机械臂,因此拥有了灵活的上肢交互能力,可以自主操作按钮或开关、抓取或放置货物,甚至能打开有把手的推拉门。
推行科技的产品,右为Carri FLEX
推行科技的市场部负责人左皓琪告诉红星资本局,推行科技旗下的Carri系列机器人会在2026年量产。目前,其在上海、苏州、深圳等城市已共计部署接近30台Carri机器人,并且成功商业落地运营接近3年,累计完成真实任务约11万单,比如在一些写字楼商圈及居民住宅区进行即时零售订单的递送等。
“我们一直想要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递送难题,Carri FLEX正是基于这一目标推出的革命性产品。它不仅延续了Carri系列在复杂场景中稳定运行的可靠性,更通过搭载灵活的单臂机械臂实现了从‘送达’到‘交互’的关键跨越,实现真正的末端无人递送。”左皓琪说。
结语
科技的发展,或许能帮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些场景中存在的痛点。
这不是遥远的幻想,而是即将到来的未来。
红星新闻记者 杨佩雯
编辑 余冬梅
上一篇:中国建材集团上榜《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中国建材集团世界500强排名 中国建材企业营收排名
下一篇:河北唐山、廊坊银行股权被拍卖,起拍价均上亿、1家二拍降价近1亿 廊坊银行1.67亿股拍卖遇冷 廊坊银行股权转让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