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午后,创新药ETF天弘(517380)盘中涨超1%,截至发稿涨0.57%。成交额超3800万元。溢折率0.14%,盘中频现溢价交易。成分股中,昭衍新药涨停,博腾股份、康龙化成、阳光诺和、复星医药、药明生物等股涨幅居前。
资金流向上看,截至9月12日,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近5日持续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1.1亿元。
此外,生物医药ETF(159859)盘中涨超1%,截至发稿涨0.44%,成交额超1.3亿元,成交额暂居同标的第一。溢折率0.22%,盘中频现溢价交易。成分股中,凯莱英涨超4%,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复星医药、百利天恒等股涨超1%。
在资金流向方面,截至9月12日,生物医药ETF(159859)近4日持续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2.6亿元。
规模上看,生物医药ETF(159859)最新流通份额为73.19亿份,最新流通规模为33.23亿元,规模居同标的产品第一。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横跨沪深港三地的创新药ETF,且是全市场唯一一只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的ETF产品,该指数实现了A股+港股、创新药+CXO全面覆盖。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还配置了场外联接基金(A类:014564,C类:014565)。
生物医药ETF(159859)紧密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399441.SZ),该指数布局均衡,覆盖A股创新药,CXO,疫苗,血制品多个方向。生物医药ETF(159859)为同标的规模最大的产品。该ETF还配备了联接基金(A:011040,C:011041)。
消息面上,据证券时报,从“吞金巨兽”到“现金奶牛”, 中国创新药内需旺盛。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一扫过去数年的阴霾,成为资本市场表现最亮眼的板块之一。其中,创新药出海BD(商务拓展)金额创新高,被市场认为是今年创新药板块重估的主要逻辑。除了出海BD的因素之外,国产创新药在营收上也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创新药的内需正在崛起。这种变化,意味着创新药正从“烧钱不止”的“吞金巨兽”,转变为拥有持续变现能力的“现金奶牛”。
方正证券指出,我们认为创新药仍可坚定看好,当前时点应更加回归BD的确定性。竞争力仍然强劲,临床速度加持下药物远期价值仍在持续提升。今年以来我们看到在肿瘤和自免等领域,很多中国创新药的早期或临床I/II的临床数据惊艳全场,且临床推进速度快,在中国速度加持下,药物远期价值仍将持续提升。大额BD仍有许多未落地,展望明后年仍有可观催化。当期我们仍然看到海外有高BD需求的很多资产还没有落地,如pd1vegf、egfradc、pde3/4等很多靶点仍有可观交易价值,因此创新药的行情长期持续确定性高,行业远期BD空间可观。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